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網絡全面普及,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量和消費量迅速增長,帶來諸多安全隱患,暴露出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在生產、運輸、儲存、銷售和使用等環節存在許多漏洞。本文通過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現狀,分析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危化品企業
1 引言
經相關數據分析,我國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企業數量達37萬,從事危險化學品行業的人數高達517萬。[1]部分危化品企業存在盲目擴張現象,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給監督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加之人們安全意識淡薄,使得一些安全監管漏洞長期存在而未得到解決,以致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有發生,國家采取多種措施和優化方案,對危險化學品嚴格監管。但是危險化學品事故并未明顯減少,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
2 危險化學品儲存安全監管問題和原因分析
我國針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規章,也給出了相關司法解釋,國務院相關部門也紛紛制定了相關條例,然而這就又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這些法律法規標準眾多,部分交叉重合,部分沖突,缺乏系統性,統一性,可操作性不強。加之一些法律規范本身就不夠完善,對新的化學品的申報審查存在缺陷。部分管理制度也很落后,如政府發展規劃忽視危險化學品企業的風險,城中企業或危化品企業圍城現象嚴重。由于危化品生產技術涉及企業機密,安全監管數據相互封閉,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 ,以行動說服企業,部分信息對社會公開,大部分信息對政府公開,并重視對從業人員專業綜合素質、專業操作技能的考查。當前,找出影響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的關鍵點,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的發生,是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1政府多部門管理造成安全監管漏洞
目前我國多個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各部門的職能劃分詳細具體。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部門分割,職能交叉,多頭監管,重復處罰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各部門規章在對法律做解釋時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導致部分環節缺乏安全監管,易出現有利互相搶,追責眾人推狀況。
2.2 企業主體責任不明確
危化品企業安全主要責任人未按政府城市規劃積極調整企業的選址、區域布局。設施設備落后,對設備的檢查維護和應急救援物資準備不足。安全監管信息管理系統不完善,登記工作難以規范,對設備的檢查防護易出現補簽登記現象。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較低,對生產、運輸、儲存等操作指導不規范。缺少對危險化學品具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方案,應急消防演練也比較少。當然,社會也尚未形成綜合應急防治方案,缺乏完善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2.3 從業人員安全培訓不足
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從業人員的專業綜合素質能力問題,而且技術人員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由于市場經濟貫徹優勝虐汰的生存法則,大部分中小企業為生存發展追求高額凈收入,忽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而且部分企業存在安全教育培訓走流程,流于形式化。然而危險化學品事故95%都是重復事故,其中大部分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2]
3 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3.1 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危化品企業主要負責人為安全第一責任人,貫徹落實相關法律規章,提高自身安全意識,以及加強企業從事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落實自己的主體責任,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及時調整危化品企業選址及布局。構建信息管理系統,借助現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依靠大數據及物聯網平臺,集合GPS,GPRS,RFID技術和DCS系統改進危化品企業生產、運輸和儲存環節的信息管理系統。
3.2 政府完善法制建設和安全監管方案
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法》的立法工作,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打擊非法企業,改造優化或拆除廢舊企業。對未列入危險化學品名單的化學品實行新的申報登記制度。[3]倉庫嚴格落實雙人雙鎖專人管理制度。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的單位和責任人進行雙罰制度,并結合誠信信用體系和黑名單制度,促使危化品企業嚴格落實相關法律規章,使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提高安全監管水平,為有效防止危化品事故的發生創造條件。[2]
3.3 加強安全監管人員及危化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
政府應對安全監管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能進行培訓,提高其在安全監管檢查執法過程中的執法規范化的能力,對消除危化品企業的安全隱患和辨識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做出切實有效的指導建議。危化品企業應增強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操作水平和應急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安全防護意識的教育宣傳工作,讓人們學到一些應急方法,完善企業內生產運輸儲存環節的防護設施,定期檢查使用及更換,預防操作流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
3.4 設立專門的安全培訓中心
我國已同時在吉林、沈陽、大連等八個城市建立國家化學應急事故應急搶救指揮中心,構建應急救援網絡,并提供技術支持。[4]政府應當進一步深化該項舉措,在市內設立專門的安全培訓中心,配備專業培訓老師和專業的設備設施,定期組織危化品企業從業人員和政府安全監管人員進行培訓,并有相應的培訓時長和考核。這些資金投入建議由政府承擔,或者由企業、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建設,以減少企業負擔,政府免費提供給企業和社會一些福利和一些優惠政策,激勵相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教育工作,鞏固企業安全管理根基。[5]
4 結語
危化品事故的巨大損失引發社會廣泛的關注,針對當前危化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點危化品企業應明確企業的主體責任,貫徹落實相關法律規章,加強自身安全管理意識,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管理資金投入,改善生產、運輸、儲存等環節的設施設備和環境。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優化從業人員專業綜合素質,促進安全管理合理合法。聯合企業、政府、社會開展消防演練,提升應急處突能力,確保企業正常健康的運營,提升企業總體安全管理水平。[6]
第二點政府完善相關法律規章,優化企業安全監管方案,提高監管效率,并使處罰力度趨于合理化。各監管部門加強信息交流共享,推進聯合執法,增強執法標準化和規范化。對事故原因調查,責任追責明確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人,對社會公示,并與社會誠信體制和黑名單機制掛鉤,以提高企業責任意識,加強企業安全監管水平,預防和減少危化品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運勝.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化工管理,2017(04):170.
[2]陸旭.危化品監管要抓住關鍵少數[J].法制與社會,2017(05):218-219.
[3]解少花.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J].科技與創新,2017(07):78.
[4]喬佳佳.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01):107.
作者簡介:
孫得成(1997-),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江蘇警官學院,2016級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治安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