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前,首場“委員通道”正式開啟。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前,首場“代表通道”正式開啟。這兩個通道在全國兩會歷史上都是第一次,為人們了解兩會、了解代表委員履職開啟一扇全新的窗口,向世界傳遞出更加生動、立體、自信的中國聲音。兩會期間,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華能集團董事長曹培璽等不少能源電力行業熟悉的身影一一亮相,同時也有很多首次參加兩會的能源電力相關專家、學者露面。那么,各位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哪些觀點?發出了哪些新的行業發展心聲呢?本刊現匯編部分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和相關發言,摘編選登如下。
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標志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范圍蓬勃發展。新能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特征,其大規模開發利用和各種新型用電設施大量接入,有力促進了能源結構調整和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給電力系統平衡調節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的巨大壓力,持續推進電網技術升級和跨越發展成為必然選擇。所以,本次我帶來的提案主要涉及如何加強科技創新能力,使用新技術促進新能源的發展。
曹志安接受采訪時表示,造成西南棄水問題的原因很多,今年南網規劃了24條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發電權置換、用能方式調整、增加通道、改變負荷特性等,電網能做的都要做到位,爭取2020年解決西南棄水問題。
曹培璽認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實踐者和引領者。其中,發電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近年來綠色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進入新時代的同時發電行業也開啟了新的征程。發電行業將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目標,加快推進發電行業轉型升級。他建議,一方面可以統籌新能源和煤電清潔開發協調發展,加強電力需求側頂層設計和技術創新。同時,創新有利于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政策。
陳進行表示,新時期的能源發展,火電的保供、托底、讓路三大作用不可或缺,一年來,這三個作用發揮的非常好。這一年來新能源發展比較快,這是中央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我今年的提案與國企國資改革,以及能源工業更有質量更有效益的發展相關。電力工業要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要有更大的作為。
凌文表示,要公正客觀看待煤炭這種能源,對煤炭產業的態度要做到公平。“定義清潔能源時,不應該只看出身,而是要看排放。”
溫樞剛介紹,中國華電堅持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在投資導向上,切實轉到增加有效投資、有效供給上來,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消納有市場、邊界條件落實的優質清潔能源項目上來;在發展質量上,厚植發展質量優勢,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和存量資產經營效益。在重點領域和項目上,積極發展水電、天然氣發電、分布式、生物質、風光電等清潔能源。
盧純表示,三峽集團正從工程建設公司向成熟的市場主體轉變,從單一的特大型水電開發建設管理企業向世界級的綜合型清潔能源集團公司轉變,從僅僅面向國內的大型央企向同時面向國內、國外的清潔能源跨國公司轉變,努力成為全球水電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中國水電全產業鏈“走出去”的引領者,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創新發展的引領者。到2020年,三峽集團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服務國家戰略,為黨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
王壽君表示,日本福島核泄露事故發生后,不少人出現“談核色變”傾向,但其實中國核電站的安全程度非常高,即便遭受飛機撞擊,中國在建和運營的核電站也不會出現泄露。不能再讓人們一說起核來,就只能想到原子彈。此次全國兩會期間,中核集團建議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向全國人民普及核知識,讓公眾了解核、認識核、接受核。除呼吁人們科學認識核技術、消減恐慌外,王壽君也強調,不能對核電站的安全運營掉以輕心。
鄒磊表示,對電力裝備制造業而言,一是要抓住電力生產綠色化的機遇,實施清潔替代,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同時實現煤電近零排放。二是要抓住電力消費的綠色化機遇,實施電能替代,推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推廣應用電鍋爐、電采暖、電動交通等。三是要抓住裝備制造過程綠色化的機遇,全面推廣精密化、輕量化、綠色化、智能化制造技術。
斯澤夫認為,燃氣輪機國產化不成問題。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研發的自主化,這是難點,因為燃氣輪機牽扯的學科太多,且難度很大。包括哈電集團、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在內的中國主要能源裝備制造企業都需要努力,這不只是增加幾個億投資的問題,還需要長期和大量的投入。
奚國富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新的電力系統建設清潔能源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我們還要加大創新的投入,堅持創新驅動戰略。
王黎明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對鈾產品研究制定優惠政策,以促進鈾產品加工服務行業的發展,支持核電在國內的發展,同時為“走出去”打下堅實基礎。
“平臺的建設突破了電網企業的思維慣性,不再單純以電網利益為立足點,而是站在推動整個電力行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創新建設。”全生明說。平臺深度融合能源科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及人工智能技術,將立足于為政府、企業提供覆蓋新能源規劃、設計、建設等全產業鏈服務。目前的服務涵蓋功率預測、設備健康管理、電站運營托管、金融服務等10余項,未來將發展至36項。
