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岱宗
(武漢輕工大學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我國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實施了一系列確保食品安全的活動,開展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各級食品安全監督部門應充分利用社會輿論這個重要途徑,呼吁群眾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督中,不僅要從上到下,還要充分利用監管措施,共同維持食品安全,營造全社會關注食品安全的氛圍。但是,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仍不完善,有時會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目前應該研究的重要問題。
(1)食品安全是事關群眾健康的基本問題。人們的生活逐步進入富足階段,對食品的要求也從“量”向“質”進行轉變。與此同時,由于食物的多樣性,食物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得人們期望吃得更舒適和健康。
(2)食品安全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食品方面的隱患仍存在于生活中,這和人們的期望相差甚遠,而且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重。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背景下,政府應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切實實現人民生計同步,使經食品安全成為對人們生計有益的內容。
(3)食品安全是關系到社會和諧與穩定性的政治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直接影響政府的表現和政黨的統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公眾的影響力和建立由黨和國家提出的和諧社會的想法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堅持并保障食品安全是加強政府職能和使人們對政府轉變觀念的一條重要標準。
(1)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是確保廣大人民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前提條件。食物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它關系著人們的健康與安全。如果連基本的食品安全性都沒有被保證,人們將無法和平滿足地生活。食品安全監管是保護食品安全的基本防衛線,是保護人們健康的基礎[1]。
(2)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是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基本保證。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中,許多唯利是圖的商人都以利益為目標,為了欺騙消費者、追求高利潤,制造出低劣的食品,形成了業界壟斷,并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為確保食品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政府肩負著建立嚴格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督系統的責任和義務。讓消費者在安全的環境中過上富裕的生活,而我國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唯一途徑就是社會和諧和政治的穩定。
(3)加強食品安全監督是鞏固黨的統治地位重要方式。堅持并保障食品安全是加強政府職能和使人們對政府轉變觀念的一條重要標準。目前來說,我國正逐步強調政府的行政工作職能,加強變革,努力建設和實現服務性的政府,穩定黨的執政地位,提高政府形象。提高食品檢驗檢測技術,讓公眾食用安全食品,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表現。
在過去,食品安全監督的原則主要是基于分段監管,并輔以各種監督,由于食物的特殊性、食品供應鏈的復雜性,很難定義監督的對象。目前,我國政府機構改革改變了以往的監管模式,建立了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為主體的監管機構。明確的監督制度吸收和集中了以往各部門的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行政資源的效率,基本解決了交叉執法、相互推諉、監管漏洞等問題[2]。此外,職能的統一使得相關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法律與執法相輔相成,提高了執法監督的效率。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采用常規監管和專項監管兩種方式履行監管職責,逐步將過去以許可為重點的事前監管轉變為以監督檢查、抽樣檢查為主的事后監管,形成食品監管規范化。例如,加強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奶粉、肉類、肉制品等重點品種、景區、城鄉(城鄉結合部)、學校周邊等重點區域的日常檢查,同時確保其他非重點領域穩定的監管頻率和力度。例如,2017 年吉林省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工作在生產流通環節的統計數據見表1。
由表1 可知,不合格食品生產商占所有批次的2.5%,比2016 年上升0.4%。此外,食品生產領域共立案449 起,涉案物品總值20.03 億元,罰款379.4 萬元,搗毀12 個假冒偽劣窩點,查處46 家無生產許可證企業。

