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慶
摘 要:物理是高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非常關鍵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學生難以駕馭的學科。對于物理的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十分嚴重。對于懂物理、能夠深入探究物理的學生而言,物理是一門極具吸引力的學科;對于那些無法真正理解物理的學生而言,物理就像是泰山壓頂,時刻讓人喘不過氣來。很多學生在備戰物理學科時花費了相當多的精力,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卻不夠理想,如何備戰高考物理就成為很多學生的困惑。
關鍵詞:物理基礎;學科分析;心理素質
數學是一切理科的基礎。但是物理題目與數學題目并沒有很多共同點,想要更順利地解決物理題目就需要學生首先能夠通過自己的分析掌握物理題目的意思。隨著新課標和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的高考題型越來越注重創新思路,因此,教師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模式。本文旨在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三物理教學提出自己的一點見解,愿與同仁探討。
一、夯實基礎篇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這個意思。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夠精益求精。物理學科的學習也不例外,想要真正提升自身的物理學習水平,首先要夯實物理基礎知識的學習。依據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高三物理學科的復習一般分為三輪,第一輪就是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復習,主要依據的就是課本的教學內容。當把課本完完全全搞懂的時候,學生的基礎也就夯實了。我們都知道,物理這門學科涉及面廣泛,與生活實際結合緊密,很多生活現象都可以利用物理知識來解釋。例如,鳥兒為什么能在天上飛?為什么下雪不冷消雪冷?光的折射是怎么形成的?等等這些再普通不過的自然現象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物理知識后就可以解釋清楚了。但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除了表面的物理現象,還要深入探討各種神奇復雜的實驗過程,從中了解并掌握相關的物理定律。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認真記憶了。但同時要注意傳授給學生記憶的技巧,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要理解記憶,保持記憶的延續性。教師要注重對物理定律的教學方法,以不變應萬變。許多難題其實都是建立在基礎習題之上的,所以將基礎題吃透在教學過程中也是非常關鍵的。
高考物理命題一貫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的綜合考查。當前的理綜試題并沒有脫離高中所學的各種單學科的知識內容,而是以所學的各學科知識內容為平臺,提供新的情境題目,考查學生分別運用已掌握的各個單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樣的命題方式,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基礎習題的解題步驟與技巧,活學活用,從而讓學生在物理考試中能夠得心應手、百發百中。
二、方法提升篇
1.注意理論聯系生活
物理本身就是從生活中總結提升的各種經驗的綜合,其題目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在高三物理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在提問的過程中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提問的環節為助力,增強學生的課堂活躍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理論體系,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在近幾年的物理高考題型中,理論聯系實際生活的題型有了明顯的提升。尤其是深入學生生活常識的題型大大增加。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更注重理論的深入講解。這種專注于理論的講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理解,更不利于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正確把握題意,合理運用自身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綜上所述,教師在物理知識的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夯實學習基礎,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模式。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與物理學科相關的信息,多關注社會與生存的環境,多了解最新科技的發展前景以及取得的成就。那么,教師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更加注重將現代科技知識和近代物理知識的滲透,同時結合一些日常生活甚至于結合科學事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習題的選編,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從而提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例題圖解的講解方法
高中物理的總復習,包括考試中對于高中物理知識的考核,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例題講解方面。但是在物理試題的講解方法中,哪一種是最利于學生理解的呢?顯而易見是圖解的方式。在圖解的過程中,可以將理論化的知識平面化,使學生能夠輕松解決。類似于數學中的函數講解,圖解法是解決物理題目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將抽象的文字條件形象化。因此,教師要著重教會學生這種解題的方式以及技巧,讓學生盡早地適應考試環境,適應高中物理的答題規律,以便在高考過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總之,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門應用性很高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和培養。同時,物理教學更要循序漸進,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在高考備戰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教學的改革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物理教師盡心盡力,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出對祖國建設有益的物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楊春華.有效教學的本體論考察[D].天津師范大學,20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