石玉東表示,由于受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影響,四川省用電需求近幾年處于中低速增長階段,由于省內市場消納能力不足,外送通道建設滯后,造成全省電力供大于求,清潔能源消納成了難題。對此,石玉東建議發展特高壓,將以四川為代表的西南豐富的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負荷中心。這對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核科學技術是人類20世紀的重大發現,在國民經濟中有重大用途,除了國防,民用上也有很大應用。要繼續加強科普,提高公眾對核電的認識,降低公眾的恐懼。我們將繼續呼吁設立核科學日,讓公眾認識到核工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發展核能,利用核能。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華電鐵嶺發電有限公司電氣分廠繼電班班長馬曉紅:呼吁國家加大東北地區熱電聯產支持力度,緩解環保壓力,讓實行熱電聯產的企業更積極主動地承擔改善大氣環境的社會義務和企業責任。
張傳衛建議,把海上風電開發列入為國家重大戰略,在珠江西岸打造世界級最大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滿足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大量清潔能源需求。
李永萊認為,加快黑龍江及東北地區特高壓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李永萊建議,將哈爾濱東至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把黑龍江及東北電網融入全國統一大電網,在全國范圍消納黑龍江及東北清潔能源和富余電力,促進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黑龍江及東北振興。
南存輝建議:1、完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體系,設置強制購買主體清單和自愿購買清單。由發改委能源局設置購買主體類型清單。對綠證設定有效期、最低價和最高限價。建立和完善綠證體系配套的監管和處罰機制。2、盡快施行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修訂《可再生能源法》,明確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優先地位,并規定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具體指標(數量或比例)。建立差異化指標分解機制,充分考慮各省市區歷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情況、資源、電力需求等因素,使可再生能源電力在全國范圍內合理分配。明確強制配額的主體責任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強制認購主體,同時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
李寅認為制造業必須轉型,由于新能源電力的生產、遠距離輸送和用電負荷相匹配存在較大困難,從而導致棄風限電現象,所以針對三北地區的能源發展,他提出了全面推廣可再生能源供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營造宜居生活環境的建議,目的就是讓陽光更加燦爛。
他為清潔能源代言并呼吁:“如果人人都使用清潔能源,對環境保護貢獻將是巨大的,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來改善生態環境。”曹仁賢建議,為了讓清潔能源更好地推廣,需要廣大人民群眾人人出一份力,在使用能源方面改變一些固有的習慣。“比如,太陽能發電在能源特性上是屬于自然、間歇式的能源,很多人會認為它只在白天發電。曹仁賢表示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已大幅度降低。現在風力發電的成本已經接近煤電廠的成本,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非常有可能實現跟化石能源接近的成本。
第一,對電池消費稅實施兩年多以來的政策效果進行系統完整的調研和評估。建議由國家財政部、工信部、環保部等部門牽頭、主導,或委托財科院、環科院、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等具有專業能力的第三方機構組成聯合調研小組,重點了解企業負擔,評估消費稅是否達到了政策初衷,客觀反映實際情況。第二,建議對消費稅施行減征、差異化征收或先征后返,體現稅收政策對綠色、循環、低碳這一目標的政策導向。第三,明晰責任,加大監管,打擊非法,規范市場秩序。建議政府加大對環境污染風險的監管力度,依法打擊鉛蓄電池非規范企業、非法生產和交易,以及非法回收廢鉛蓄電池、非法鉛再生冶煉及造成環境污染的行為,清查、處理電池消費稅征繳過程中的偷稅逃稅違法行為。
周善紅建議:首先要加快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制定。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準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其次,在構建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方面,要構建規模化、高效化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積極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通過押金制度和開展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對廢舊電池回收意識。周善紅同時提出了要加大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商業化發展兩方面的建議。
他的議案主要包括用可再生能源實現空氣環境“脫貧”,提高光伏扶貧質量,讓光伏產業在市場化機制下發展,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等。針對指標管控問題的建議:1、讓光伏產業在市場化機制下發展,摒棄用指標壓制發展規模的管理思路;2、全面清理并減免光伏行業的相關稅費;3、通過市場化機制或者政策性措施解決光伏補貼資金問題。針對光伏扶貧:1、大力發展適度集中化、規模化的村級扶貧電站;2、加強對光伏扶貧項目建設質量的把控,強化村級和戶用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管理,保障貧困戶收益;3、加強對光伏扶貧的金融支持力度,及時到位政府應承擔的項目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