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群?吳勇?李艷娥
竹山縣地處鄂西北山區、秦巴山腹地,與世界著名的“華中藥庫”神龍架接壤,中藥材資源非常豐富。境內群山聳立、溪流縱橫,降雨充沛、氣候濕潤,山大人稀、植被茂密,氣候、土壤、植被、環境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各種生物的生長,生物品種達3200多種,其中極具開發價值的達400多種,珙桐、水杉、金絲猴、大鯢等珍稀動植物繁多,是全國著名的生物資源寶庫、中藥材寶庫、“中國肚倍之鄉” 、“中國綠松石之鄉”和“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尤其是竹山縣柳林等南部鄉鎮,緊靠神農架腹地“大九湖”,是適合多種中藥材生長的理想場所。
一、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
1.品種豐富,有效物質含量高。據調查,竹山縣共有中藥材607種,其中植物類546種,動物類56種,礦物類5種。全國重要的763種中藥材中竹山有383種,其中28種屬傳統地道中藥材。
竹山出產的重樓、虎杖、黨參、金線蓮藥材內含物含量都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的同類產品,四方扒黨參一直是出口至東南亞各國的道地中藥材。
2.氣候條件適宜,產業基礎良好。竹山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竹山縣地跨東經109°32—110°25、北緯31°30— 32°37之間,屬副亞熱帶季風大陸性氣候,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2℃至15.6℃,最冷月1月-1.9℃至3.1℃,極端最低氣溫-9.9℃,最熱月(7月)21.7℃至27.7℃,極端最高氣溫43.4℃,日照時數年平均1650.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
經過多年的發展,竹山中藥材生產面積不斷擴大,截止2017年底,全縣中藥材基地面積達到24萬畝,分布全縣17個鄉鎮,中藥材總產量達到8010噸,產值2.66億元;全縣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的企業及專業合作社近50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醫藥企業有竹山縣天新醫藥化工公司、竹山縣溢水鑫源皂素公司、湖北金草堂藥業有限公司、湖北“金九堂”科技有限公司、竹山綠田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目前已經開發利用的中藥材品種多達上百個。
3.市場前景看好。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千百年來無數先人們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手段,為國人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需求不斷提升,加之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之間聯系日益緊密,中醫藥越來越受到關注。
二、中藥材生產的困境
1.市場主體功能不完善。一是合作社、企業、大戶等發展程度很不平衡,整體處于起步階段,產銷一體化法人實體數量不足;二是多數合作社組織功能不健全。從生產計劃、銷售方案到人才管理、財務核算等,缺乏規范、長期運營功能的構建,導致入社農戶對組織缺乏信任感,未入社農戶的入社意愿不強烈;三是中藥材收購、貯存及交易市場建設滯后,難以適應規?;a的要求。
2.社會社會化服務滯后。一是政策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相當滯后,服務能力不高、市場地位受限,加大來中藥材產業經營成本。二是交通、信息相對閉塞,缺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更沒有強有力的龍頭企業帶動。藥農由于信息不靈,對市場不能準確地分析與把握,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增加了生產成本與市場風險。三是中藥材企業規模小、體量不足,抗風險能力差。四是人才缺乏,指導服務乏力。我縣目前從事發展中藥材生產的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很難為基地和藥農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信息服務。
3.政策及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這些年,縣委、縣政府也出臺了一些中藥材產業扶持政策,包括這兩年制定的中藥材產業扶貧政策等,但由于竹山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體量嚴重不足,每年在中藥材產業上投入與巨大的產業資金需要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
4.生產計劃性和預見性缺乏。中藥材熟有“藥瘋子”之稱,中藥材價格變化較大,若缺乏計劃性和預見性,可能導致藥農勞民傷財、血本無歸。“桔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中藥材對自然條件和栽培技術要求更嚴,環境不適要么無經濟產量,要么無經濟效益。
三、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措施
1.打造道地中藥材品牌形象。竹山縣中藥材發展潛力巨大,要將市場做大,必須從品牌、安全和流通上著手。首先要充分利用道地中藥材品種和良好產地環境,發展道地中藥材生產,提高中藥材品質;其次是加快制定道地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促進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同時加強地理黨參等道地中藥材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提升產品形象和產品知名度,打造特色優質知名品牌。
2.拓展中藥材銷售市場。利用中藥材交易市場、中藥材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最大限度的拓展中藥材銷售市場市場。
3.加快產業升級步伐。(1)改善基地生產條件,推動規?;剞D型升級和多功能開發。在規模化基地裝備生產、檢驗、加工、倉儲等現代設施,引導民間資本和信貸資金向中藥材基地轉移,推動種植計劃、種子種苗、生產資料、技術指導、質量標準和產品銷售的統一,提高生產經營集約化和現代化水平。(2)堅持走道地品種開發與品種引進相結合的辦法,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提高中藥材生產效益。(3)加大力度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提高產業附加值。加大縣內已有中藥材深加工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或項目支持,扶大扶強龍頭企業,增強帶動輻射能力。(4)培育合作社市場主體意識,切實抓住產品銷售這個核心功能發揮合作經營優勢,推動合作社由產前產中物資技術服務向產品統一銷售服務拓展,產品購銷由買賣關系向合同經營轉變。
4.推進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竹山縣中藥材產業規模性增長必須要做好農技推廣、疫病防治、質量檢測、信息服務、行政執法五大服務體系的全程覆蓋。(1)健全服務組織。在中藥材集中產區,發展設施建造維護、設備開發租賃、病蟲害統防統治、集約化育苗農機作業、冷鏈運輸和產品自檢代理等專業服務機構和組織,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2)提高服務能力。吸收社會化服務組織參加重大課題研究,參入成果轉化,開發新機具,新裝備,新產品,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指導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自主創新能力。(3)搭建服務平臺,暢通信息渠道。市場多變、信息不靈,對變幻莫測的中藥材價格把握不準,是廣大藥農種藥時最擔憂、最頭痛的問題。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安排專門經費對中藥材產業的信息采集與分析與目標市場兌接,產業組織發展及創新和產業政策效應等各環境進行跟蹤研究。(4)結合精準扶貧,加大扶持力度。適合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區域,與新一輪扶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高度重合,抓好中藥材產業建設,是帶動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要抓住機遇,對中藥材產業再調研、再認識、再定位。要進一步提高對中藥材產業建設的重視程度,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將政策、資金、項目向中藥材產業適當傾斜,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