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萬虎
摘 要:縱觀農村小學的發展現狀得知,班級學生人數總體較少,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小班額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體參與,而且也有利于教師全方位管理。
關鍵詞:全體參與;異質分組;生生互動;小班額
學生全體參與是小班額教學模式下的必然發展趨勢,教師應當動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這個目的?;诖?,教師可從“采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主體化參與”以及“生生互動”這三方面切入,針對如何在小班額的語文課堂教學背景下促進學生全體參與進行了詳細且具體的研究與分析,希望能為提升現階段農村小學的學生參與積極性提供一些有用的意見。
一、采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實現均等、充分、個性化教學
教師可采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小組劃分,將學生按照不同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心態等進行細分,促使每一個小組的整體學習水平與能力都保持基本一致,這樣有利于實現均等、充分、個性化教學。例如,教師在講授《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可將班級的30名學生按照學習能力、興趣或者個性等劃分為7個小組,使每一個小組至少都有4名學生。然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回答:“你們見過世界地圖嗎?你們從世界地圖中是否可以找出能夠拼接在一起的大陸?”有的小組會首先選出一個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由他號召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嘗試拼湊一個完整的大陸,號召思維轉換靈活的學生從旁加以輔助,最后號召辯解能力強的學生上臺回答。教師根據上述學生的回答,開始進行詳細的講解,發現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明白自己所講述的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采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喜好與能力進行合理劃分,非常有利于實現均等、個性化教學。
二、主體化參與,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自覺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從備課到課堂教學,一切授課內容都要圍繞學生來編排、設計,換言之,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全方位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情況,從因材施教切入,深入挖掘他們的不同,從而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題西林壁》的部分內容時,首先可提議舉辦小型的“背誦古詩大賽”活動,鼓勵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同時以獎勵小獎狀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內心表現欲。教師考慮到班級學生人數較少,所以可邀請每一位學生都站到講臺上進行有感情的背誦。在經過兩分鐘的準備時間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踴躍舉手示意,都想第一個站到講臺上背誦古詩,有的學生會在背誦古詩時,同時做出相應的手勢,也有的學生背誦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會刻意做出一種講述人生哲理的樣子,還有的學生會借助道具課本等背誦古詩……可以說,每一位學生都盡量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背誦這首古詩,而且背誦的效果也出乎意料得好。教師針對每位學生都做出了有針對性的點評并提出了夸獎,同時各自給每一位學生一張小獎狀,此時發現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變得更加濃厚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小班額的教學背景下,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參與自覺性與學習熱情。
三、合作化互動策略——生生互動
合作化互動,一般是指教師在小班額的教學背景下,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換言之,不再只是教師自己站到黑板前授課,學生也有機會在講臺前授課,這樣不但促使師生與生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而且也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具體而言,為真正拉開師生友好交流的序幕,教師首先應當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應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認真發掘生生互動的優勢,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促進生生互動交流與溝通。例如,教師可通過小組學習、組織交流或比賽等活動,誘發學生在生生互動方面的參與激情與興趣,鼓勵他們在合作互動過程中互相辯駁、互相啟發、互相學習,這不僅有利于他們共同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而且也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者,教師采用這種生生互動式的合作教學法,不僅有利于后進生在互動過程中逐漸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也有利于學困生在潛移默化中漸漸得到優化。最后,生生互動,不是單純的學生交流,而是“學生主動,教師引導”,即教師鼓勵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但是也要融入自身的引導作用,這樣有利于他們之間進行正向的、有效的學習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采用合作式互動教學法開展教學實踐,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也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他們的知識理解。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班額教學模式下,農村小學教師應當積極從學生本位角度出發,深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強他們的合作交流,促進他們共同參與,提升他們的參與自覺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商黎黎.“小班化教學”使數學課堂“活”起來[J].基礎教育論壇,2010(6).
[2]謝曉偉.小班化教學促學生全面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1).
[3]劉洪英.小班化教學無差生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