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流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國大隱患。近年來,很多宣稱“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CPU摻雜水分。一些馬甲CPU打上“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標簽,意圖魚目混珠,進入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信息化應用。
要讓國產CPU不再受制于人,必須符合四項基本條件:
第一點,CPU研制單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依據國內相關會計準則和相關保密資質的規定,要求CPU企業無境外直接投資,且通過間接方式投資的外方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出資比例最終不得超過20%。自主可控CPU將大量應用在與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相關的核心信息設備上,對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事關國家安全的重要企業,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決不能被外資控制。
第二點,研發團隊必須本土化。雖然西方跨國公司普遍在多個國家設立研發機構,但真正最核心的技術和研發機構往往保留在本國。對于自主可控CPU而言,如果是由設置在國外的研發機構研發設計的,那就變成中國公司出錢,委托外國人設計CPU。必須指出的是,由于研發機構和人員在國外,國外情報機構很容易派出臥底掌握中資企業核心機密,或是在設計過程中植入后門。一旦遭遇緊急情況,不僅國外情報機構可以獲得大量技術機密,CPU的后續研發和供貨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點,CPU指令系統是否可持續自主發展。雖然指令系統并非復雜黑科技,但指令系統的真正價值在于圍繞指令系統建設的軟件生態和指令系統的發展權,擁有可持續自主發展的指令系統是CPU自主可控的基礎。
可持續自主發展的指令系統必須是自主設計,或持有國際上已有指令系統的長期有效授權并可以自主拓展新指令,這樣才能在知識產權上和未來的發展變化中不受制于人。
第四點,CPU核源代碼是否自己編寫。這里的CPU核源代碼主要是指處理器的微結構設計,也就是處理器核心的硬件源代碼要是自主編寫、設計,而不是來自于第三方授權。
CPU是一個巨復雜系統,掌握CPU設計的核心技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國外第三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設計技術告知國內企業,所以“引進吸收再創新”模式在CPU設計行業并不是那么適用。不少國內CPU企業靠著從第三方公司獲得的軟核授權甚至硬核授權“攢”CPU,他們并不真正知道處理器核心代碼怎么寫,更沒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設計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碼是否自己編寫是判別一個處理器團隊是否具備設計CPU能力的關鍵。
這四點是CPU是否自主可控最核心的評判標準,同時滿足這四點,就代表符合自主可控CPU要求,不能同時滿足,就代表不是完全自主可控甚至是完全不自主可控。▲
(作者是科技金融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