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群
“少肌癥”亦稱“骨骼肌衰老”或“肌肉減少癥”,是一種隨著中老年人年齡的增加,經常被人們忽視的,以骨骼肌質量力量及功能下降為特征的綜合性退行性病變。60歲以上的老人會不同程度的發生少肌癥,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患有少肌癥的老年人站立困難、步履緩慢、容易跌倒骨折。不僅是影響骨骼健康的問題,更是會降低并影響人體主要臟器的功能。可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臟和肺部的衰竭,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致殘率。“少肌癥”更為隱性的危害是肥胖型的少肌癥,這種少肌癥的體現是肌肉減少而脂肪增多,這樣的老年人看上去不太消瘦,往往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少肌癥,所以對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性更大。
平時可采取簡單的自測方法,判斷肌肉是否衰減。1.若在自然狀態下沒有刻意減肥,而體重每年下降5%時,需要引起注意。2.行走4米,如果步速少于0.8米/秒,時間大于5秒時,就要提高警惕。3.坐在椅子上,后背挺直,雙手環抱于胸前,自行起立、坐下,再起立再坐下,30秒內坐起次數少于14次。表明肌肉力量減退了。4.使用簡易握力器,如男性握力少于30千克、女性握力少于20千克,應考慮是否是少肌癥的表現。5.如臀大肌變得扁平、小腿的腿圍減少、上臂有明顯的皮膚松弛下垂,都是肌肉流失的表現。少肌癥初期并沒有任何癥狀,不過老年人經常會感覺疲勞、乏力。如果有上述多個表現,就需要去醫院進行骨骼肌量的準確測量,以進行確診。

引起少肌癥的原因主要有:1.過度追求“老來瘦”。有些老人嚴格控制飲食,進食量減少,營養不良,體重減輕,導致肌肉減少。2.飲食不平衡,偏食挑食或膳食單一,熱量與蛋白質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導致肌肉質量下降。3.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可減少肌肉量以及力量,易疲勞,更不愿意活動,導致惡性循環。4.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每餐攝入25~30克的蛋白質,有利于減緩肌肉的衰減,增加并保持肌肉質量,但很多老人達不到這個量。5.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明顯的II型肌纖維萎縮,最終導致少肌癥發生。另外,各種疾病相關的炎癥感染;病后久臥在床缺乏活動、胃腸功能不良、營養物質攝入不足、不科學地減肥等,都會對肌肉流失造成極大的影響。
謹慎預防少肌癥甚為重要,方法主要有兩點:1.老人應攝入充足的“快蛋白”,尤其應選必需氨基酸齊全及比例合理的優質蛋白和更易于快速吸收、促進肌肉合成的“快蛋白”。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就會導致吸收下降。適量攝入“快蛋白”,有利于老年人對蛋白質的吸收,可有效預防少肌癥。2.保持適量運動,以減緩肌肉衰減的速度。運動可增加肌肉蛋白和糖原的貯備,加速骨骼肌的血液循環與代謝,增加骨骼肌的力量,延緩因骨骼肌衰老導致的機能下降,還可改善心血管功能,減緩內分泌功能的減退。所以說,適當的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對身體功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