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虎哲
摘要:在堅持繼承和發展朝鮮族拔河這一民俗傳統的過程中,應基于傳統游戲方式,深層次地挖掘游戲的趣味性、表演性及競爭性,提升農樂舞表演等娛樂的觀賞性,從而達到滿足現代社會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
關鍵詞:拔河 朝鮮族 民俗游戲 趣味性 表演性 競爭性 傳承 農樂舞表演 民俗文化價值 持續發展 創新 注入活力
拔河是朝鮮族傳統民俗游戲,是朝鮮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并傳承下來的智慧的結晶。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寶貴的民俗文化價值,在流傳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喚起朝鮮族人民的生存意識和民族情結。
從形式上看,拔河游戲并非是單純決出勝負的力氣的較量,而是以表演性與娛樂性為基礎的集體游戲。尤其,游戲道具—繩子的制作,由象征人類生命自然生態特征的母繩、公繩、小繩設計而成。用稻草搓成很多細草繩后,組合成又長又粗的拔河繩,以此表示對結成大融合的誠摯愿望,這一點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不僅如此,在游戲的過程中,兩隊簇擁著將軍,將母繩和公繩對接起來,用小繩拉拽對方,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生動體現了朝鮮族世態風俗和審美取向。因此,每次比賽結束后,無論勝負,兩隊融合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表演農樂舞。農樂舞節奏歡快,節慶氣氛濃郁,具有獨特的民俗性、表演的技藝性以及豐富的藝術性。至此,游戲更加突顯出其民俗文化價值。
在當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的潮流中,具有寶貴歷史價值的傳統民俗文化遺產,在與現代文明的交融中,得以傳承和發展,并且在不斷創新中,深化其自身文化價值,提升民族文化的質量和水平。
傳統性和時代性是相互關聯的兩個不同概念,傳統性在時代的文化環境中流傳和傳承,時代性以傳統文化遺產為養分創造新的文明。如果傳統文化不能在時代的發展中有效孕育生命源,其就會失去生存力和存在的價值,同時傳承也會受到阻隔。由此可知,盡管原生態文化遺產的保存極為重要,但保存的目的最終是為傳承,因此,在傳承和發展文化遺產的過程中,要與現實有效結合,強調時代效應,實現傳承的價值。
展望朝鮮族傳統民俗游戲拔河的傳承與持續發展,首先,從現實層面上考慮,要提高拔河游戲的文化價值,加強其趣味性、表演性及競爭性,并為此開發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游戲方法。這是為傳統的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元素的創新過程,也是熱愛民族文化的所有人的共同使命。由此,筆者展開如下構想和分析。
從理論層面上看,傳統民俗游戲通常具有趣味性、表演性和競爭性。這是游戲的基本要素,它們構成三位一體,貫穿游戲的整個過程,參與者的獲勝心理是激發競爭的原動力,游戲的娛樂性和表演性則刺激參與者的取勝欲望。參與者的情緒會依照起、升、展、結的順序遞進發展。這里的“起”,指的是游戲的情緒上的開端,“升”意味著情緒的漸漸升華,“展”則表示昂揚的情緒得到釋放,“結”是指游戲的成就感。
現行的拔河游戲,從入場開始,按照兩繩對接、插木銷、拉繩、斷小繩和娛樂等四個程序進行。拔河人的入場、兩繩對接、插木銷的過程是拔河的準備階段。拔河的趣味性和表演性是在力氣的較量和斷小繩后的娛樂中體現出來的,其中,力量對決帶來的競爭性構成游戲的主體。但是在起、升、展、結的過程中,如果“起”和“升”的情緒烘托被忽視,則在“展”和“結”的力量角逐中,就會出現情緒上的矛盾。這是因為在傳承過程中,概念化的文化要素遺失所帶來的結果。
前面已經提及,在繼承傳統時,現實性的審美取向及文化需求得以延伸,才能讓傳承和發展具有持續性,因此,要在傳統的基礎上,以游戲的對抗性為主,加強趣味性和表演性,從而刺激人們的參與意識。為此,筆者依據起、升、展、結的原則展開如下構想。
拔河游戲從拔河人的入場開始,兩隊將制作好的拔河繩帶到指定的地點。這是為隊伍鼓足士氣,營造游戲氣氛的階段。兩隊都會奏起農樂,展開形式多樣表演,以此激起對游戲的熱情,鼓舞自己的隊伍,壓倒對方的氣勢。因為兩隊同時進行表演,考慮現場的秩序和整體性及表演性,雙方需要一個統一的節奏。鑒于此,要創作出以“拔河”為主題的民謠。這不僅會增強游戲趣味性和表演性,還會為今后的傳承和發展起到紐帶作用。
兩組的母繩和公繩到達指定的場所后,根據裁判長的指揮,進行游戲第二階段,即兩繩對接和插木銷。母繩和公繩的對接象征著生命的融合,是集中體現游戲趣味性和表演性的階段。在此過程中,要改進傳統上僅是母繩和公繩的單純對接方式,雙方應組成以將軍為首的大力士隊伍,在裁判長的指揮下,將對方的拔河繩拉向自己的隊伍方向,當繩子的兩環相交時進行對接。雙方隊伍的力量不同,就會造成拔河繩脫離中心,傾向于一方,這將為正式的拔河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會激發雙方的競爭意識。
接下來進行的是全體成員參與的拔河較量。此過程中,為了激發參與者的自信心和獲勝欲望,也要嘗試有別于以往三局兩勝或者五局三勝的比賽方法。比如,指定每次拔河的時間和拔河的次數,在規定的時間內,木銷到達的位置是下次比賽的起始位置,并根據前期累計積分的結果,展開下一階段的比賽。這樣不僅能夠加強游戲的趣味性和表演性,還能夠讓游戲的競爭性得到持續升華。
拔河游戲最終決出勝負后,必然會導致兩隊的情緒落差。因此在游戲的后續階段,要打破隊伍的界限,剪掉小繩,相互交換,以表達對彼此的友好情誼。此時,參與者一起表演農樂舞,將激昂的競爭氛圍轉換成融洽的娛樂活動。農樂舞蘊含著朝鮮民族的審美取向和生命的悲喜,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撐。表演者手持小鑼、大鑼、長鼓、圓鼓、小鼓等樂器,一邊演奏,一邊歌舞,充分體現了即興性非常強的大眾藝術形式。人們通過這種鼓樂舞蹈的娛樂方式,交流情感,共同營造美好生活。這是一種關懷和尊重,是雙方加深友誼的契機。在國際化逐漸深化的當今社會,拔河在融合、團結和協作方面的文化外延得到深化,現實性的文化能量得到增強。
在堅持繼承和發展傳統的過程中,應基于傳統游戲方式,從藝術性的視角出發,深層次地挖掘游戲的趣味性、表演性及觀賞性,從而達到滿足現代社會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上述構思盡管還不成熟,但筆者作為現代文化人,具有一種使命感,希望自己的構想,能夠為朝鮮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拔河”的持續繼承和新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大連市朝鮮族文化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