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為全面掌握耕地質量狀況和地力動態變化規律,作為基層農技服務人員在參與耕地質量監測工作以來,把監測的一些做法與監測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以供參考。
關鍵詞: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意義
中圖分類號: F301.2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4.021
耕地質量的提升與農民有著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聯系。龍井市境內有3362.47公頃白漿土,其大部分黑土層厚度在15厘米以內。耕層下面有透水性不良的白漿層,白漿層下又有黏性較強的土層。龍井市常用大型拖拉機過深地翻地,將一些白漿土翻上來,耕層和白漿層混在一起,嚴重影響了耕作層的質量。該市境內的大部分白漿土處于這種狀態,地力明顯減退。土壤發僵板結、透水性差。農田高度集約化種植,高強度高投入的利用方式特別是養分非均衡化的集約化模式,不僅導致了農田肥力退化,也引起一些生態環境問題。因此,掌握不同區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質量的變化特征與規律,進行耕地質量的長期監測、評價與預警,對于提高我國耕地質量、指導耕地質量管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選取監測點完成前期準備工作
耕地質量的監測首先要了解土地的現狀,在春季農民還沒有耕種時開始選取監測點,選址應在偏遠的鄉鎮,因為監測點是不能改變的,要遠離城鎮建設規劃區,在鄉鎮實地選點時優先選擇文化程度較高的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的田塊內,以確保田間管理、田間記載等工作按要求進行。由于監測點都選擇在村莊、道路或連片農田附近,可以充分發揮其輻射示范作用。
監測點選址確定后,就是采集剖面圖與土壤樣品。挖土壤的剖面要垂直,長1.5米、寬1米,高1.5米左右的坑。用尺量好每個土塊層的厚度,并用白紙標好層級,比如:Aa層(0~35厘米),留取影像材料。記錄好筆記,用GPS定位好經度、緯度、海拔。區域內的自然環境:氣候、水、植被等。周圍有無工廠排污、污灌、化學農藥施用。
在做好以上前期準備工作后可以采集土壤樣品。采集土樣一定不能用鐵制的鍬。土壤樣品的采集可以是蛇形取點或梅花形取點。在一塊田地里采集土樣若干份,一般情況下一個小區選取5~10份左右。把若干份土樣混在一起用手攪拌,挑去雜草與石頭,四分法留取1公斤左右的土壤樣品制備后等待化驗室化驗。樣品要檢測容重、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pH值、鐵、錳、銅、鋅等指標,根據需要檢測硼、鉬、鉻、鎘、鉛、砷、汞等指標,檢測時每個指標做3次重復取平均值。
2完成農作物生長期施肥情況與秸稈還田地監測
作物從播種開始就實行全程監測,輪作地與連作地的施肥情況,土壤的孔隙度、土壤容重、水份養分的通透性。此外,還在玉米地的監測點增加了秸稈還田的監測。秸稈還田是近幾年大力提倡的耕地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秸稈還田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降低施肥量,減少土壤的板結。所以秸稈還田土壤的監測很有必要。
3做好黑土地監測工作
根據我省“黑土地保護‘十三五規劃”,龍井市在德新鄉設立一個監測點,調查監測點的立地條件、挖剖面、照剖面照片、采集土壤樣品,并與每年對采集的樣品進行土壤氮、磷、鉀、全氮、全磷、全鉀及有機質、pH值的檢測。對耕地土壤理化性狀、生物群系、環境狀況、障礙因素及設施條件等進行全面調查,綜合評價耕地質量等級。
4 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龍井市在化肥施用上存在著很大盲目性,施肥結構極不合理,重氮、磷肥,輕鉀肥、微肥,致使氮、磷、鉀比例嚴重失調,這樣不但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產成本上升,甚至污染環境。為改善這一現象,2005年開始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每年在全市七個鄉鎮不斷變換取樣點采集土樣,進行土壤養分分析工作。并根據土壤所含氮、磷、鉀的多少制定合理的測土配方施肥方案。督促農民合理施肥,防止因過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結,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自2005年至今已做到了土樣采集的全覆蓋。為了讓農民更便捷的獲得自家田塊的合理施肥量,2015年又實施了手機測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務項目。農民可以在自家田塊撥打電話,衛星定位后給出最佳施肥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溫曉倩,梁成華,姜彬慧,杜立宇,于昕巖.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存在問題及修訂建議[J].廣東農業科學,2010,(03).
[2]蔡運龍,霍雅勤.中國耕地價值重建方法與案例研究[J].地理學報,2006,(10).
[3]汪璐.江西省耕地質量評價及時空變化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4.
[4]錢鳳魁.基于耕地質量及其立地條件評價體系的基本農田劃定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1.
作者簡介:牛春花,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測土配方施肥、黑土地保護、耕地質量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