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現如今,社會的用人需要發生了質的變化,開始不僅要求人才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能力,還要求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了迎合社會的用人需要,中職院校開展了德育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質。本文就對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從而提高中職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人才只具備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質。因此,中職德育教育也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了首要任務,從而使學生的靈魂得到升華、情感逐漸豐富、信念更加堅定。為了更好的開展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就必須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本文就對這些教育方式進行了詳細闡述。
作為與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道德水平,因此要想確保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順利開展,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只有教師具備較好的道德品質,才會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所以教師必須對自身行為進行嚴格的要求,從而形成示范效應,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逐漸像教師學習。
雖然教師的工作較為普通,無法做出十分偉大的成績,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教師的內涵和修養將直接促進學生個性的養成,所以要想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需要教師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并充分發揮出為人師表的作用和優勢。因此,教師必須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勇于接觸新鮮事物,從而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教師還要對社會的熱點話題保持關注,結合社會所需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層次,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具備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對社會學、哲學等有所涉獵,從而為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要對自己的思維定式秉承著批判的原則,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到豐富和完善,為完整思維模式的形成提供支持和保障。在進行日常的教學工作時,教師要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人文觀,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勇于突破思維束縛,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質疑教師的過程中,實現對教師的超越,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對競爭和協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中,就必須重視教育氛圍的和諧性,讓學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從而產生較好的教育效果。和諧的教育氛圍還可以使學生的情操得到熏陶,讓學生產生努力學習、奮發進取的動力,維護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諧的教育氛圍還包括師生關系的和諧,為此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身行為,在日常與學生的交流中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并且要充滿對教師這以崗位的熱愛,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對學生的教育中,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讓學生因為對教師的熱愛,而產生對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的熱愛,形成情感的共鳴,促進中職德育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
在中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設置就是進行中職德育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中職德育教育的開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充分借助思想政治課程的優勢和特點,在課堂開始之前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的梳理和準備,從而將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教材話題進行深入的挖掘,從而以此為基礎進行人文素質的滲透。例如,在學習愛國主義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些愛國主義的事例,并結合當下的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中美關系問題等進行話題的深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此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圍繞本節課的教學主題進行探討,最后在討論結束時,教師再對本節課教學內容進行補充。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本節課中,避免學生出現溜號、走神的情況,還提高了課堂的參與性,讓學生在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討論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讓學生體會到了集體的價值和團隊合作的意義。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為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確保教育的順利開展,更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性,從而與教師實現情感方面的交流,讓教師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為今后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而且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是學生減輕了對教師的抵觸心理,讓學生將教師作為朋友,從而主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頒布與實施,更是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教師由“主導”變為“指導”,減輕應試教育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破壞,讓教師與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實現共同進步。
(二)創設人文素養滲透的氛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所創設引發情感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關鍵所在,通過創設與文章內容相近的情境,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共鳴。
(三)給學生自信的評價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樹立起評價要著眼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
理念,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
為了使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用人的需求,中職德育教育就必須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從而使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質,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大有裨益。因此,在進行人文教育時必須將科學與人文素質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李煒寧.提高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1).
[2]肖小紅.中職教育中人文素養培育的思考[J].交通職業教育,2014,(05).
[3]郭建平.人文素養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大家,2015,(09).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