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茜薇
摘 要:當前的學生評價更偏向于通過考試形式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而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卻開展得較少。互聯網時代,科技不斷發展,很多APP不斷向教育領域滲透。信息技術課堂被網絡環繞,更應運用信息技術優勢給學生更全面更持續性的評價。提出將大眾熟悉的微博作為一個展示平臺開展學生評價,構建師生家長三位一體的評價團體,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微博;學生評價;信息技術
新課程倡導全方面評價學生,用評價的方式來促進學生成長。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將微博作為實現學生評價的平臺可以克服很多現階段評價存在的弊端,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下面就以本人執教的《變形金剛——制作形狀補間動畫》來談一談微博評價在課堂中的應用。
一、微博評價,實現實時、多元的評價主體
微博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客戶端、手機短信、WAP等多種手段,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相較于公眾號、博客、微信等發布平臺而言,微博可以短時間內發布多個學生作品,沒有審核時間,非好友也可以立刻查看評論。《制作形狀補間》這堂課上老師提前一天在微博上告知上課時間,有心的家長可以在第二天留心學生作品參與評價。課堂上綜合創作環節小組評選最優秀的作品,上傳微博“賀老師的Flash課堂”,之后登錄自己的微博,欣賞其他組的作品,留下自己的評論。家長只需拿出手機刷微博就可以看到孩子作品參與課堂互動。教師教學過程中把學生作品實時呈現在微博上,家長和其他對教育關注的人都可以參與評論給予點贊,實時參與,與課堂互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也可以登錄自己的微博評價同學的作品,查看來自老師、家長、同學的評論。課后家長仍然可以查看孩子作品參與評價,也可以根據別人給自己孩子的評價給予孩子鼓勵,協助孩子成長。評價主體變成了由教師、學生、家長、關注教育人員等組成的評價共同體。
在新型教學評價體系中,“家長評價由于其在視角、接觸面上具有的獨特性,因而具有無可替代的實踐作用。”家長與學生關系特殊,擁有共同的活動空間,兩者接觸時間長,因此家長評價能幫助教師更全面了解學生,更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家長評價讓家長有機會參與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使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開放評價過程為學生的家長創造了新的機會和角色。在過去,家長一直被視為評價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現在學校邀請家庭成員作為信息提供者和反饋者,以及評價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參與評價,他們的角色開始發生很大的改變。”評價的開放性有助于提升家長積極參與教育的熱情,同時也實現了評價的監督作用。
二、作品形式多樣化,讓評價更全面
微博支持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格式的視頻,JPG、GIF、PNG的圖片。《制作形狀補間動畫》的教學過程教師提前將素材設置為450×450像素,綜合創作環節讓學生生成gif圖片,作品順利上傳微博。學生介紹環節教師也拍成小視頻上傳,在鏡頭前學生興趣大漲,簡單的動畫被他們手舞足蹈地介紹出來,引得全班笑聲連連。與以往的考試評價不同,微博評價是在課堂上自然而然發生的,刷微博的時候期待看到他人的留言和點贊,他們也愿意為了別人的留言而在課堂上努力表現。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讓教室外的人員實時觀看到,家長的參與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
傳統信息技術課堂更強調對學生最終作品的評價,而微博將學生的動態表現呈現出來,讓評價活動更真實全面,家長、老師都能同時關注到學生的態度、情緒體驗、習慣等表現,評價牽引,加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微博記錄,讓學生成長軌跡更清晰
利用微博的搜索功能,將某一主題插入其中,實現信息聚合。教師提前根據教學計劃將課堂內容分為幾個板塊,例如,作品欣賞、我是小老師、作品介紹等,家長、學生、老師可以根據關鍵詞檢索出歷年來的學生表現。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成長軌跡,明確改進的目標和發展的途徑。
建構主義評價理論核心思想:評價是一個互相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以往的課堂只有教師給出評價,通過微博平臺,學生可以看到家長對他們的評價,這對學生來說充滿了新鮮的體驗,獲得更多人的點贊和肯定,成為學生課堂上積極表現的動力,小結環節有學生表示:看到學生給自己留的評論非常開心,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讓大家吃驚。還有學生表示回家要讓媽媽關注微博,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請她來點贊。
評價活動越真實,越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微博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平臺,將教學參與者和教學關注者組織到一起,形成評價共同體,共同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曉娟.差異性學生評價的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王祖霖.大數據時代學生評價變革研究[D].湖南大學,2016.
[3]陳燕文,謝東寶.家長評價學生發展的實施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
[4]黃鑫.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評價改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