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4月4日,國產懸疑片《暴裂無聲》國內上映,作為青年導演忻鈺坤的第二部電影長片,這部作品較前作《心迷宮》有了較大升級。截至4月8日,該片票房3613.5萬元。
2015年,由忻鈺坤編劇、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心迷宮》上映,這部懸疑犯罪類電影以170萬元制作成本獲得1065.5萬元票房,豆瓣有超過15萬人打分,最終獲評8.6分。彼時的忻鈺坤剛剛年屆30。
雖然同為懸疑犯罪類影片,但《暴裂無聲》的制作成本有了大幅提升,這讓忻鈺坤體驗到了從“能省就省”到“大展身手”的創作快感。
忻鈺坤第一部長片《心迷宮》的亮點在于多線敘事,這對導演講好故事的能力要求較高。到了《暴裂無聲》,忻鈺坤選擇了一條主線的敘事方法,并且十分克制地沿著時間順序去講述故事。故事圍繞一個孩子的失蹤展開,伴隨礦工父親追尋孩子蹤跡的過程,通過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延展出社會的多層面貌。
忻鈺坤表示,創作這部作品時考慮過要不要把觀眾已經認可的導演個人特點——敘事復雜度,再加以完善。但由于《暴裂無聲》的劇本在2010年就開始編寫,早于《心迷宮》的創作。當時《心迷宮》制片人任江洲看過《暴裂無聲》的劇本后,認為該故事內容拍攝起來會比較復雜,建議導演第一次拍攝長片選擇相對小成本的項目,所以忻鈺坤先拍攝了《心迷宮》。
忻鈺坤認為,敘事方式要根據故事本身設計,《心迷宮》采取多線敘事,是因為這種方式能給電影錦上添花。《暴裂無聲》一條主線的設置是因為“故事本身的宏大主題是亮點也是重點,如果故事前面的敘事設計過于精巧,會把最后主題所帶來的震撼感削弱”。忻鈺坤認為,如果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硬要繞很多彎,會被觀眾察覺,還不如“選擇比較誠實的方法講故事”。
《心迷宮》完成后,忻鈺坤又回到《暴裂無聲》的劇本創作上來。以拍攝第一部電影獲得的經驗審視,劇本有很多問題,在“技巧和邏輯上比較普通”。他根據劇本指導王巍的建議進行了修改。
忻鈺坤認為最后的定稿相比之前,有兩大亮點?!耙皇菑埍C瘢ㄋ窝?飾)的人物塑造,從設計成一開始比較沉默寡言、之后性格暴裂的人,到一個不是啞巴但從不說話的人。”忻鈺坤認為這個人物所有的劇情推進不用靠臺詞,索性給他設置出“不說話”的特征,到后面揭曉時,能有力坐實人物性格?!皬埍C竦纳囝^被咬掉,雖可以說話但聲音很難聽。好勇斗狠的他不愿意把丑態暴露給別人,所以堅持不說話?!?/p>
第二個亮點,忻鈺坤認為是在影片最后孩子的結局反轉上。第一版劇本的結局是孩子毫發無傷,但父親張保民在找孩子的過程中喪命。之后的修改版本,在結尾短時間內出現兩次反轉。忻鈺坤表示,“這個反轉不光是為把觀眾嚇一跳,同時還暗示了孩子的最終歸宿,據此,觀眾對輔線的情節也能串聯起來?!庇捌淖罱K目的是把觀眾引向宏大主題,展現人性選擇,所以刻意回避了孩子的去留,沒有將故事限制在具體案件的結果上。
從第一部長片花費170萬元,到第二部制作成本大幅提升,《暴裂無聲》在電影畫面工業質感方面有了明顯提升。在《心迷宮》拍攝期間,忻鈺坤明確知道電影拍攝周期和制作成本有限,所以在拍攝期間盡量節省時間和開銷,很多地方都做了妥協。到了《暴裂無聲》,“基本上想要得到的設施都能得到?!?/p>
《心迷宮》只有26天的緊張拍攝期,到了《暴裂無聲》則延長至65天。忻鈺坤表示,因為這次對每場戲的質量要求提高,需要大量時間去磨戲,設計更多走位和調度,結果本以為充足的時間依然感覺不太夠用。
成本升級還體現在置景方面。為提升電影質感,影片有7個場景是按照美術、攝影的要求,在攝影棚搭建并完成拍攝的。片中有一個十幾秒的鏡頭:晚上張保民坐在拉白菜的車上,車順著山道往遠處開,畫面展現遠處城市夜景。忻鈺坤介紹,前期策劃這個鏡頭時,外景始終找不到理想構圖的城市實景。直到后來拍空鏡時,劇組在城市郊區發現了一個比較矮的小土坡。美術根據分鏡圖,利用這個背景重新規劃了道路長度,設計了路燈數量。美工一一落實后,最終達到了傍晚公路的光線效果。類似的處理,片中做了十幾次。
