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麗 單穎 陳俊飛
摘要:目的 通過調查四川省多所不同類型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情況,以期為高校、社會、政府在扶持大學生創業、制定政策時提供參考。方法 根據大學生群體是否有創業意愿及創業經歷將其分為ABC三個群體,以問卷調查為主,同時輔助理論研究、個別訪談、實地調查等方法進行調查。結果 有創業經歷者(群體A)占14.16%,沒有創業經歷但有創業意愿者(群體B)占48.53%,沒有創業經歷且目前無創業意愿者(群體C)占37.31%。創業阻礙因素分為大學生自身、高校及政府三方面因素。結論 當前四川省在校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但普遍缺乏規劃,實際創業的人數較少。大學生自主創業阻礙因素分為直接因素(大學生自身)與間接因素(高校和政府)。缺乏創業資本(人脈、資金、專業知識)是本次所有調查對象都最突出的直接阻礙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認識 創業意愿 阻礙因素 網絡調查
(一)對象。為四川省內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為了減小高校類型對本課題結果的影響,調查選定了不同類型的高校。
(二)方法。以網絡問卷調查形式為主,并且當面或通過電話訪談在校大學生,獲得問卷以外的訊息。從在校大學生是否有創業意愿或創業經歷出發,將在校大學生分為三個群體,群體A:有創業經歷的大學生;群體B:沒有創業經歷但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群體C:沒有創業經歷且目前暫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進行調查分析。
(一)一般情況回收網絡問卷1426份,問卷有效率為100%;當面或通過電話訪談20位在校大學生。在1426份問卷中,男生488例,女生938例。
(二)創業基本情況有創業經歷者(群體A)占14.2%,沒有創業經歷但有創業意愿者(群體B)占48.5%,沒有創業經歷且目前暫無創業意愿者(群體C)占37.3%。群體A中41.6%的大學生表示他們的項目處于剛起步的狀態,僅次于這部分人群的是表示已放棄的群體,占26.7%。大學生對創業的激情較高,在未創業的大學生中有56.5%的大學生表示有創業意愿,但問到其是否有創業規劃時,有45.4%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沒有規劃,52.0%的大學生僅有初步的規劃。
(三)大學生創業阻礙因素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較為保守,73.9%的大學生認為創業就是開店鋪、公司或者企業。大學生普遍擔心自己社會經驗不足,準備還不充分,集中認為創業的最佳時期是工作幾年之后。在問到“創業需要什么”時,大學生對創業所需的客觀條件的認識還是比較全面的,認識到影響因素依次是團隊組建不理想,缺乏好的項目,個人能力不足。對于國家已經頒布的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法規,大學生了解程度不高,52.6%的大學生表示“不太愿意主動關注,知道一點”。還有77.7%的大學生表示沒有接受過創業培訓。對于學校開展的創業類培訓參與性不強。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阻礙見表1。
(一)大學生創業激情高,但普遍缺乏規劃我省大學生對創業的激情較高,很多同學都有創業意愿,但普遍缺乏創業規劃,需要高校適時加以引導。
(二)不同群體創業的直接影響因素缺乏創業資本(人脈、資金、專業知識),一直是大學生群體中最突出的問題。但不同群體存在的問題又有各自的特點:群體A反映合作伙伴不理想,創業環境差,難以堅持。群體B是人數最多的群體,這部分人創業阻礙因素分布較分散,他們規劃的沖突,害怕風險,缺乏信心,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沒有理想合作伙伴等,可以看出他們的顧慮較多,對于這部分對創業持觀望態度的大學生,如果能加以正確的引導及培養,可以很大程度地推動大學生創業;群體C突出的問題是存在與其他規劃的沖突、不喜歡創業,可能與他們對創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創業的間接因素間接因素包括高校和政府兩個方面。高校雖大力宣揚創新創業,但未將創新創業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列入系統的教育和考評范圍,缺乏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部門,未形成一個長效的教育體系是根本原因所在。政府對推動整個大學生群體創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包括政策發展不成熟、政策點太分散、政策推行的監督力度有所欠缺、接收反饋不足、創業相關審批步驟太繁雜、政府對政策的宣傳力度不足。
(四)大學生創業阻礙因素的對策分為大學生自我、高校、政府三方面。大學生加強自身創業意識,包括培養創業思維和增強創業能力。高校健全創業教育長效體系,具體可有建設創業能力培養教研室、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專業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和完善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政府優化創業環境,可從營造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優化政府服務角色、注重解決創業資金問題等方面入手。
[1]石丹淅.高校在校生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S大學數據的實證分析[J].山東高等教育,2016,(07).
[2]高健海,郭安娜,桂燚,張正潔.大學生創業阻礙因素實證研究[J].特區經濟,2013,(08).
[3]汪秀,雷宇.重慶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激勵與阻礙因素分析[J].經濟視角(下),2011,(11).
(作者單位:川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