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發色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第二中學 365500)
為了進一步引導初中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物理習題,我們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又要注重給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將結合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初中物理常用的解題方法進行匯總和升華.
賦值法常見于選擇題和填空題部分,這兩類題目只需要得到具體的結果,不重視對解題過程的考查.所以,針對某些物理習題,我們可以在符合題目要求范圍內,利用巧妙地賦值,進而有效地減少解題工作量.一般來說,賦值法主要是利用特殊值,比如0、1、-1等.

例1 如圖所示,李華用該電路進行“同一電路中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部分的學習,在實際的探究過程中,如果A、B之間的電阻由10Ω變為5Ω,為了得出其中的規律,李華應該怎么做( ).
A.使變阻器滑片始終不動
B.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左移動
C.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D.合理將電池的節數增加
利用賦值法對該題目進行分析 :假設電路中的電源電壓U=10 V,并且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R=10Ω,當R0=10Ω時,該電路中的實際電流為I=10/20=0.5 A,那么,此時電壓表顯示的數據為U0=I0R0=0.5×10V=5V,當R0=5Ω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不變,即R=10Ω,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I′=10/15=2/3(A),
此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0′=I′·R0=2/3· 5 V=3.33 V<5 V.
探究“同一電路中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我們首先要保證一個前提,電壓表的示數需要保持不變,所以必須要增大電阻R0上的電壓,即增大電路中的電流,因此滑動變阻器的電阻要減小,選擇B.
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多因素的相關題目,對于這一類題目,我們一般會利用控制因素的方法進行解決,進而使題目中的多個因素轉換成單個因素,降低解題難度.通常情況下,我們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一個因素,將其他因素作為控制因素,使其能夠保持不變,為單個因素對事物整體影響進行分析,最后再綜合解決.控制因素法廣泛應用于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也成為初中物理題目的有效解題路徑.最常見的就是將控制因素法應用于“探究聲音的響度和音調、理想斜面的相關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等部分的學習.
例2 我們現在擁有兩段長短、粗細和材質均不同的導體,小明將它們分別接在電壓相同的電路中,判斷以下的正確選項( ).
A.長導體的電流大
B.短導體的電流大
C.導體被拉長后,電流一定變小
D.導體被冷卻后,電流一定變小
利用控制因素法對該題目進行分析:電阻本身就是導體基本特點,電阻的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電阻的大小會受導體的長度、材料和橫截面積三方面影響.利用控制因素法,需要保證其他兩個因素能夠保持不變,只改變一個因素,就會相對應的對梁逸峰因素產生變化.同時,導體的電阻大小還會受到溫度的影響,一般而言,溫度越高的前提下,導體的電阻就會變得越大,當導體被冷卻后,即溫度降低后,導體的電阻值就會相應的變小,根據相應公式,電流也就會變大.由此得出正確答案C.
物理是一個系統的科目,會涉及到多種等效元素,所以,我們在解答初中呢物力題目時,經常會使題目的中的某一物體用常見的某一物體代替,為我們的題目解答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并且可以減少解題失誤,提高答案的正確率,這種解題的過程就被稱作等效法.
例3 我們現在有兩塊體積相同的物體,材質分別是鐵和木頭,現在,夏明將鐵塊放入水中,將木頭塊放入水銀中,直到它們都達到靜止的狀態之后,比較兩種材質的物塊受到的浮力,比較之后,得出( ).
A.木頭塊受到的浮力更大
B. 鐵塊受到的浮力更大
C.兩種物塊受到的浮力相等
D.無法確定
利用等效法對該題目進行分析:我們在階梯的時候忽略其他影響要素,假定木頭塊的體積為V,木塊能夠在水銀介質中漂浮,受到一定的浮力,浮力為F木=G水=ρ木gV.鐵塊能夠沉到水下,在容器底部受到一定的浮力,浮力為F鐵=ρ水gV.根據題目的意思,我們需要將鐵塊和木塊受到的浮力進行比較,那么,我們就要將ρ木和ρ水進行比較.一般情況下,ρ木<ρ水,所以會得到答案B.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得出木塊在水銀和水的表面漂浮,那么,木塊所受到的浮力就是相等的,均是木塊重量的數值,但是,鐵塊卻能夠在水中沉到容器的底部.基于此,鐵塊排水的體積比木塊排水的體積大,所以可以得出木塊所受的浮力小于鐵塊所受的浮力,得到答案B.
綜上所述,科學的初中物理解題方法將會有效的提高解題的效率和準確率,將會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所列舉的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我們有很多的解題方法,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實際運用,進而幫助學生跨越思維方面的障礙,提高物理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馮宗耿.初中物理解題方法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3):95-96.
[2]單康中.重視初中物理解題方法訓練提高學生解題才能[J].成才之路,2014(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