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杰
情緒感冒表現為情緒低落,無緣無故地傷感,記憶力減退,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對自己沒有信心,時常出現頭痛、頭昏、乏力、疲勞等癥狀,感到難以繼續工作和正常生活。
為何冬季容易出現“情緒感冒”?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幾乎都與冬季特有的氣候有關。
晝短夜長的冬季,日照時間的縮短,這是情緒“感冒”的主要誘因。在我們兩眼之間有個“第三只眼”,醫學上稱為松果體,這個松果體能夠分泌一種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約。當強光照射時,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而人體內褪黑激素多時,會抑制分管人體細胞活性和興奮的激素,導致人體心情壓抑。反之,人就會相對興奮。女性本身的情感比男性更豐富,更感性,所以對季節變化更為敏感。
花木凋零、草枯葉落的冬季景致,也容易使人產生凄涼、苦悶、垂暮之感。其實,人的這種感覺在秋季就已經生成了,“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宋代詞人柳永在秋季的陣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種凄苦之情。只不過到了冬季,寒蟬都不見了,驟雨也少有,多是綿綿冬雨和黑沉沉的天幕。冬季充滿寒意的氣候,以及由這種氣候造就的物候現象(枯樹,荒草等),容易誘發多愁善感者的“情緒感冒”。
據醫療氣象專家研究,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于受抑狀態,容易產生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癥狀,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低溫抑郁癥”。
此外,冬季的低溫、干燥和較高的氣壓,對許多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哮喘、腦動脈硬化癥)均有不利影響,患有這些病的人,常常會有一種恐懼心理。冬季又是死亡率較高的季節,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常在心里就把冬季視為一個“坎”,總怕自己過不了冬天,從而產生一些消極情緒。
怎樣預防或減輕“情緒感冒”癥呢?對嚴重的抑郁癥患者,當然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而對一般的患者,不妨采取以下幾種“綠色療法”:
室內增加光照和溫度。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裝置,使屋內光明敞亮。人在這種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郁感。而在氣溫較低時,盡量打開室內的增溫設備,以預防“低溫抑郁癥”。

選擇合適運動項目。冬季外出,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黃的荒涼曠野,多登高遠眺;同時,經常在室外做一些健身活動如慢跑、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從而調動健康情緒,緩解抑郁狀態。
注意心理調節。“情緒感冒”既然也是一種“情緒病”,心理調節也非常重要。冬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小說和電視劇;同時也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想想美好的未來。日常生活中,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參與無原則的爭執和較量,從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預防或減輕“情緒感冒”也可以通過食物,讓食物“吃”掉抑郁情緒。
菠菜除含有大量鐵元素外,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葉酸。研究發現,缺乏葉酸會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癥和早老性癡呆等。研究顯示,全世界住在海邊的人一般都比較快樂和健康。這可能是由于魚油中的脂肪酸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分泌,使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功能得以平衡。南瓜之所以能制造好心情,是因為它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糖原轉變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正是腦組織唯一的燃料。香蕉含有一種被稱為生物堿的物質,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香蕉還是色氨酸和維生素B6的主要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制造血清素,減少產生憂郁的情況。
積極治療慢性病。冬季氣候會加重某些病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調整醫療方案、藥物種類或劑量,同時注意防寒和改善居室氣候,以消除或減輕不利影響。老年人也要堅守正確的人生觀,使心胸得以開闊,減輕植物神經的紊亂,從而利于健康和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