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華佗醫院 針灸科,廣東 肇慶 52604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臨床表現主要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越來越高,居于脊柱退行性病變的第一位[1]。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法較多,通常以外治方法為主,其中針刺療效顯著,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筆者選取7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觀察理療聯合針刺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來我院針灸科住院部接受治療的7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選為觀察對象,依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中,女性17例,男性20例;年齡28~62歲,平均(39.5±8.4)歲;病程的2個月至6年,平均(3.0±0.7)年。觀察組中,女性16例,男性21例;年齡27~62歲,平均(39.2±8.6)歲;病程范圍2個月至6年,平均(3.1±0.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委員會的要求。
1.2診斷標準根據《外科學》[2]的判定標準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伴有單側或者雙側坐骨神經痛;直腿抬高試驗與加強試驗呈陽性;腰椎生理前凸變淺或者消失,腰椎棘間或者棘突旁存在局限性壓痛點,活動受限;出現肌肉萎縮、運動無力、反射減弱、感覺減退中2種征象;經CT或者MRI檢查顯示腰椎間盤突出或者膨出。
1.3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CT或者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且突出范圍不足4.0 mm×10.0 mm;CT檢查顯示腰椎下段節段椎間盤突出。
排除標準:椎間盤突出范圍超過4.0 mm×10.0 mm,或者為鞍區麻痹導致截癱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官病變;伴有精神類疾病;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者。
1.4方法對照組給予理療。①腰部制動:要求患者絕對臥硬板床休息。②中藥煎膏熱敷:將中藥粉加少量水加熱成糊狀平鋪在患處,厚度約3 mm。用細棉條將周圍皮膚進行保護,并覆蓋黃油紙外貼固定膠布避免中藥粉漏出。同時配合TDP燈照射30 min,1次/d,可貼敷4~6 h。中藥煎膏配方為大黃9 g,獨活6 g,木瓜6 g,澤蘭6 g,自然銅6 g,厚樸9 g,皂角刺6 g,川斷6 g,木香9 g,川芎9 g,乳香6 g,沒藥6 g,肉桂9 g。③脫水減滲藥物靜滴:靜脈滴注七葉皂甙鈉注射液(武漢愛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369,規格5 mg),10 mg/d,連續用藥5 d。④腰背肌功能訓練:采用5點支撐“拱橋”法鍛煉腰背肌功能,增大腰背肌肉力量。操作如下:取患者仰臥位,雙腿屈曲,以頭后部、雙肘、雙足為支撐點,用力抬高臀部,離開床面,形成拱橋狀。每次持續時間為3~5 s,之后緩慢放下,休息3~5 s,每次鍛煉5 min左右,可循序漸進每天增加鍛煉量,以腰部輕微發熱感為度。連續治療2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針刺,主穴取腎俞穴、大腸俞穴、委中穴、阿是穴,配穴取膽經、膀胱經等腧穴,根據病情可取以下穴位:腿痛加刺承山穴、伏兔穴;膝關節痛加刺陽陵泉穴、血海穴、足三里穴;腰骶部痛加刺環跳穴、次髂穴。取患者俯臥位,暴露針刺部位,常規消毒后,直刺進針,以提插有力、捻轉柔和為度,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連續治療2周。
1.5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的ODI評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3](ODI)評估患者神經損害程度,評估內容主要有疼痛、持物、行走、夜眠、站、坐、娛樂、生存狀況、社會參與等,分值越低,神經損害程度越輕。
1.6療效判定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判定臨床療效,顯效:患者自覺癥狀、臨床體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可正常工作與生活;有效:患者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直腿抬高試驗<70°,基本可恢復原來工作與生活;無效:患者未滿足上述標準。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4.6%,高于對照組的7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ODI評分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ODI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OD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ODI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痹證”范疇,病在腰府,累及肢體,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5]。七葉皂苷鈉具有抗炎、消腫、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對預防腫脹、增大靜脈張力有著極大的作用,臨床應用效果良好[6]。在中醫治療中,針刺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歷史悠久,療效顯著,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與青睞。本文中針刺治療時,主要采用毫針療法,主穴取腎俞穴、大腸俞穴、委中穴、阿是穴,配穴取膽經、膀胱經等腧穴,不僅能夠緩解腰背肌肉痙攣與緊張,還能夠減輕患肢麻痹疼痛癥狀。然而,在臨床治療中,應對針刺深度予以高度關注,以免對血管、神經造成損傷。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中藥煎膏熱敷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配方中大黃解毒消癰、利濕瀉熱;獨活消腫、止痛、散寒;木瓜祛風、清熱;澤蘭活血、通經、破瘀;自然銅散瘀止痛;厚樸燥濕行氣;皂角刺排毒、祛除瘀腫;川斷續筋骨、調血脈;木香行氣止痛;川芎祛風止痛、活血祛瘀;乳香通經止痛;沒藥活血止痛、散血祛瘀;肉桂主要發揮通經、鎮靜、鎮痛的作用[6]。諸藥聯用可發揮通經止痛、活血化瘀、行氣燥濕的功效,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ODI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ODI評分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針刺聯合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更加確切,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預后,與相關文獻報道[7]基本一致。產生此情況的原因可能為:針刺治療能夠達到祛風化濕、強健腰膝的功效,同時通調膀胱經氣血,實現氣暢、血行,從而濡養筋脈,消除疼痛,加之中藥煎膏熱敷具有調節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性致痛物質排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8]。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針刺聯合理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神經損害程度,是一種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的治療方案。
[1]陶善平,羅永寶,湯小雨,等.針刺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9):664-666.
[2]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753.
[3]Fairbank J.Use of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J].Spine (Phila Pa 1976),1995,20(13):1535-1537.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張麗娟.針灸推拿聯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8(17):189-190.
[6]王春媛.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用中醫針灸結合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學,2015,12(24):117-118.
[7]王一品,姚嘯生,李洪久,等.針灸聯合藥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4):62-65.
[8]李維花.針刺加中藥熱熨(五子散)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5(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