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
1927年2月出生于法國博韋市,1952年創建“紀梵希工作室”,曾為奧黛麗·赫本和杰奎琳·肯尼迪等國際名流設計服裝,以精致高雅的古典審美風格聞名于世,2018年3月10日去世,享年91歲。
從美國肯尼迪夫人訪問巴黎時身著的白裙子,到摩納哥王妃凱莉參觀白宮時穿的綠套裝,再到溫莎公爵夫人辛普森出席丈夫葬禮時定制的黑喪服,紀梵希女裝是世界名流出席重要場合的一大首選,然而,這一切華美霓裳的締造者已然去了天堂。3月10日,紀梵希創始人于貝爾·德·紀梵希在睡夢中去世,一代時尚巨擘安詳謝幕,享年91歲。

這個給名媛們創造美麗的老頭兒離開了,一個黃金時代也隨之遠去,唯有他那極盡古典優雅的情懷還在時光里散發著璀璨光芒。
紀梵希1927年出生于法國博韋市一個貴族家庭,是家里的幼子。他3歲失去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大,這讓他從小就“深知女人心”。10歲時,紀梵希參觀了巴黎萬國博覽會服裝館,對時裝的興趣從此萌生。于是,他經常向外祖母索要各種布料,還買下市面上幾乎所有時尚雜志,開始了無師自通的時裝研究之旅。
紀梵希一心想踏入設計界,他的家人卻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律師。17歲那年,紀梵希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地坐上了去往巴黎的火車,成為巴黎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的一名學生。其間,他先后跟隨多名設計師實習,直到1952年推出作品發布會。在這場以白色棉布為主、輔以典雅刺繡與華麗珠飾的時裝展中,紀梵希獨樹一幟的優雅格調得以奠定。也是在那年,他成立了時裝工作室,“紀梵希”品牌從此誕生,并在時尚界迅速走紅。
紀梵希終生未婚,身高近2米,有湛藍的眼眸和蓬松的頭發。每早7點,他來到位于巴黎喬治五世大街的工作室,開始挑面料。周末時,他則回到位于法國西部的鄉村莊園,這棟石頭建筑里收藏有很多路易十四時期藝術風格的古典家具。
上世紀50年代正是歐洲時裝產業的黃金時期。二戰后,歐洲一度盛行享樂主義。此時的紀梵希設計出了前衛的“分體式女裝”,打破了女性身著連身裙裝的傳統審美觀,把襯衫和裙子分開穿著,自由搭配;他還打出“自由線條”口號,推出沒有腰臀曲線的直筒式洋裝。這些設計在當時可是極具革命性的嘗試,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女性服裝搭配的桎梏,領先于此后沸騰的女權運動。
紀梵希與奧黛麗·赫本的相逢,更是締造了時裝史的一段佳話。1953年,紀梵希工作室剛成立一年,只有幾臺縫紉機。24歲的赫本也剛拍完《羅馬假日》,還是個穿窄腳褲的短發女孩。一個是事業剛起步的設計師,一個是剛走紅的女演員,兩人年齡相仿、互相欣賞,碰撞出前所未有的靈感。
從電影《蒂凡尼的早餐》里的小黑裙到《情歸巴黎》的白禮服,紀梵希為赫本設計的戲服大多簡約清雅。為了試衣服,赫本可以幾個小時一動不動地站著,紀梵希也不斷改進服裝細節。就這樣,“赫本風格”逐漸成為紀梵希服飾的標簽。

紀梵希(右)曾為奧黛麗·赫本(左上)、肯尼迪夫人(中上)、摩納哥王妃凱莉(左下)設計女裝,簡潔、含蓄的款式使得紀梵希品牌一度成為“法式優雅”的代名詞。2015年,我國“超級女聲”偶像李宇春(中下)登上紀梵希廣告,紀梵希方面表示,看重的是李宇春的鮮明個性。
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民權運動打破了奢侈品消費的壁壘,中產階級開始努力效仿富人。紀梵希和赫本彼此成就了這一時代的精神映象。赫本在電影中身穿紀梵希小黑裙、隔著櫥窗欣賞珠寶的形象,成了當時歐洲中產階級的一個縮影。無數女性瘋狂涌入商場購買赫本穿過的同款服裝,使得紀梵希迅速紅遍世界。紀梵希也開始為英格麗·褒曼等大牌女星設計時裝,一時好評如潮。
簡潔雅致的紀梵希服飾不單在影藝界大放光彩,許多正式政治場合也留下了它的不凡瞬間。
美國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視赫本為時尚偶像,她剛認識紀梵希的時候,曾穿著紀梵希品牌的衣服前去采訪他,從此結為摯友。
1960年,肯尼迪競選游行期間,杰奎琳穿著紀梵希大衣,戴著白色圓帽向人群揮手,獨特的形象使她脫穎而出,也給肯尼迪贏得不少人氣。
成為“第一夫人”后,杰奎琳的著裝風格隱喻著總統丈夫年輕化和國際化的治國基調,也象征著白宮進入雅致文化時代。她常照著赫本穿過的紀梵希時裝來改衣服,給美國吹進了前所未有的優雅之風。1961年隨肯尼迪訪問巴黎時,杰奎琳穿了件象牙色的紀梵希繡花禮服,這既得體地表達了對東道主文化的敬意,也見證了杰奎琳“霓裳外交”的輝煌時刻。連肯尼迪在凡爾賽宮致辭時都笑言,“我是陪同‘第一夫人的那個人”。
就在同年,摩納哥王妃凱莉訪問白宮,她身著紀梵希為她定制的綠套裝,舉手投足間有一派歐洲貴族的雍容華貴。據說,肯尼迪一眼就認出凱莉身上的綠套裝出自紀梵希的設計,這讓凱莉大為吃驚。她不知道的是,總統夫人花在紀梵希上的年置裝費高達3萬美元(約合18萬元人民幣),總統又怎會對這一品牌不格外熟悉呢?
