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球
農村的孩子是質樸的,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等待農夫的耕種:如果你撒播了思想,便會有品德的收獲;如果你撒播了行為,便會有人生的收獲;如果你撒播了習慣,便會有命運的收獲。所以我非常注重培養農村小學一年級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做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
一、學前預習的學習習慣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好準備,只有預先做好準備,才能成功,否則就會失敗。對于一個農村孩子來說,學前預習的習慣更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在學習每一個新內容前,我都要求學生預先看書三到五遍,看書的時候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不看書。要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不同的想法。比如說覺得重要的,就用紅筆畫一畫;要是不認識的字,就用黑筆圈一圈;并把課后的練習做一遍,在不懂的地方用綠色的筆寫個問號。學生預習后,已經初步知道自己要學的是什么知識,也知道自己在哪個地方是不太明白的。這樣,上課的時候就帶著這些問題聽課,就能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知識的深層探討和拓展上,學起來就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連加的時候,由于學生已經事先預習了,所以,在講課的時候,很多學生都知道,可以運用分步列豎式的方法來計算,有一些細心的學生還發現可以把它們的十位和個位分開進行計算,如25+38+32,可以先算20+30+30=80,再算5+8+2=15,最后80+15=95,還有的學生也發言提醒大家,要注意對齊數位和進位,這樣既學會了連加,還深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要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輕松,更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不可少的。農村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不大,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四十分鐘的課堂,對于他們來說,的確有點漫長。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時首先要做到課堂語言兒童化,要有趣味性,要把學生吸引到數學課堂中。其次,要把枯燥的數學教學轉化成多樣化與直觀性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小棒、小方塊等學具,還有信息技術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組織學生采用玩游戲的方式來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跑神”,能夠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買文具”時,我準備了真正的元、角、分的紙幣和硬幣,上課開始,我就把錢展示給學生辨識,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在學生完全認識了錢的面額后,我通過多媒體課件講述李連杰的壹加壹基金會的故事,提醒學生要愛惜每一分錢。然后,為了提高學生換錢的技能,我讓學生剪下附頁的“錢”,兩個學生一組,進行換錢游戲,通過游戲,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認真聽講的學習習慣。
除了培養學生聽老師講課的好習慣,我還非常注重培養一年級學生傾聽同學發言的習慣,把它們當作一年級孩子的數學第一課。一年級的孩子表現欲強,自我約束能力不足,當別的孩子回答問題時,有的思想“溜號”,有的想搶著回答。此時,作為老師,我們要告訴學生,發言之前先舉手,別人發言要留心聽。為了鞏固效果,我會要求學生復述發言者的話語,或者問學生:“你對剛才那位同學的發言有什么意見,有什么想法?”總之,要督促學生學會聽,在聽中想,在聽中悟,在聽中學,從而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以其縝密的邏輯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美,擁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才能學好數學。為此,我非常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造學生思考的機會,鼓勵敦促他們大膽發言,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如在講8加幾的加法學習時,我才剛剛把題目展示出來,有的學生就叫起來:8+2=10、8+3=11、8+4=12……在課堂回歸平靜的時候,我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你能當小老師教教其他同學嗎?”再這些小老師說完自己的算理、算法后,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最后,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對于大膽發言的學生,我給予正面的評價和肯定,同時也給予一定的獎勵,使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體會到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
作業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鞏固知識的最好方法,是課堂教學的升華。新課程明確指出:“對作業要嚴格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
(一)書寫要規范
每接到一個新班,我會要求學生先買一本中格本回來,從寫規范的數字開始。然后把每次作業的要求說清楚,指導他們規范答題,做到字體端正,格式規范。
(二)認真審題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我要求學生要認真讀題,對于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理解字的意思。我還特別叮囑學生,要求邊指邊讀,要通過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才開始答題。
(三)細心演算,認真改錯
要求學生學會三檢:粗檢,看看有沒有做漏的題目;細檢,全面檢查有沒有做錯的地方;精檢,仔細檢查自己感覺掌握得不是太好的地方,然后改錯,做到改一題,學會一題,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伴隨孩子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為豐盈他們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提供了支撐性平臺,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