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愛國主義教育30余載,大力弘揚存瑞精神,他以英雄之氣守護、弘揚英雄;潛心創作,躬身書畫藝術,他以守成、創新之心孜孜不倦寫丹青;心系慈善事業,他出任中國綠色文化公益形象大使
他是董存瑞紀念館原館長、魏碑藝術館館長、國家級美術師、中國國際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謝云生。無論為人、事業、書畫,愛國都是貫穿他人生的永恒主題。
“用整個生命永遠弘揚董存瑞精神”
謝云生,1945年出生,祖籍天津武清上馬臺小于莊村。1969年初,風華正茂的謝云生從天津市來到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獻身的隆化“卜山下鄉”,先務農后教書,8年之后到董存瑞烈士陵園工作。知青紛紛返城了,他卻沒有動靜,不是沒有機會,外地高薪聘請,親朋好友為他在天津、北京找到好單位,都被他一一婉言謝絕。他忘不了董存瑞那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思想、自己人生的根,早已深深扎在了這片曾經播灑過英雄熱血的熱土之中。
隆化縣董存瑞烈士陵園初建于1954年,由于各種條件限制,開始初建時規模、形制都較為簡單。為了提高陵園的展示水平,謝云生開始自學木工、油漆工、雕刻工,白備各種工具,親自動手對陵園進行維護、擴建。30年里,他既當工人,當過電工、木工、油漆工、石刻工;又當干部,擔任過資料員、宣講員、攝影師、會計,美術師等多種工作,先后四次因工負傷,落下很多病根,被診斷為國家機關六級傷殘工作人員,尤其一到陰雨天,身體上的各種病痛令他難以忍受,他卻從沒有因此耽誤工作。
經過多年建設和維護,2004年,董存瑞烈士陵園被列入我國重點發展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聽到這個消息,已近退休年齡的謝云生興奮不已。恰逢此時,82歲的老母親打來電話說:“云生,你該回天津陪陪媽媽了,你在外面太辛苦了。”其實,謝云生何嘗不想早點回天津,多陪一陪母親,多陪陪家人,但是一想到30年來在存瑞陵園工作的幸福和快樂,他總覺得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60個春秋,謝云生的青春和大半人生在存瑞烈士陵園度過,他離不開自己深愛著的事業,更離不開這塊讓人感動的熱土。面對白發蒼蒼的母親的懇求,面對女兒期盼的目光,他舍棄了自己小家庭團圓的機會,說:“我要留在存瑞陵園,甘做護花泥土,用我的整個生命永遠弘揚董存瑞精神。”
金石書畫 水韻云生
謝云生擅長人物畫、書法和金石篆刻,人物畫個性張揚,愛憎分明;山水花鳥畫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魏碑雄渾厚重、氣勢峻拔,隸書結體講究、圓潤自然;篆刻筆勢端莊,剛健婀娜,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他以書法之筆墨入畫,故畫作功底厚重,傳統藝術與時代筆墨相融合,經典人物系列創作別具特色,山水花鳥意境超然,或工筆,或大寫意,自書碑刻摩崖多見。
謝云生自幼拜師名家張騫先生,啟學顏楷,后遍學百家。1969年作為知青來到隆化,但并沒有中斷創作與練習,農村生活使他增加了體驗,積累了素材。此后在董存瑞烈士陵園工作的30余年間,他一直非常勤奮,在炎熱的夏季一寫就是一個通宵;在寒冷的冬季,一畫就是一個晚上。他多藝博學,為人謙和,做事低調,不事張揚。多年來一直潛心藝術,對書畫的執著追求和辛勤努力,鑄就了他的雄強文風。謝云生的書畫自成一家,厚重多變,氣勢峻拔,用筆用線豐茂勁健,彰顯魏晉風度,隸書新韻,篆書古樸,行書俊逸,時人贊之為“謝體”。
在中國書法發展中,魏碑是脫于隸書而開拓楷書先河的書體,謝云生一直從事魏碑藝術創作,60余年之苦學,迄今仍在孜孜不倦,探求研究,形成獨特的“謝體”書法——打破了隸書的波折,俯仰起伏的結字,以筆氣渾厚、神韻跌宕、奇崛健美于方扁之間,體貌百變,凝重大氣,美不勝收。謝云生魏碑藝術成就的創新和個人藝術風格,對魏碑的發揚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2015年,謝云生在“湖光長天——謝云生書畫展”開幕式《關于學習探求魏碑書法藝術》的致辭中,飽含深情地講道:“回顧歷史,我們一代人有責任繼承傳統魏碑,將之發揚光大,推出新作,使魏碑書法藝術這顆明珠,更加光彩奪目。”
同時,謝云生多年來不斷推出各種主題的中國詩詞書畫藝術精品,并推廣摩崖石刻藝術,保護歷史文脈,創新時代文風文化,以民族傳統獨有的祈福祥瑞、雄渾風古為主要藝術風格,彰顯生活的真善美,打造出和諧社會書畫藝術精品系列。
赤誠奉獻 厚德擔當
無論是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免費為村民繪畫,還是在董存瑞烈士陵園時作為校外輔導員幫助學生;無論是熱心為駐軍、為傷殘軍人送去服務,還是認真從事各類公益事業,謝云生一直用行動表達著他的愛心,用赤誠奉獻彰顯著他的慈善夢。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為某個人的收藏而創作的。他說:“書畫藝術家也應該滿懷高度的社會責任,堅持藝術創作的動力來源于生活,創作出讓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從而給觀眾以教育以啟迪。”
謝云生長期支持各類公益慈善事業和綠色事業的發展。多年來,他持續支持中國紅十字會、光明天使基金、文化部中華社會發展基金、紅色之旅、名山古院、中國綠化基金會等公益慈善活動。無論自己多么繁忙,都風雨無阻,盡力給予各種支持,并因此獲得各種獎牌、錦旗及感謝信。他說:“對藝術家而言,這些是口碑,是最為寶貴的。藝術家要有社會責任感,從奉獻自己做起,手中畫筆要繪制美的事物和主題。”
2004年,謝云生與女兒謝向英在北京創建了北京歸云軒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傳統藝術的推陳出新,以弘揚愛國主義為主導,倡導“風清骨峻、和諧創新”的厚德藝術精神。歸云軒作為許多慈善公益社團及基金的發起或者管理機構,始終堅持慈善公益事業。近年來,謝云生作為中國綠色文化公益形象大使,率先提出并倡導“綠富天下”,提出“領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財富”之理念,并傾力支持參與了由中國綠色創意產業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藝術家基金、北京歸云軒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綠富天下”中外詩書畫名家世界巡展和美麗中國行的系列活動,體現了一位藝術家的民族風骨和環保精神。此次世界巡展作為綜合性創意文化推廣活動,結合綠色創意文化產業,舉辦各種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動,在不同城市陸續推出,并走出國門,將中國文字藝術和水墨創作推向世界。
歲月如歌,風雨兼程。謝云生對生活、人生有著獨特的理解,他始終致力于藝術創作,保持本真,謙遜努力,不驕不躁,以品德和才情贏得了人們廣泛的贊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人生道路上,謝云生更加堅韌執著地追求著他的藝術,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繪就了一幅無比精彩磅礴的畫卷。
責任編輯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