表1 吉林省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情況表
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但在地方實施時仍然存在差異,導致了很多不法商家打擦邊球,走在法律的邊緣。此外,新版《食品安全法》內容復雜,難以理解,難以實施,雖然法律上的許多漏洞已經被消除,但是,近年來轉基因技術和納米技術等新高新技術不僅擴大了食品市場,還引發了更多的問題,食品安全管理的步伐跟不上食品市場的發展。
政府多個部門的共同監督和各自的業務范圍最終導致監管真空地帶。各級地方部門按照各級直接部門的要求,將食品安全行業整體分類為監管類。該監管模式涵蓋了食品供應鏈的一切方面,但長期分割的管理模式導致了部門的責任重復,導致各部門會忽略一些地方,形成監管盲區[3]。當問題發生時,各級監管當局互相推諉,中央政府機關很難調查監管當局的管理責任。例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患有“腎結石”的孩子在2008 年首次被發現。父母報告說,他們的孩子曾長期使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兒奶粉,他們在7 月中旬收到孩子的檢查報告,并送往衛生部。此后,生病孩子的數量逐漸增加到14 名。但市場上仍發現奶粉在銷售,奶粉生產中也未發現問題,說明奶粉生產和銷售過程存在嚴重脫節。乳業生產主管畜牧業,食品安全監督主管質量監督衛生,進入市場后由工商局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食品安全監督存在質量監督和衛生監督兩方面,從而導致了管理混亂。
我國的檢測技術較低,在技術和設備層面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再加上缺乏熟練的檢疫人員,幾乎所有的檢測機構只能進行日常性的檢測項目,缺乏更多的項目技術和硬件條件,有時在檢測期間,工作人員只能從表面判斷,特定參數和食品的詳細情況無法檢測出來[4]。一方面,隨著我國市場食品種類的增加,新開發的檢測方法沒有被廣泛用于實際的檢測工作,政府的資金分配不足,設備的落后也導致了相關部門的檢測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我國政府職員缺乏合理的食品安全規劃,其對工作不負責任。
在2015 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加強了食品安全所有方面的法律規范,逐步加強了對犯罪者的懲罰力度。但是,政府內橫向和縱向的改革還不夠。現階段,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核心,其他相關法規均是基于部門的具體目的和責任。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部門的管理者缺乏與其他部門在橫向上的交互。調查食品安全問題時,出現懲處標準和措施不一致的情況,這樣容易引起法律糾紛和部門之間的矛盾[5]。因此,在完成我國食品安全監督法制度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各個部門的責任,加強部門和部門之間的交流,有效地實現執法機關的團結和協調。
①加強食品質量檢驗體系建設,同時加強企業自查和中介機構檢查。充分利用各部門和地方建立的監管網絡,在各自優勢的基礎上,實現中央和地方機構之間的有效合作關系。針對目前業務部門實際情況,負責食品安全相關部門的相關領導需要管理和提升相關部門的檢測技術,將優勢繼續保持,彌補存在的缺陷,部門之間分工明確,不斷提高體系建設。從生產經營的標準化,質量檢驗員負責從食品生產到種植開展安全檢查和監督工作,并建立田間產品的檔案管理制度,并負責建立村莊和城鎮植物保護人員和質量檢查員制度。②建立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加強規范倉儲、銷售、使用等合格產品準出口體系建設,建立有效的食品出口批發和零售市場監管準入體系,加強供給側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③鼓勵食品業界的經營者自行開展食品安全檢測。鼓勵一部分企業優先使用先進的檢查技術和方法,熟練開展檢測工作,并逐步過渡到整個食品生產行業[6]。
我國食品安全監督機制不完善,一部分原因是監督職能分配的不合理,同時也反映出目前食品行業缺乏專業的監管體系,健全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生產業務培訓體系,以及有效的評價體系和懲罰制度以及職業道德和責任感。為了改善食品安全監管現狀,政府應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的質量和能力:①定期培訓執法人員,加強監督隊伍組織,增加對食品安全監督部門不良行為的懲罰條例,使其從法律層面嚴格規范和標準化。②定期對管理監管人員食品安全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考核,公布政府機關人員的道德和職業素質的考核結果,使政府的內部管理系統更加開放和透明。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然而,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復雜性以及其他約束,在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監督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甚至造成一定威脅社會穩定和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因此,應該努力完善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執法人員和公眾的食品質量。為了保證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充分借鑒國外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立法實踐經驗,不斷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進行反思和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