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基 張有蘭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人的學習習慣。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形成了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會終身受益,對他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以及未來的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積極的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解讀自主學習內涵,了解自主學習現狀
自主學習是指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下,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并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它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動作用。
我校目前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以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仍占重要地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很薄弱和欠缺、總體水平還較低。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聯系生活,是教師的責任所在。
二、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新課標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把以前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在教育教學中營造自主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強化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養成主動求知、自覺探究的良好習慣。
三、創新自主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1.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提供自主學習平臺
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購買交互液晶一體機,實現交互式“班班通”。師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利用交互式液晶一體機助“教”助“學”,教育信息化滲透到多門課程,彌補了學校專業師資不足的短板,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
各科教師將準備好的學習資料上傳到班級空間里,供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解決疑難時自主學習使用,學生通過觀看通俗易懂的微課,很快就能搞清楚不懂的知識點。
2.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景、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播放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欲望,提高學習興趣,進而自主學習。
3.積極踐行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對問題進行歸納、分析、整理,達成共識。
我們遵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以4人為一小組將學生合理分組,適當搭配。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合作學習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課堂由此變得輕松、活躍、自主、互動。教師應盡量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并參與其中,精心組織和引導,適時掌控合作學習動態。學生之間你問我答,激烈討論,就能碰撞出學生創新的火花,使學生學得輕松、快樂,許多知識點經過討論交流很快被掌握。
合作學習,學生失去的是聽客身份,享受的是成功的樂趣。它告別“師本”,擁抱“生本”,完成了“師本”向“生本”的華麗轉身!
4.指導動手實踐操作,鼓勵主動自主學習
有些數學、物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有困難。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提供各種機會,鼓勵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在操作活動中激活了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自主學習水平。
5.課后復習分組檢查,滲透自主學習教育
我在復習七年級生物下冊第三節“青春期”一節時,有幾個女同學提議,男女同學分組檢查。我欣然同意,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指定男女生各一名分別負責檢查男生和女生。同學們興趣很高,10多分鐘時間,每個人都背得滾瓜爛熟,兩位小組長學著“小老師”的模樣,檢查得非常仔細。隨后我在抽查中發現效果不錯。這樣的嘗試不僅避免了女同學對“睪丸”“遺精”“月經”等詞語的“難以啟齒”,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得到了培養。
6.延伸學校教育視角,拓展自主學習空間
針對學生家庭背景參差不齊,少數學生在家中自學缺乏指導的現狀,學校充分發揮信息技術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功能,逐步將反饋練習、課后輔導、學生個別化學習、在線檢測等教學環節包容進來,形成大容量、開放式學習環境,把學校教育延伸到學生家庭,使缺乏家庭輔導能力的學生得到必要的指導,在實現課堂教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順學而導”目標的同時,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