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束

幾十年間,足跡遍布北京周邊各個舊貨市場,他一本一本、一件一件收藏著跟廚師有關的書籍、器具…… 如今,他有了兩千多本書,大大小小的器皿也多得數不清。他在家里開起了個豐富的廚師“博物館”。
泡在舊貨市場
走進季淑芳住的房子里,墻上的十幾幅北京小吃的繪畫首先映入眼簾,畫泛著古舊的黃色,邊框的漆已經略有些斑駁,可見年頭不短了。屋子里的玻璃柜子里,擺放著民國時期的《飲膳正要》、《呂氏春秋本味篇》,1792年印刷的《隨園食單》……這些都是他50年間在全國各地收集的各類與飲食文化有關的烹飪類藏書。菜譜圖書3500多冊,期刊200多冊,還有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全國各地各個菜系菜譜數百本,甚至還有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的菜譜,一些稀缺版本被小心翼翼地平放在屋子中間的玻璃柜中。書的封面上都用卡片細致地標出書名、印刷時間及介紹,真像是走進了一個菜譜的海洋。
廚師中,愛書的人不少,收集書的人也時常遇到,可是收藏如此豐富的真是頭一回碰到。
為了淘到這些舊書籍老菜譜,季淑芳跑遍了北京的14個舊貨市場,并根據自己多年的購書經驗繪制了一幅《北京購書路線圖》。
季淑芳除了收藏《本味篇》《中國名菜譜》等耳聞能詳的書目外,還收藏了《滿漢全席》一書的4種版本,有最早的溥儀弟弟溥杰編撰,晚清時期宮廷御膳大廚口述,兩個徒弟記錄而成的版本;也有1959年出版的基于溥杰版進行基礎細化的版本。說起這本1959年版的《滿漢全席》,季淑芳介紹道:“我是10多年前在城南舊貨收到這本書的,那天六點多鐘我就出門了,外面還下著小雪,但是看到這本書我眼睛就亮了,抱著它回家的時候就感覺抱了個小暖爐,別提多激動了!” 那本幾十年前出版的舊版《滿漢全席》就是有一天晚上,季淑芳打著手電筒淘到的,當時只花了5元錢。可如今,季淑芳說:“即使給我500元,也不賣。”可以說,是季淑芳數十年風雨無阻的走南闖北的堅持,才成就了這座廚師博物館。
季淑芳說自己很早以前就喜歡收藏跟廚師有關的東西了,從書籍到器皿,再到各類調味品,每逢有時間,就獨自跑到舊貨市場,挨個攤位淘寶貝。不過,這兩年季淑芳去得就少了,一方面是因為好東西少了,另一方面,各個賣舊貨的攤主都跟季淑芳很熟識了,每每有好東西,就會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
老餐具新佐料
另一個房間里還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烹飪器具,有古代陶質的蒸鍋木質的食盒,也有現代各種各樣的盤子器皿等。
一個80公分見方、紋飾清晰的青銅器皿是戰國時期冰鑒的縮制品,作為古代冷凍食物的器具,內放冰塊,將食物放入進去,如同冰箱的作用。
舊式木雕懸掛式菜單、邊框斑駁畫紙泛黃的北京小吃畫片、宮廷彩繪食盒……收藏過程中,季淑芳通過收藏菜譜汲取了不少菜肴的做法及吃法的經驗,通過收藏器皿不斷研究擺盤工藝使菜肴和器皿協調一致,通過收藏市面上最新的調味品給烹飪提供更多的靈感。
光刀就有好幾十把,季淑芳拿起其中一把,刀面上有清楚的王麻子的肖像,這才是正宗的王麻子菜刀。
通過收藏的過程,季淑芳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對烹飪歷史的了解讓人非常佩服。從最早的石烹、陶烹,到青銅器皿,再到現代器皿,季淑芳對它們的演變如數家珍。
對器皿,季淑芳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你看到一個器皿,要知道它適合裝什么菜。他指著屋里一個很大的盤子說,這個適合用來裝整雞整鴨,而旁邊那個小的,色澤淡雅,適合裝涼菜。作為一名廚師,做完菜以后一定要知道用什么東西去裝它,菜肴和器皿必須協調一致,否則你做得再好,裝盤不好也是不行的。
如果你認為季淑芳只收藏古董,就又不對了,他的收藏品里還有市面上最新的調味品等。哪里出了新的食材和調味品,季淑芳總是會第一時間去研究它的制作方法和用法,給烹飪提供更多的靈感。
平生最愛是廚行
除了收藏書,季淑芳自己還寫書,一本《家常魯菜譜》正在編撰中,古樸的冊子,里面有季淑芳用毛筆細致手書的菜譜,這都是季淑芳從廚多年的心血凝結而成。因為年輕時端鍋落下的毛病,胳膊有些神經炎,經常疼,所以這本書的成書來之不易。
季淑芳的女兒跟他說,有個地方要聘請個行政總廚,薪水不低,被季淑芳拒絕了。他說,我有這么多事情要做,哪里有空去。為著自己這點子愛好,對錢都可以很不屑地說沒空。不過,已經退休了的季淑芳,是可以放松下來,更多地將精力投入自己的愛好里了。
每年這座隱藏在居民區里的廚師博物館都接待近四五百人,有慕名而來翻閱查找菜譜的廚師,有專門登門拜師學藝的學徒,也有口口相傳前來“開眼”的收藏愛好者。在這座廚師博物館里看看他的藏書,聽他講一講最近又發現了什么新的食材、調味品,總能得到很多的啟發。不光跟他能學習烹飪技巧,更多是學習他的認真和執著,學習做人的道理。
面對每天參觀者的來來往往,年近古稀的季淑芳也有些力不從心,他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博物館搬出自己家,走向社會,真正的對外開放,把自己這幾十年的心血傳承下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季淑芳自己特別喜愛這些藏品,而他的徒弟也特別愛來他這兒,看看他的藏書,聽他講一講最近又發現了什么新的食材,調味品,總能得到很多的啟發。
因此,盡管他有些徒弟后來脫離了廚師行,在其他行業做得風生水起,但是總忘不了這個曾經教過自己做人的好師傅。季淑芳樂呵呵地說:“不做廚師了,他們還是我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