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中圖分類號:R39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5.071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5-0189-02
Rh血型系統中D抗原免疫原性最強,是臨床上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的重要抗原。D抗原除了正常的D抗原外,還存在多種變異型:部分D、弱D和DEL。在臨床輸血工作中,極少能發現RhD變異型的患者,現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77歲,2016年9月住院檢查出肺陰影,術前做血型鑒定,在我科用戴安娜血型卡常規做血型后由第二個工作人員復核血型時發現RhD表達偏弱的,送本地血液中心血型室確認此患者的RhD血型,其采用血清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出此患者為RhD變異型。
1.2試劑與儀器 ?選用抗-D試劑 1號IgM抗-D單克隆抗體(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批號:20151816);2號戴安娜微柱凝膠血型卡(批號:15023.02);3號IgM+IgG 抗-D(Milli-pore,批號:BMG-1102A);戴安娜Coombs卡(批號:15143.01);全血 DNA 提取試劑盒: 購自 TIANGEN;人類紅細胞 RhD 陰性鑒定基因檢測試劑盒(PCRSSP): 購自天津秀鵬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Baso 2005-2醫用低溫離心機;戴安娜WADIANA-COMPACT全自動配血及血型分析儀。
1.3方法 ?①血清學方法:IgM抗-D用試管法和血型卡,IgG抗-D用Coombs卡,按試劑使用說明書操作。②DNA提取: 按全血 DNA提取試劑盒試劑使用說明書操作。③RhD 基因檢測: 按人類紅細胞 RhD 陰性鑒定基因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操作, 根據結果格局判定結果。
2結果
2.1試管法IgM抗-D強度為3+(混合凝集外觀)。
2.2血型卡IgM抗-D強度為3+。
2.3 IgG抗-D強度為4+。
2.4 PCR-SSP 凝膠成像檢測,結果判定,為弱D15型,見表1。
3討論
在紅細胞35個血型系統中,Rh血型系統是最具復雜性和多態性的血型系統,在輸血醫學中的重要性僅次于ABO血型系統[1]。Rh血型系統抗原總數約有45種之多,主要抗原有D、C、E、c和e五種抗原,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具有高免疫性而最具臨床意義[2]。近年來通過研究發現,RhD抗原分為D陽性、D陰性和D變異型。D變異型又可分為:①部分D(partial D):D抗原表達不完整,其質量發生變異,和某些抗D試劑不發生凝集反應。②弱D(week D):D抗原表達完整但是強度減弱,由RhD基因編碼區堿基突變造成。③DEL型:極弱表達的D抗原,且質量也發生變化,只有通過吸收放散的方法才能檢測到,稱為DEL抗原。
以前的觀點認為RhD變異型人群作為受血者應視為RhD陰性,輸RhD陰性紅細胞[2]。但是,進一步了解了RhD血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后,得知應根據RhD變異型不同的發生機制選擇不同的輸血方案,已達到節約RhD陰性血液資源的目的。RhD變異型的產生原理有:①基因交換:由于RhD基因和RhCE基因在Rh座位上方向相反,兩個同源基因之間容易發生交換,即部分D。②堿基變異:包括突變、缺失、mRNA拼接位點變異等,若在剪切點周圍發生突變往往是DEL型,蛋白編碼區突變往往是弱D發生的分子機制。對于RhD變異型個體,既要警惕他們的血液可能使受血者產生抗體,又要避免不加區分地一律給他們輸注陰性血液。有關RhD血型的輸血方案有如下總結:①RhD陰性:即RhD全基因缺失者,作為受血者應接受RhD全基因缺失的供血者血液;作為供血者可供血給任何RhD亞型的受血者;②部分D:即RhD部分基因被RhCE基因替換融合者,作為受血者應接受RhD全基因缺失或相同部分D亞型的供血者血液;作為供血者可供血給相同部分D亞型和RhD陽性受血者;③弱D:弱D作為受血者可當作RhD陽性對待,接受RhD陽性血液,作為供血者應當作RhD陽性對待;④DEL型:作為受血者可當作RhD陽性對待,接受RhD陽性血液,作為供血者應當作RhD陽性對待。
為了避免RhD變異型的漏檢,采用DNA分型技術篩選檢測RhD變異型已成為一項輔助工具。傳統的血清學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步驟復雜繁瑣;不同的商品化的抗D試劑與D抗原決定簇結合位點不同,即使對同一抗原決定簇反應,其結合能力也有差別[2];并且對人員操作經驗要求高,就如我科這例RhD變異型患者,在首次判讀結果時漏檢而在復核結果時由另一人員發現。分子生物學方法可直接檢測RhD基因型,簡便快捷,可操作性強,結果準確。
本文中的患者手術順利,沒有輸血。理論上弱 D 因為只是抗原位點數減少,在輸入RhD陽性的血后不會產生抗-D 抗體,即不會造成再次輸血困難。
綜上所述,臨床上用血清學方法檢測出的RhD表達減弱,應進一步采取分子生物學方法確定其基因型,以選擇合適的輸血方案,避免RhD陰性血液的浪費。
參考文獻:
[1]孫國棟,王曉平.Rh血型系統弱D及部分D研究進展[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9(2):183-185.
[2]師巧紅,樊紅.D變異型受血者輸RhD陰性血1例[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2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