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杰
特朗普政府的“臺灣牌”打得越發頻繁了。去年當選不久,特朗普便與蔡英文直接通話,后雖有所收斂,但自2017年底以來,為拉高與中國大陸博弈的籌碼,特朗普政府又開始采取危險的邊緣策略,在臺海問題上做出一系列舉動。尤其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臺灣旅行法”后,玩弄“臺灣牌”已到無所顧忌的程度。最新傳聞是新任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將于6月出席美國在臺協會新大樓落成儀式。
特朗普政府“臺灣牌”有四招,核心就是拉緊美臺軍事關系。一是提升臺灣戰略地位,試圖將其納入所謂“印太戰略”。美國去年底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3次提到臺灣,更提及《與臺灣關系法》,把涉臺內容置于“印太區域戰略”一節的“軍事與安全”欄目下。
二是全面強化美臺軍事情報安全合作,朝向“準軍事伙伴”發展。不斷提升美臺軍事官員互訪層級,建立十多種美臺軍事情報對話、合作機制。美國對臺出售先進的甚至進攻性武器已成熱門議題。去年6月底,特朗普政府提交任內首個對臺軍售案,要向臺灣出售價值14.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一年多來,美方相繼邀請臺灣參與環太軍演、“紅旗”軍演等協同作戰訓練。另外,美臺軍工產業合作步伐也在加快,之前每年在美國“偷偷摸摸”舉辦的所謂“美臺防務工業會議”,今年6月可能移師臺北舉行。就在前兩天,美國政府還向制造商核發對臺出售潛艇技術的許可證,公開為蔡英文“潛艦自造”撐腰打氣,這有可能會帶動日本和歐洲相關國家參與臺灣軍事工業建設。
綜合這些舉措,美臺軍事安全合作可以說已進入1979年以來最為緊密、深度、危險的階段。
三是提升美臺政治關系。特別是提升美臺官員互訪層級,放寬對臺灣高層過境美國或出入美國敏感機構的限制,比如“臺灣旅行法”就打開了雙方互動的方便之門。
四是嘗試美臺海洋合作。特別是圍繞南海議題,美方要求臺方配合其“航行自由”,在太平島部署高端雷達搜集南海艦隊情報,作好未來美軍船艦、飛機停靠太平島的準備,甚至要求臺方公布南海檔案等。
在這些招數之外,特朗普政府輔以擴大美臺經濟合作,比如要求臺灣開放美豬進口,擴大對美投資等。另外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或在國際上開展活動,為臺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大會、國際刑警組織等發聲,阻撓我與巴拿馬等國建交。
服務于美國自身戰略利益,“臺灣牌”是美國歷屆政府慣用的招數。但與此前不同,特朗普政府的“臺灣牌”有其獨特之處。
從形式上看,特朗普政府“臺灣牌”打得更加赤裸裸。此前美國政府相對克制、謹慎,但特朗普政府是明目張膽地打,頻率之快、力度之大超越以往,動不動就在臺海問題上做文章,高官赴臺、“美軍駐臺”“美艦停靠”等踐踏中美關系紅線的傳聞不斷。可以說,這樣的“臺灣牌”已打到濫用亂用、不計后果的地步。當然,特朗普政府這樣做的危害也特別嚴重。“臺灣牌”與經貿牌、軍事牌等,構成了美國政府敲打中國的重要組合,直接沖擊一個中國原則,動搖中美關系政治基礎。
目前看,“臺灣牌”已經成為特朗普政府與美國國會合作、妥協的重要策略之一。以往,多是美國國會施壓行政部門,而后者選擇性執行。現在則是美國政府主動就臺海問題做文章,甚至不斷加碼,這使“臺灣牌”朝著更為危險的方向發展。
某種程度上,特朗普政府如此濫打“臺灣牌”,也彰顯了其狹獈和自私自利。為了確保美國霸權,美國不惜毀掉臺灣以達到阻擋中國崛起的陰謀,說它把臺灣當成一枚棋子,絕不為過。盡管如此,特朗普政府的“臺灣牌”還是得到了民進黨當局的全面配合。出于謀求“臺獨”、對抗大陸的需要,民進黨緊抱美國大腿,死心塌地甘作美國“棋子”。這也讓特朗普政府覺得,好像“臺灣牌”是一種廉價的、甚至沒有成本的工具。
只可惜,如今臺灣的戰略地位大不如前。兩岸實力差距進一步擴大,民進黨把持下的臺灣加速衰落,臺灣根本無力與大陸對抗。同時,中美差距也不斷縮小,中國軍事力量已具有穿越第一島鏈的實力,甚至有辦法把美軍拒止于1000公里之外。現實情況表明,美國就算把“臺灣牌”打出花兒來,也結不出什么好果子,反將讓美國為其錯誤付出不可預測的代價。▲
(作者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
環球時報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