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芳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和主張提高學生素質的大背景下,各地區各學校都極為關注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在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受經濟條件及師資力量的限制,廣大農村學校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困難重重。目前要解決這一問題,農村學校只有通過因地制宜地開發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教材,采用多種方式鼓勵教師及學生讓其參與到課程的開發中來,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落實國家關于貫徹新課改的號召。
關鍵詞:校本課程開發;地區特色;開發理念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任務,是國民素質真正提高的強大推動力。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和適應自身發展的校本課程,是每個地區的學校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何謂“校本課程”?各家看法不一,綜合各家觀點,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關鍵在兩點:一是校本,二是課程開發。“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位,通常是指學校做出的任何關于課程開發的決定或所采取的任何課程開發活動方式,其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是學校本身。所謂課程開發,就是指借助學校教育計劃,課程的實施與評價,以改進課程功能的活動的總稱。因此,農村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就是以農村學校為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行合理有效地開發,實施適應自身發展的課程。具體說來,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農村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考慮本地經濟發展狀況,使其具有針對性、實用性
1.農村學校應從農民的實際出發,校本課程教材的開發編訂應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全國大部分農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很多家庭教育負擔也很重。農村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應該立足于現實,在國家規定的教育大綱范圍內,盡量縮減不必要的教材,嚴格圍繞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編訂相關的課本。同時在給課本定價時應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不要隨意增加農民負擔。此外,還要杜絕有關教師向農村學生出售額外的書籍教輔書等,從而保障廣大農民不再為子女的書本費發愁。
2.教材的開發應增強為農村服務的意識,要讓農村學生學有所用
農村校本課程的開發切忌華而不實,好高騖遠。以前的教材只考慮到統一性,很少涉及具體的農村實用技能,導致許多農村孩子在上學期間接受的知識大部分不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因此,農村學校在編訂教材時應在農村實用知識這一塊加大篇幅,讓學生在學好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學會有關農村的具體知識,如谷物種植、樹苗栽培以及用電、機械等知識技術,也可開設諸如手工剪紙、當地民風民情等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采用選修或必修,或者累積學分的形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著重學好其中一門或幾門實用技能。這樣學生既學好了科學文化知識,又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在校本課程的教學上,學校可不拘一格聘請經驗較豐富的教師或當地身有長技的人來輔導學生。這樣,即使有些學生不能考入大學繼續深造,在以后走上社會時也會身懷一技之長,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二、組織學生參與課程的開發,發揮自主性、探索性
1.尊重學生權利,重視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
皮亞杰認為:學習是一種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在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基礎。農村學校在開發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和興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組織他們參與到校本課程的開發中來。學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尊重他們學習的權利,會促使他們提高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2.增強課程與學生實際學習生活的聯系
基礎課程改革在課程內容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學生才會從中尋找到自己的關注點,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將自己的生活與課程的學習聯系起來。在學習書本知識時聯想到實際的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回憶并運用書本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課程編制與開發只有做到與學生生活相融合,學生才能有效地自主組織學習活動,從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達到基礎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三、鼓勵教師學習新的課程開發理念,在教學中開展多樣的教學方式
構建新的課程開發理念,農村學校應鼓勵教師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學校的實際情況嵌入課程設計之中,給學生以現實的啟迪,引導他們作出對周圍環境的思考。其次,教師應注重對教材的現場開發,也就是說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臨場開發。教師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氣氛和學生的現實需要,隨時準備對教材“重構”和“開發”,并及時將其運用到現實的教學過程之中。再次,教師要敢于在課程開發過程中發揚自己的個性,從而達到教學的創新。教師不應有思想上的顧慮,要發揚自己的個性,敢想、敢說、敢做,在教學上有所創新。
在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要勇于嘗試和變革教學方式方法。校本課程的開發在某種意義上,為教師教學創新提供了契機,為教師大膽實現自己新的教學理念松綁。在校本課程下,教師鼓勵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懂得知識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激發學習的熱情。
總之,農村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多方面的支持。農村學校應當從實際出發,從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實際特點出發,真正開發出具有農村特色的校本課程,從而保障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農村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