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北京二七機車有限公司 景美玲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是1990年由美國Gartner Group 公司提出并推廣應用的企業資源計劃軟件系統,隨著ERP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不斷完善,ERP系統已經成為當前企業信息化與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對提升企業管理質量,保證企業資源整合利用與科學分配具有積極影響作用。而隨著信息化建設要求的日漸提升,對ERP系統運行維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實現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的有效應用,準確掌握ERP系統運行情況,進行ERP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勢在必行。
ERP系統即為“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在先進管理理念(包括預算管理理念、崗位職責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等)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下形成的系統化管理平臺,包括對企業各種流(包括物流、材料、信息流、人流等)的管理[1]。ERP系統應用的B/S(瀏覽器/服務器)架構、C/S(客戶機/服務器)架構以及INTERNET體系等使ERP系統能夠有效的進行信息通信,并在現有的功能上實現報告調整、運行管理等操作。
通常情況下,企業中所設計與應用的ERP系統具有實用性、集成性、便利性、開放性、先進性、時效性等特征。對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增強企業應變能力、管理能力、經濟效益具有積極影響作用。對此,提升ERP運維管理能力,保障ERP系統穩定、高效、高質運行至關重要。
在全面實施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某企業為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實現穩定與可持續競爭發展,組織開展了ERP系統建設工程,并依據“先試點后推廣”原則,組織開展階段性項目實施規劃。項目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完成企業本部以及部分所屬單位ERP系統建設的試點工作,并實現系統財務板塊(FI/CO)、銷售模塊(SD)、人力資源板塊(HR)、工廠生產維護板塊(PM)以及物料管理板塊(MM)、生產計劃板塊(PP)的構建;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對多構建的ERP系統進行進一步完善,并適當增加一些高級應用的設置,包括事務處理系統(SAP BW)、采購承包模式(EP)等等;第三階段實現ERP系統的優化與其在企業中的全面推廣[2]。
現階段,企業ERP系統項目已經基本完成,并進入到運維管理階段。就企業ERP運維管理現狀而言,ERP運維管理主要由企業管理層組織成立管理小組對系統運維進行統一領導與管理,并通過專業化系統運維人員進行工作實踐。其主要流程如下:首先,提出問題,即ERP系統使用者向ERP運維管理人員反映系統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接收到問題反饋后,在服務管理系統中進行記錄;其次,由專業運維工作人員針對所記錄的問題與情況進行系統問題調度與系統問題處理;最后,將運維信息進行記錄與匯總。
為滿足ERP運維需求,改善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在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的基礎上,構建了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用通過分析ERP運維信息掌握ERP實際運行情況,為相關工作人員運維管理提供信息依據。
3.1.1 SAP BW技術
SAP B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商務信息倉庫)最初是mySAP Netweaver R3進行數據分析形成的數據倉庫產品,隨著SAP BW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SAP BW技術日漸成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得到提升成為mySAP商務智能中的重要集成化構建,可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大量數據信息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將其提供給企業管理經營者,為企業決策與規劃提供信息支持。
就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而言,SAP BW技術的應用將系統數據以及有關數據系統中數據信息納入到BW數據倉庫中,并對其進行處理與分析,將得到的分析結果與文字、圖表等形式進行具體體現,從而便于用戶對系統運行情況的有效掌控。由于BW數據展示形式具有多元化特征,且可實現數據集成化管控,對此,BW報表開發性能相對較強。此外,有關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中,SAP BW具有以下特征與功能:其一,較強的數據匯總能力,即可實現數據自動化上載、更新與匯總;其二,可對數據信息進行準確分析與查詢;其三,在數據信息處理過程中,可有效保障數據使用的安全性,實現系統自動化監控;其四,可采用多樣化形式進行數據信息展示,使信息更為直觀、清晰的展現給用戶,便于用戶數據分析與應用;其五,具有較強的交互性與預警功能。因此,應用SAP BW以技術,可有效滿足系統不同用戶的實踐需求。
3.1.2 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的技術架構
在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的技術架構中,數據源系統側重于對上載數據信息進行管控,通常情況下將所管控的信息存儲在DSO(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盤操作系統)內。與此同時,在管理平臺體系中,為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與可靠,配置了數據模型建立工具、權限分配管理工具、性能指標評估與監管工具。一般情況下,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中所挖掘與分析的數據主要存在于ERP的ITSM(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礎架構標準庫)與SAP R3兩個系統中。其中,在ITSM系統中采用數據倉庫技術(Extract-Transform-Load,簡稱“ETL”)實現對數據中心操作數據存儲系統中的數據,并利用信息報將所抽取到的數據存儲于BW系統中,形成一定的數據源,數據源依據一定的落戶進行轉換與上傳,并在操作數據存儲系統中根據用戶需求形成不同形式的報表。而在SAP R3系統中,由于系統已經提供了一套接口,從而可實現數據的有效選用、處理、分析與轉化,使數據挖掘變得更為簡便、快速。
總而言之,ERP系統作為企業信息化、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隨著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得到廣泛應用。為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與安全,實現ERP系統作用的充分發揮,需通過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實現對ERP系統運行情況的全面掌握與準確了解,構建完善的ERP運維信息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提升企業ERP系統運維管理質量。
[1]鐘文標.特大型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及應用[J].當代石油石化,2017,25(1):34-39.
[2]侯連庚.ERP軟件應用中的運行維護系統建設[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