《暴裂無聲》在文戲外加入了大量打斗場面。這些場面不同于以往動作片中的傳統武術打斗,沒有花哨的動作和套路,而是類似“流氓打架”的方式。在拍攝前,為找到適合寫實影片的打斗風格,劇組請到曾指導韓國電影《老男孩》、國產電影《火鍋英雄》的武術指導李洪彪。李洪彪在了解導演訴求后,最終設計了張保民碰到什么就扔什么,沒有套路、硬拼的動作風格。
特效方面,《暴裂無聲》雖然是一部寫實題材影片,盡量不展現視覺沖擊,但為了保證影片結尾處大山炸裂場景的視覺效果,導演請了一支小型特效團隊來完成制作。
不同于《心迷宮》很多事務由導演一人完成,《暴裂無聲》整個創作團隊是由專業的、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忻鈺坤介紹說:“這次的美術、置景、造型等創作人員,雖然多為年輕人,但整體工作經驗比上一部的人員豐富很多,他們給了我很多有效建議?!?h3>對話導演忻鈺坤:好的類型電影一定要有導演個人風格
《綜藝報》:為什么選擇塑造三個不同階層的人物(暴發戶、律師、礦工)?如何讓三個角色打破階層限制,彼此形成有效互動和融合?
忻鈺坤:由于影片是寫實風格,不完全等同于現實題材,所以影片風格需要營造出高于現實生活的寓言效果。設置這三個不同階層的人物,將劇情中的各種細節貫穿在一起時,不同階層背景的角色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爭,最終產生巨大的沖突矛盾,形成互動。
《綜藝報》:從《心迷宮》到《暴裂無聲》,你個人在導演創作實踐中有哪些成長?
忻鈺坤:在導演個人創作的把控上更加游刃有余了。雖然《暴裂無聲》相較《心迷宮》“前景”更為明朗,但我內心有更大壓力。由于此次制作費用充足,希望能通過電影“工業化”的表達呈現比《心迷宮》更宏大的主題。
《綜藝報》:在團隊管理方面呢?面對名氣更大的演員,你獲得了哪些經驗?
忻鈺坤:在團隊管理上獲得的經驗就是導演必須要對劇本爛熟于心。因為不管哪個部門的工作,都是以劇本為藍本。在拍攝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導演需依據自己對劇本的了解,判斷道具、場景、視覺效果等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與演員溝通的前提亦是如此,導演要對整個人物的成長脈絡清晰之后才能與演員溝通。任何工作人員都能被我說得心服口服。
《綜藝報》:之后會拍攝一些大成本制作的影片嗎?
忻鈺坤:我不排斥大成本制作影片。《心迷宮》上映時,我還不算正式進入職業導演行列,沒有成熟的掌控力,所以會有排斥。等經歷一兩部作品后,我慢慢取得一定的話語權,可以更好地跟演員、攝影師、美術指導等溝通,那時就會考慮拍攝大成本制作的影片了。
《綜藝報》:《暴裂無聲》相比《心迷宮》更具商業性,你在電影創作的個人風格與商業訴求間如何達成融合?
忻鈺坤:我覺得兩者之間沒有矛盾。我最早感興趣的電影類型是奇觀電影,尤其欣賞韓國的類型片,比如《老男孩》等。這些類型片的故事都很精彩,但又不失作者個人鮮明風格的表達。我心目中好電影的樣式,一定要有導演個人鮮明的風格。我也力求在今后的創作中,努力摸索出自己的風格。
《綜藝報》:國產懸疑類型的票房體量始終不大,你認為原因是什么?
忻鈺坤:我認為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國電影有一些類型片一度缺席,觀眾對于這些類型片沒有養成觀影習慣。電影市場根據觀眾觀影需求,喜歡創作“好賣”的影片,較少人愿意嘗試創作相對“小眾”的影片。
二是懸疑片往往涉及嚴肅話題,不像喜劇、動作等類型那么安全。出品方出于保險考慮,優先選擇容易帶來話題和利益的影片。
《綜藝報》:在你看來,國產懸疑類型片應該如何突破現狀?
忻鈺坤:當年韓國電影崛起時,懸疑犯罪片是其中突出的類型。因為這類影片往往帶有強烈的社會性,觀眾會自我代入,對影片產生認同感。如果國產懸疑片具有更多社會話題以及作者的觀察,觀眾會更容易被代入,繼而深入思考影片表達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