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慧
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門生活教育,是教會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教育。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培養他們具有一雙會審美的眼睛,從而發現生活的美,體驗生活的美,進而陶冶學生對美的觀察與感受,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主動對生活進行觀察、體驗和思考,并將這種美滲透到生活化的寫作中,讓他們主動地去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不僅會讓他們熱愛生活,還會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寫作;發現美;創造美
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不管處在哪個地位,擔任著何種角色,都要承擔著相應的責任,也會有相應的壓力,而學生面對中考、高考這種應試教育的壓力,更是有些喘不過氣、直不起腰來。這時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對美的感悟,讓他們進一步打開心靈與世界溝通的窗口,從而去體驗美、感知美和創造美。只有讓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好,從而找到生活的閃光點,才會理解生活的意義,進而緩解自身壓力,保持一種愉悅、豁達的心態去迎接生活帶來的挑戰。
寫作中很多素材和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又延伸于生活,生活就像涓涓的細流滋潤著寫作的土壤,要想使寫作這片“土壤”更為富饒,就要提倡學生進行生活化寫作,提高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認知,從而找到寫作的“生活源頭”。但有的學生認為生活與寫作是兩回事,從而缺乏對生活的關注和感知,導致某些學生一到寫作文時,就會抓耳撓腮,咬爛筆頭,邊數著字數邊寫作。教師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說、有情訴,而不是依照老師提供的素材依葫蘆畫瓢。正如羅丹所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的人會從一片流云、一滴水滴中去發現生活的美,還有的人會從溫暖的慰藉中感受到生活的美,甚至有的人會從一片葉子上體會到整個社會生活的美……但也有的人會對生活無動于衷,滿眼滿心的蒼白與無力,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只看到事物的表象,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沒有感受美的心。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開啟會觀察會思考的心靈之窗,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從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欣賞美,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美、體驗美,并不斷地用行動創造美、呈現美,進而提高他們生活化寫作的能力。
教師必須教導學生將生活滲透到寫作中來,讓他們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并鼓勵學生多動筆,學會用優美的語言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而幫助他們感受美并提升寫作能力。以下是我的一名學生寫的一篇小作文,他在這篇小文章里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記錄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共度一段好時光》
初中,是一彎搖籃,承載著瑩瑩笑語;
初中,是一樹年輪,表述著落落時光;
初中,是一筒竹簡,記載著悠悠情腸。
在這里,花一般的年紀,花一般的少年,共度一段色彩斑斕的好時光!
五·四青年節,我們青年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浩浩蕩蕩地來到“大榆樹”春游。
一年級八個班,共八輛校車,宛若一條中國龍,蜿蜒行走在這個小鎮的土路上。在車內,我們更是興高采烈、神采飛揚。
有人提議,反正到大榆樹還遠著,不如趁著這時候大家一起唱首歌吧!隨即,車內便響起了那悠揚的歌聲“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一首《童年》唱出了每個人的心聲。童年是多么美好啊,可惜只能“望洋興嘆”;“我們的情誼呀,比天還高比地還遼闊……”這首歌更是堅定了大家的信念: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一曲曲動人的歌從車窗傳出,讓這道路邊的樹木,讓這暖人的陽光來見證我們的幸福快樂……
在這次春游活動中,學校舉行了跳大繩比賽,各班都投入到緊張的氛圍中。
比賽開始了,運動員在中間站好,繩一揮起,便雙腿一屈,用力向上一跳,那姿態堪稱完美。場外拉拉隊的口號,也喊得異常整齊,大家的團結一致的精神,火熱的激情早已印在我們心間,并被天地所見證。
比賽結束后,我班運動員雖已勞累不堪,卻還關心著比賽狀況。這種團結一致,一心為集體的精神將永遠印在我們的心間,永不泯滅……
千載時光悠悠轉,落落往事只再提。我永遠都不會忘,與你們共度那一段美好的初中時光。
這篇文章雖然短,但字里行間都透露出學生春游時的喜悅之情及活動時的快樂激動的心情,呈現著同學們相知、相惜的情誼,情感表達真切,并能感受到字里行間所帶來的人性和諧之美。也許學生只是想要寫珍惜初中的這段美好時光,但學生將這種發現美的情感滲透到生活化的寫作中,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總之,利用生活化教育來表達情感并不復雜,有時會像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的情感,也許并不需要俏麗的辭藻來修飾,但必須要有真情實感。語文的教學過程就是在生活中發現美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并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把握美對生活情感的陶冶,加大審美情感對生活化寫作的滲透,從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發現多彩的生活美,創造絢爛的生活美。
參考文獻:
[1]繆海燕.閱讀與寫作結合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2016(5).
[2]楊文靜.初中語文隨筆寫作生活化教學的內容與對策[J].教師,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