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德
摘 要:生豬屠宰過程中,由于職業性的因素,如沒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有疫情初檢疫沒發現進入屠宰企業待宰過程中如果沒做好相關的應急處置措施,將對從事生產加工及其他相關的從業人員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因此為了加強人畜共患病的防患與監控,文章就屠宰企業在加工過程中存在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提出相關的預防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屠宰加工;共患病
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是指同一種病原引起的既可使動物發病又可使人體發病的疾病,有資料顯示,人畜共患疾病有200多種,中國大約有130多種。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鬧得沸沸揚揚的艾滋病、瘋牛病、李斯特菌、SARS、禽流感、猴痘、西尼羅熱、豬鏈球菌等等,都屬于人畜共患疾病。古今中外有很多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和農業生物安全的事例,近二十年來影響中國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有1997年香港特區發生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2003年突來其來的SARS造成5327多人感染,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國再度流行,2005年四川爆發人豬感染鏈球菌,導致206人感染,38人死亡。人畜共患病嚴重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涉及到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其中豬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動物之一,希望通過分析屠宰加工企業(宰豬)人豬共患病的防治,來引起加工企業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人畜共患病的現狀與問題
1.種類多,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人豬共患病有病毒性(豬口蹄疫、流行性乙型腦炎、炭疽病);細菌性(李氏桿菌病、豬丹毒、豬鏈球菌);寄生蟲性(鉤端螺旋體病、絳蟲病、囊尾幼?。┑?,對人和豬的危害嚴重。近年陸續群發或散發人豬共患病,近期發生的四川豬鏈球菌傳染病,對我國社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烈性傳染性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等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來疫情回升較快,形勢比較嚴峻。
2.肉品加工發展到現階段,人們對肉品質量高度重視,但對人豬共患病的認識仍然不足。有關部門對人豬共患病的危害、防治等宣傳力度還不夠。公眾對人豬共患病了解較少,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識。
3.人畜共患病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當前,隨著我國大力發展養豬業,對人豬共患病科研有較大的投入,但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缺少專門研究機構和高水平防治技術支撐。
4.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重大的疫情信息基本暢通,但散發的疫情還得不到掌握,監控體系不健全。豬的疫情測報體系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層次分明、布局合理、技術水平高的專業實驗室體系。
5.現在養豬業基本是集約化的大型豬場,防疫設施基本達標,但是某些地區還有散養的,家庭式的,其防疫基礎設施較弱,防疫能力低下。不少地區的動物防疫機構基礎設施落后,人員不足,技術人員素質不高。特別是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條件落后,一些專業人員從事與本職無關的工作,導致防治能力降低。
二、人豬共患病傳播途徑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呼吸道傳播。帶有人豬共患疾病的豬進入屠宰企業靜養過程中,生存在豬的呼吸道表面的病原體,當呼出氣流強度較大時,如咳嗽、嚎叫等,病原體可隨同黏液或滲出物的小滴而噴出體外,并以飛沫或氣溶膠的形式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較大的顆粒在空中停留較短,落于地面,與塵土混合形成塵埃。當屠宰企業的員工或其他人員進入豬的靜養區域呼吸氣時,就有可能把含有病原體的飛沫吸入體內而感染。
2.消化道傳播。主要指吃入各種感染動物組織、肉類,以及病原體從患者和動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進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
3.經皮膚接觸傳播。皮膚接觸傳播又分兩種,一是帶有人豬共患疾病的生豬在驅趕或吊掛過程中咬傷作業人員而感染;另一種是屠宰作業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不慎被帶有疾病的豬骨劃傷造成感染,或者是操作人員本來的創傷口感染了攜帶有疾病的豬等。
4.經節肢動物傳播。蟻、蠅、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豬共患病的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傳播方式分機械性傳播和生物性傳播2類。前者當它叮咬人和豬時,把病原體帶入皮膚內。生物性傳播是指病原體進入節肢動物體內后,經過一定時間的發育繁殖,再感染人或動物。
三、預防人豬共患傳染病發生的措施 人豬共患病防治,應著重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預防前置,嚴格落實監管部門實行的廠場掛鉤,對有實行規范化疫苗免疫接種豬場重點采購生豬,疫苗免疫是動物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其作用是識別和排除抗原體異物,以維護機體的生理平衡和穩定。在人豬共患病防治中,應加強對豬的疫苗的注射,強化免疫接種,使機體自身產生或被動獲得特異性免疫力,達到預防和治療傳染病的一種有效手段。
2.消滅傳播媒介和寄生宿主。傳播媒介主要有媒介昆蟲和野生動物。①搞好待宰豬欄附近的環境衛生。經常消除垃圾、雜物,搞好豬欄外面的環境衛生,是殺蟲、 滅鼠的重要措施。②滅蚊蠅。保持豬欄有良好的通風,定期使用殺蟲滅蚊藥等,使用黑光燈。③防鼠滅鼠??刹捎貌妒髪A捕殺和使用毒鼠藥。
3.做好疾病預防宣傳工作,對從事接觸感染機會較大的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疾病知識培訓,降低發生感染的機會的機率,保證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
4.做好場地和環境的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除或殺滅外界環境中豬體表面及物體上的病原微生物。通過消毒可切斷疾病傳播的一項重要措施,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
5.宰前和宰后檢疫也是防止疫病傳入、傳出的重要措施??刹扇∨R床檢查和必要的血清學反應方法等。對檢出的患病動物要立即進行隔離撲殺及無害化處理,并及時報請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處理。
6.撲殺。捕殺對已經發生的傳染病豬只,要因地制宜,根據人畜共患病傳染病在不同時間、區域的具體流行特點而采取措施,撲殺傳染病豬只,須經動物檢疫主管部門及檢疫人員的相關許可,不得隨意急宰患病動物,不得剖檢尸體,更不能扒皮吃肉,尤其是人豬共患病,嚴防傳播擴散,撲殺屠宰要嚴格按動物防疫法及其法規、規章有關規定處理。
四、結語
近年來,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的專業指導及養豬屠宰企業共同努力下,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在防治人豬共患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隨著養豬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對肉品質量要求的提高,人豬共患病越來越引起有關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視,防治工作也愈顯得十分重要。人豬共患病的預防是一項艱巨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深刻認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不斷建立健全各項疾病防治的規章制度,加大對人豬共患疾病防治工作的投入,確保人豬共患疾病的有效預防,減少人豬共患疾病的流行和傳染。
參考文獻:
[1] 甘海霞,動物傳染病的發展趨勢及防制進展[J]廣西農學報,2009,24(1).
[2] 李立明.流行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雨水.預防人畜共患的疾病[N].致富快報,2000-9-21(8).
[3]焦新安,涂長春,黃金林,等。我國食源性人獸共患細菌病流行現狀及其防控對策[J]中國家禽,2009,3在,(19):4.
[4] 邵柏.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志,2002,25(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