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洪艷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推進,我們的教學模式和重點也在漸漸的變化和改進。在新課標改革中,我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在語文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而名著導讀就是在新課標中衍生而出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變新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并通過名著的領悟,進一步獲得自我人格的培養和個人素養的構建。而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過程,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和障礙,可能覺得枯燥或是不解。對于名著的領悟也并不像學生日常閱讀課外書籍一樣,可以輕松的略過,而需要學生進行更為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才可以更好的進行名著的領悟和自身的提升。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促進,才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刻的領悟名著內容和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本文主要闡述了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名著導讀教學模式引入的意義分析和具體實施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自主探究 名著導讀教學
(一)新課標改革后的方針實施需要
在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語文教學中運用的應試教育觀念帶來的對于學生發展的限制和弊端已經漸漸顯露出來。而新課標改革的實施就是由于傳統教學的弊端,需要我們進行學術個人核心素養的提升,擯棄傳統教育中的唯分數論,通過更為實際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自主探究思考,借助名著中所蘊涵的豐富思想境界和精神,來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思考。例如《紅星照耀中國》所蘊含的豐富經驗,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了客觀的評價和報道,這些都是值得新一代青年進行學習和領悟的。
(二)學生更加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初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并不只是像小學時候一樣只是單純的依賴死記硬背和教師的教學來進行理解,而更多的是學生自主的對于文章和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探究,進一步得到學生個人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個人的一生發展中都離不開精神層面的提升,就需要通過名著閱讀的進行來獲得改變。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并不僅僅是需要進行知識點的學習,更需要通過閱讀能力的構建,引導學生能夠自主的接觸更多方面的知識境界,從而得到更深層次的品德提升。
(三)語文教學中閱讀教育的需要
在當今的閱讀課堂中,“閱讀功利性”的存在和“閱讀高度不足”問題的存在,都限制了閱讀學習為學生帶來的提升作用。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學生對于名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層次,不能夠更加深入,讓學生不能夠真正的接觸到作者賦予這些名著的靈魂涵義和精神,從而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個人發展。而名著閱讀教學的滯后,需要教師進行更為科學的引導和指引,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利用名著進行自我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不再單純為了應試教育而進行,而需要真正的根據學生需要進行構建和提升的核心素養進行教學,通過名著在閱讀教學中的引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更好的進行名著的深刻閱讀,進而得到自身精神素養的提升和文化底蘊的沉淀。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實現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名著導讀研究呢?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闡述幾個可選的策略:
(一)優化課堂設計,讓名著滲透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自主探究的機會,而更多的是任務式的閱讀教學,為了完成作業或是做出題目。這導致學生往往不能夠真正的領悟文章中作者蘊涵其中的深意和道理。而在新形勢下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優化課堂設計,通過教師巧妙地引導,將名著進行融合,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學生名著閱讀深度的提升,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名著的理解和領悟。例如,在教學《長征》一課時,可以進行名著的引入,在學生初步了解到革命先輩的改革歷程后,引導學生接觸諸如《紅星照耀中國》一類的相關名著。學生在初具閱讀背景后,能夠更好的理解名著中蘊涵的深意,進一步加深對于文章的領悟深度,更好的理解革命先烈的強大的精神,頑強拼搏,為了光明不斷努力的一生。
(二)改革課后作業,讓名著走近學生生活
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過于隨意盲目閱讀的情況。這是因為學生往往對于閱讀的主旨把握不準,導致沒有目標性,單純為了閱讀而閱讀,沒有一種探究學習的思想存在。這就需要我們在名著導讀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中課后作業的改進,讓閱讀的課堂教學能夠更好的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結合。例如,在《紅星照耀中國》的閱讀過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思考“曾經的革命事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改變,對于今天的我們,我們能學到什么”。通過課后作業的設立,讓學生帶著探究的眼光進行閱讀,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從而進行文章的深度理解和精神的學習。
(三)開展親子閱讀,讓名著閱讀更加深入
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社會經驗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而在閱讀過程中,名著蘊涵的深意難免會出現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這就需要巧妙地利用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良好溝通進行學習。通過親子閱讀的設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加準確的,更加貼近實際的理解幫助,通過與父母的良好交流溝通,更好的對于名著進行深刻的剖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例如,設立親子閱讀感悟展示活動。在學生與家長閱讀完《紅星照耀中國》后,進行班級的感悟分享會。家長的年齡更加接近革命時期,對于中國革命事業往往存在著更為深刻直接的感受,這些都是值得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的,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深度并提升自身素養。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每個人的一生可能遇到的事是有限的,但是可以感受到的世界卻是無限的。這就是因為,閱讀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大的世界。而名著之所以被稱為名著,就是因為其蘊涵的豐富底蘊和人生哲理,值得我們窮盡一生學習。對于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我們需要通過課程教學設計的革新,課后作業的改革以及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讓名著閱讀可以更好的融入學生的生活,也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名著深刻的剖析,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進行個人能力的提升。
[1]馬弛.人教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左文娟.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考現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3.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世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