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呂

在廣西岑溪市糯垌鎮塘坡村有一位101歲的民間老中醫,名叫廖旭光。說起這位百歲老人,當地村民人人都伸出大拇指直夸道:“廖旭光真了不起,年愈百歲還能幫人看病,能打籃球。”
精通書畫養心益壽
出生于1917年的廖旭光腰身挺拔,棱角分明的臉龐印刻了歲月的年輪。筆者見到廖旭光時,他正樂呵呵地給村民看病。村里人有什么不舒服都喜歡找他幫把把脈。筆者看到廖旭光招呼著第一位患者:“你伸舌頭看一下,一身濕氣。”
由于廖旭光年紀大了,所以現在每天限量,只看10個病人。村民黃有光說,老人看病看得好,平時我們的小孩也是吃他開的藥。村民廖輝也說,平常我們來拿藥,老人都不收錢的。
在廖旭光家的墻角處有一個奇怪的塑料瓶,里面裝著一些昆蟲的殘骸。筆者問廖旭光:“這是什么東西啊?”廖旭光笑呵呵說:“這是黃蜂翅。專治風濕骨痛。”
醫者父母心,年過百歲的廖旭光不忘自己身上背負的使命,直到現在還常在山上鄉間里尋找藥方,研究醫書。
廖旭光出生在一個貧寒的世醫家庭,20歲起便每天走村串寨,為山鄉農民治病,日行數十里,不避風雨,四季如斯。廖旭光精通中草藥經、傷寒雜證論,對跌打刀傷接骨術更為拿手。多年前,鄰村一村民遭車禍,一腳骨斷多處,廖旭光用多副生草藥,保住了傷者的腳。
廖旭光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頗擅字畫。他自幼酷愛書法,經過歲月的積淀,逐漸形成了簡潔凝練、大氣磅礴的草書風格。他的篆隸各體也均有不俗功力,篆書質樸渾厚、格調高古;隸書結字工穩、平實古雅。開闊的胸襟與平和的心氣,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時尚的生活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廖旭光的長壽還與他常年吃“長壽不老肉”有關。這是廖旭光獨創的飲食秘訣,就是將新鮮豬肉切成片,加上少量鹽,再放入中草藥與山泉水一起慢火燉一個小時,每天吃上80~100克,廖旭光從70歲起就天天都吃這“長壽不老肉”。
在村籃球場上,廖旭光拿起籃球做好投籃的發力前上舉動作,然后向上伸直身體,右臂順勢將球投出,完美地投入籃內。他竟能一口氣地連投三次球,把旁邊的觀眾看得瞠目結舌。
廖旭光還是個會用時尚語言說話的百歲老人。他說:“我是個很飄逸的人,就是要過好自己的飄逸人生。”老人進一步解釋說:“飄逸就是人們對我說什么話都可以,得罪我的話也可以當面對我說,別人說什么我都不計較。中聽的就聽入耳,不中聽的聽了就算。”廖旭光把“飄逸”作為一種生活態度,而且他還將“飄逸”與“有禮”相結。他說,具體而言就是:對生活平淡是真,知足是福。豁達的廖旭光經常教育晚輩說,要樂于與他人分享快樂,這也是他延年益壽的法寶之一。
良好的生活習慣
廖旭光堅持4條生活戒律,活出了一個精彩的自我。
一戒懶惰。近年來,廖旭光體力盡管不如百歲之前好,但每天在家診病之余,早晚堅持散步,不扶杖,不氣喘。他講,勤勞好動,血脈流通,臟腑清爽,延年增壽。
二戒煙酒。廖旭光一生非常節儉,不沾煙酒。大米、玉米、薯類、豆類、蔬菜等他什么都吃。他說,生活清淡,有益身體。吸煙飲酒過量,有百弊而無一利。
三戒名利。古人云:心不近佛,不可為醫。廖旭光一生醫德高尚,從不追名逐利。他行醫80多年,拯救垂危病人無數,只收脈禮,從不接受病家饋贈的財物。他認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受之何益。由于廖旭光一生以救困扶危為樂,免費為許多貧困病人診病施藥,病人贊他,積德如山,故爾長壽。他卻答道:“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詢是至理。”
四戒憂愁。廖旭光常說:“修身莫如養性”。他一生襟懷寬廣,性情豪爽,從不與人爭強計勝,不自尋憂煩,更不為不快之事動肝火。遇事往往平心靜氣、泰然處之。事畢自行其樂,或與兒女相聚散心;或與鄰里一起聊聊天;或一杯清茶、椅上一躺。廖旭光說,人之有生,唯有精神,精神不散,身體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