文/張敏 編輯/蘇二
人正常的排便通常依賴于腸道功能和神經傳導功能,然而,對于“糖友”而言,這兩個功能的損傷都是導致便秘的“老大難”。據統計,約2/3的“糖友”有便秘史,便秘會導致有害毒素產生,使胰島素的對抗激素分泌增加,成為高血糖的誘因。因此,“糖友”必須引起重視,積極治療便秘。

第一,高血糖下內臟神經損傷。“糖友”在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易引發腸道植物神經病變,可表現為胃腸蠕動減慢、排空延緩,胃-結腸反射消失,直腸-乙狀結腸傳輸時間明顯延長,從而引起便秘。而且高血糖還易引起體內脫水而出現大便秘結,造成排便困難。
第二,飲食不合理。“糖友”雖在飲食上有所禁忌,但難以保證低鹽、低脂、低糖而又含有充足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再加上不少“糖友”在飲食控制上存在認識的誤區,這不能吃、那也不敢吃,或是飲食量少,或是為控制血糖而嚴格限制水果的攝入,等等,常會選擇一些缺乏膳食纖維的精細食物,這些都可使腸道反射性蠕動減弱而導致便秘。
第三,藥物的影響。有些“糖友”在出現便秘后,往往喜歡自己去購買通便藥,長期不當使用刺激性瀉藥后,可對胃腸黏膜造成損害,使腸壁敏感性降低,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從而出現反復便結,更加加重了便秘。
第四,負性精神的刺激。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后,會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再遇到便秘時,更是煩躁不安,這些負性情緒可使肛管壓力升高,內括約肌反射活動增強,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感,從而引起排便肌肉不協調運動而加重便秘。
重建良好的排便習慣是前提,如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排便。建議時間在早餐前后;排便時注意力要集中,每次蹲廁的時間不宜過長;排便感覺不強烈時,不可人為地用力屏氣強行排便,以免引起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發生。具體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采取以下調理方法。
行為療法。“糖友”便秘患者,可自我按摩,以肚臍為中心,從里到外順時針方向按摩36圈,再從外到里逆時針方向按摩36圈,每天做3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在排便時不要看書報。另外,可采用站、坐、臥等姿勢,吸氣時,肛門用力內吸上提,緊縮肛門,呼氣時放松,如此反復多次,也可提高排便能力。
合理運動對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采取散步、打太極拳、練五禽戲和八段錦等,長期堅持,必然能改善胃腸功能。也可采取簡易辦法:早晨起床喝250~500毫升涼白開水,然后站立行走或打太極拳等。
飲食療法。以“潤”為主,可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新鮮蔬菜、水果等。以清淡為主,平素可多加些粗糧(如燕麥片、苦蕎麥、玉米),綠色蔬菜、蘿卜、芝麻、核桃仁、銀耳、海藻類、魔芋等。另外,要少吃辛辣刺激、熱性上火、寒涼生冷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濃茶及冰凍飲品、生冷涼拌等食物。
可針對病情選用食療方劑,陽虛便秘表現為大便干、排出困難、面色白、手足冷涼、喜熱怕冷、腹中冷痛,并舌淡苔白、脈沉而遲,可食用肉蓯蓉韭菜炒蝦仁。陰虛便秘表現為大便干結如羊糞、形體消瘦、頭暈耳鳴或見盜汗顴紅、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并舌紅少津、脈細數,可常食芝麻粥(黑芝麻、粳米)。氣虛便秘者表現為大便干結或便質不硬,但臨廁努掙無力、面白神疲、倦怠乏力,并舌淡苔白、脈虛弱者,可食用郁李仁粥(郁李仁、粳米、黃芪)。
藥物療法。中醫治療便秘有清熱潤腸、順氣導滯、益氣養血、溫通開結、滋陰潤腸、攻下逐瘀等諸多方法,需根據不同個體,辨證選用各種中藥飲片或成藥,切不可盲目、長期使用含有大黃、番瀉葉或酚酞類等峻瀉藥材的中藥或西藥。一些中成藥,也要根據不同體質合理選用,如六味安消膠囊用于胃痛脹滿、消化不良等;保和丸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麻仁丸用于腸燥便秘;復方蘆薈膠囊用于習慣性便秘,但不宜長期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