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李明 巫哲輪
摘 要: GPS-RTK技術是將GPS與RTK技術結合起來產生的一種新技術,其應用范圍很廣,與傳統的測量過程相比具有絕對優勢,使用GPS-RTK技術進行測量,可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本文對GPS-RTK技術在海洋測繪過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提高測繪水平。
關鍵詞: GPS-RTK技術;海洋測繪;應用
引言
近些年來,GPS-RTK技術取得長足進步,測量結果越來越準確,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例如地形測量、工程測量、控制測量等過程中都可見GPS-RTK技術。從某種程度來講,GPS-RTK技術的出現可以看成是測繪領域的技術革命,也是測繪領域中的里程碑。在海洋測繪過程中,測繪難度大,對測繪結果的要求較高,使用GPS-RTK開展海洋測繪,可以提高測繪結果的準確性。當前我國的海洋活動越來越多,加強海洋環境測繪顯得越來越重要,GPS-RTK技術的應用也將會進一步提高測繪結果的準確性。
一、GPS-RTK技術概述
(一)GPS-RTK 定位原理及關鍵技術
GPS-RTK與傳統的測繪方法相比較而言,其優勢在于該技術可以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獲取cm級的測量精度,而且可以獲得實時測量結果,不像其他的測量方法,需要對數據進行解析之后才能獲得精度較高的數據。因為GPS-RTK技術將GPS技術與RTK技術很好地融合起來,實現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這在傳統的GPS測量過程中是一個較大的突破,能夠提高測繪作業的精度和效率。在測量過程中,GPS-RTK基站首先要收集好相關的觀測坐標,然后通過數據連接,將觀測值發送到流動站上,然后再進行GPS定位,得到測量點的位置,將位置信息錄入系統中,系統再將其組合成為差分觀測值,然后再對觀測值進行處理,迅速得到cm級的測量結果。在搜集數據、計算數據、整合與輸出數據的過程中,總共時間不會超過一秒,而且在進行測繪的時候,無論被測對象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都可以及時測量,得到精確結果。GPS-RTK及時在追蹤觀測值的時候,一般需要四顆衛星同時工作,才能繪制出更加全面的圖像,使得實時定位結果成為可能。GPS-RTK技術的核心就是數據的處理和傳輸,基站要時時刻刻對數據進行收集、處理,然后及時傳輸到流動站上,減少數據傳輸過程中的耽誤情況。
如何獲取GPS-RTK參數是測繪過程中考慮的重點問題。根據GPS-RTK技術原理,在測繪的時候,對于各個數據的采集、接收和處理,都采用WGS84坐標系,使用相同的坐標體系可以使得整個測繪過程更加規范,避免使用不同的坐標系產生的數據混淆問題。具體測繪過程中,首先要將參考站的起點固定在一個坐標上,并且同時計算坐標發生的變化,然后利用電波進行實時傳送,等流動站接受到這些電臺傳送來的坐標數據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處理,從而得到符合條件的數據。
二、GPS-RTK技術在海洋測繪中的應用
(一)GPS-RTK 技術在海面測繪中的應用
我國的海域面積十分遼闊,對海域面積進行測繪是海洋測繪中的一個基本內容,在測繪過程中應該要按照相應的標準和規范設施測繪過程。在海域區分過程中,一般會根據其用途分為不同的類別,比如港口、航道、路橋、養殖及填海造地工程等,根據使用用途的差異對其進行區分。使用GPS-RTK技術進行測繪,就不需要再依賴于用海項目的控制點,移動站在目標位置進行測算就可以。比如在海域面積施工放樣過程中,RTK差分技術與以往放樣過程完全不同,放樣的數據可以直接輸入計算機中,同時移動站可以直接指示出測量的移動方向以及測量的目標位置。在目標位置上,移動站會顯示出數據是否符合放樣精度,當數據符合精度要求的時候,會自動提示已經成功放樣,并且知道測繪人員開始下一步施工。RTK差分技術還可以實現反復作業,不用重復輸入設計的數據,也不用擔心數據計算過程中出現差錯,簡化了測繪流程,而且提高測繪精度。
(二)利用GPS-RTK技術測量水深
對水深進行測量是海洋測繪中的重要內容,需要使用回聲測深儀,其中回聲測深儀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聲波在水中的傳播特性理論,當聲波在某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保持在一個范圍之內的,當聲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的時候,其傳播的速度會發生變化,而且會出現反射、折射等物理現象。在傳播過程中,聲波的能量會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弱。正是由于聲波傳輸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來測量水深,而且利用這個原理來測量也是最簡單、最準確的方法之一。如下圖所示,為水深測量原理圖:
從原理圖可知,首先在傳遞安裝可以發射超聲波的發射換能器A與能夠接收超聲波的接收換能器B,A和B之間的距離假設為S,將S稱為基線,發射換能器A可以間歇向水下發射頻率為20~200kHz的超聲波,等超聲波達到水底之后,一部分能力會被吸收,一小部分能量被反射回來,此時接收換能器B會接收反射回來的聲波,并且將反射回來的聲波轉化為電振蕩,再通過電路放大、轉換,將水深顯示出來。假設從A開始發生超聲波起,直到B接收到回聲聲波的時間為他,換能器表面到水底的距離用h表示,也就是水深,如上圖所示,可以得出水深公式為:
其中H代表的是水面至水底的深度,單位為米,D代表的是水面到基線水平面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換能器的深度,單位為米,s表示發送和接收換能器之間的距離,單位為米,c表示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單位為米/秒。根據上述公式就可以求出水深。
(三)GPS-RTK 技術近海航道水下地形測量的應用
水下地形勘測的作業環境比較復雜、特殊,實施水下地形測量比水上海域測量難度大很多,因此在測繪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定位方法和測繪方法。在定位測量過程中常用的有回返水聲定位、GPS衛星定位、無線電測量定位等方法,這些測繪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在具體的測繪過程中可以將GPS- RTK與測深儀同時使用,對水下地形環境進行測量。首先,應該要選擇一個近海的島嶼設置數據采集基站,對測繪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其次要利用GPS定位設備,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向水下發射超聲波,通過水下反射回來的聲波,可以計算、分析出水下地形環境。另外,在測繪過程中要得到實時數據,使用GPS-RTK技術可以實現,按照1:2000的比例尺繪制所測量航道的水下地形圖,并且在測量過程中保證作業的范圍控制在15km以內,使得數據實時同步,保持基站與衛星之間通信良好,接收站高效運行。在測繪過程中可以實時得到數據,一旦發現數據有誤,存在虛假的信號,則要立即將這些數據刪除,如果數據不清晰,也要進行重新測繪。
結語
綜上所述,GPS- RTK技術在現代測繪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海洋測繪過程中引入GPS- RTK技術,可以提高檢測的進度,而且對外界環境的要求低,即使外界環境出現臺風、大浪等比較惡劣的天氣,依舊可以采取該技術對海洋相關參數進行測繪,不會影響測繪結果。相對于傳統的測繪方法而言,GPS- RTK技術的測量效率明顯提升,可以獲得實時、有效的數據,并且提高了測繪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謝榮安.GPS RTK技術在海洋測繪中的應用[J].地理空間信息,2007(04).
[2]廖正康,黎金峰.試論GPS-RTK技術在海洋測繪中的應用[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4(07).
[3]陳文.研究GPS-RTK在海洋測繪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3(12).
[4]薛敏霞.GPS-RTK在海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