紀梵希存有肯尼迪家族每個女性的個人服裝樣碼。1963年,肯尼迪被刺身亡。葬禮上,幾乎所有肯尼迪家族的女性都身著紀梵希服飾。據說,得知噩耗的杰奎琳立刻聯系紀梵希做喪服。紀梵希連夜趕制了肅穆的黑套裝。黑紗掩蓋了杰奎琳痛哭的面容,也為她贏得了更多的仰慕。
其實,不少王室名流都著迷于紀梵希的設計。溫莎公爵夫人辛普森也是紀梵希的忠實客戶。她認為,紀梵希服裝體面大方,適合正式場合。1970年,辛普森隨公爵在白宮同時任總統尼克松共進晚宴,身穿的白色禮服即出自紀梵希之手。1972年,公爵去世后,辛普森第一時間打電話的對象也是紀梵希,因為她和杰奎琳一樣,要定制喪葬禮服。只用一晚,紀梵希就趕制了一套黑色雙襟配腰帶的喪服。辛普森也以葬禮上的端莊形象獲得尊重。
“穿紀梵希設計的衣服就像小女孩一樣被寵愛著”,這句話反映了許多王室名流與紀梵希惺惺相惜的原因。在紀梵希的訃告中,《紐約時報》形容他“代表了戰后巴黎一代白手起家建立時裝屋的紳士設計師,懂得與顧客建立個人聯系,懂得按照心目中某個具體的女性形象創造整個系列”。
時裝是關乎價值觀的秀場,也是文明的鏡鑒。以優雅為品牌精神的紀梵希,定格的是一種古典審美。而紀梵希的離去,也象征著那個時代的落幕。
據說,紀梵希老年時笑容爽朗,就算拄著拐杖,也不忘身著西裝與領帶。他在2010年去英國演講時說:“你最好生來優雅。優雅是你的一部分,或者就是你本人。”從年少執拗只身前往巴黎,到滿頭銀發不改紳士風度,紀梵希始終認為,美來自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古典主義的仰慕。即使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浮夸風盛行期間,紀梵希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堅持一貫的優雅品格。
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法式優雅”已經無法抗拒地老去,赫本小黑裙時代顯然走向了終結。講究復古風和高端定制的紀梵希,與張揚奔放的新一代消費文化存在差異。1988年,紀梵希公司財務不佳,于是在獨立經營36年后,紀梵希以4500萬美元將品牌賣給路易·威登集團,隨后又繼續擔任了7年創意總監,直至1995年離職。
紀梵希的品牌風格也從此多變。一只黑狗張開白牙,成了如今紀梵希街頭嘻哈風格的爆款代表之一;涂鴉、亮片、籃球、國旗等迎合新一代審美的因素被陸續加入紀梵希服裝;我國歌星李宇春也因鮮明個性于2015年登上紀梵希廣告。
盡管紀梵希少年成名、一生順遂,但晚年的他還是會感嘆:自己曾推崇的精巧剪裁與典雅廓形,如今似乎顯得不如街頭時尚那么實穿了。“紀梵希”這個曾是他驕傲的品牌,與他漸行漸遠。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說:“發生的一切令人不太愉快,市面上的裙子越來越多,卻缺乏風格。如果那就是奢侈的話,它也不會成為傳世的經典。”
從1952年發布首個定制女裝系列,到1988年將品牌賣給路易·威登集團,再到1995年離任創意總監,紀梵希長達43年的職業生涯就像一部微縮時尚史,見證了歐洲戰后時裝產業的黃金時代、60年代奢侈品的民主化,以及90年代以來大公司資本化給一個品牌帶來的機遇和風險。
這或許注定是一個古典謝幕的時代。正如紀梵希本人所說,每一個時代都是不同的,你必須接受現實。幸運的是,我們曾有一段美好的過去,那里有漂亮的服裝、美麗的女人和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