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崔宗勱
孔相卿:1963年生于鈞瓷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鈞瓷燒制技藝),1978年參加工作,從事鈞瓷藝術研究40年。《豐尊》《偉人尊》《國泰鼎》等作品多次入選國禮,或被國家級博物館收藏。

孔相卿在制作《偉人尊》。
“畫山畫水難畫云,制青制花難制鈞?!币痪渌渍Z,點出了中國陶瓷中鈞瓷的獨特和神秘。
獨特在其色。宋代以前,中國陶瓷都是單一釉色,到了鈞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以其獨有的窯變現象橫空出世;神秘在其難,“十窯九不成”,無法捉摸的顏色仿佛上蒼賜予的機緣,引得千百年來無數人探尋其奧秘。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相卿就是探秘者之一。他身上有“藝”的雅致,待客以茶,落座前先燃爐中香,指著桌瓶中的花和墻上嵌的瓷作笑言:“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我們也享受下宋人‘四雅?!?/p>
他身上又有“工”的實在,會客間的裝飾材料全來自田間地頭、廠里院里,燒壞的瓷杯、古窯留下的廢料、精制的瓷作拼合成墻,古樸中不失現代的時尚。

左圖:孔家鈞窯燒造的《祥和尊》,2013年入選為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國禮,被贈送給東盟十國領導人。
作品如其人,孔相卿打造的孔家鈞窯,也承載著滄桑的歷史與厘革的現實。
會客廳所在地,是河南禹州神垕古鎮的孔家鈞窯老廠。“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滿天,商賈遍地走,日進斗金錢?!扁x瓷燒造始于唐,興于宋,明清漸衰??准易钸t從明代開始,就在當地邊耕讀邊制瓷。清末民初,神垕災荒頻仍,瓷窯鮮有人燒,孔家漸漸家道中落。
孔相卿的父親孔鐵山,算起來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后裔,神垕孔家的第十代。他1933年出生,在戰亂歲月里吃了很多苦,為養活自己11歲就到窯廠當學徒。神垕解放時,孔鐵山參加革命,后來還當上民兵連長,加入共產黨,成為國營瓷廠里的技術骨干。1955年,神垕鎮著手恢復鈞瓷實驗,請來全國各地的陶瓷專家,孔鐵山參與了恢復研燒的全過程。勤勉好學的他很快脫穎而出,從1958年開始長期擔任國營瓷廠實驗組組長一職。

孔家鈞窯燒造的鋼系青藍釉“中原壺”。
在孔鐵山的主持下,當年的國營瓷廠實驗室不但調制出鈞瓷、建筑瓷等配方,在配釉上也研發出很多新工藝。不過廠里主要生產日用瓷,偶爾才小規模生產鈞瓷禮品,“而且燒制水平基本按傳世物依葫蘆畫瓢,少有創新”,孔相卿回憶。
1963年出生的孔相卿,是在實驗室里長大的孩子。“放學了在這里寫作業,晚上跟父親住實驗室?!睆膶嶒炇业漠媰岳铮紫嗲渲懒藢O悟空、岳飛的形象。他喜歡跟著老師傅捏瓷泥,還很有天賦地畫出許多動物、人物,令父親喜出望外。
孔相卿13歲那年,天津美術學院的王麥稈教授帶領師生到神垕實習,他們新創的“雙鶴瓶”“孔雀瓶”精致優美,孔相卿第一次知道原來鈞瓷還可以這樣造型,“那種震撼是刻骨銘心的”。兩年之后,當中央美術學院的高莊、梅健鷹等一批老教授來神垕辦陶瓷設計培訓班時,孔相卿求得父親的允許,成了班上年齡最小的旁聽生。
心中愛瓷,后來的子承父業理所當然。初中畢業后,孔相卿先在國營瓷廠實驗室當了兩年學徒,然后到神垕西大四瓷廠學習造型設計,不久又在鎮辦勝利瓷廠任技術員。他設計出的“孔雀筆筒”“躍兔燈”等備受市場青睞。隨著改革開放,神垕陶瓷業日漸發達,十六七歲的孔相卿年紀不大,卻儼然成了技術名人。但時間久了,他也有了苦惱,“保守的領導對我的新設計不認可,工人也不喜歡總是變”,眼看著陶瓷業競爭日趨激烈,利潤微薄,連國營瓷廠都紛紛倒閉,孔相卿下決心走屬于自己的路。1992年,他成立了“孔家鈞窯”,后來把瓷廠搬到當年父親待過的實驗室和老廠房里。遺憾的是,當年10月,一生勞苦的孔鐵山因胃癌去世。
父親雖已不在,遺澤尚存,其留下的十幾箱鈞瓷研究資料,如今和孔家鈞窯制作的精品瓷器一起,存放在中國鈞瓷文化園天成閣的珍寶館里。在孔相卿的弟弟孔春生看來,這是整個天成閣最有價值的鎮館之寶。
孔相卿與父親一樣,都喜歡做實驗。他又比父親更進一步,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創新派”。歷史上,鈞瓷有“十窯九不成”之說,宋徽宗時舉全國之力一年也不過燒成36件。孔相卿卻堅信鈞瓷的窯變必有規律可循。1992年新窯場開始籌建,他就一次一次做實驗,從600度開始試燒,每10度調整一下升溫曲線,探索還原氣氛的最佳值,破壞性地燒了45窯,“不在乎是否燒壞,就想看看能燒成什么樣子”,就是這種不計較成功、不害怕失敗的試燒,為破解鈞窯窯變之謎打牢了基礎。

孔相卿所制的鈞瓷《偉人尊》。觀者面對尊器,注視上部兩邊空白處,毛主席的神采就會躍映眼前。2005年,該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正式收藏:2006年,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孔相卿對每一道工序都親自操作、記錄,認為燒成難的最大癥結就是窯爐及其關聯的燒成方式:傳統窯爐里燃料成分差異大,窯爐溫差大,大大限制了鈞瓷的產量。1993年,他偶然獲悉液化氣窯爐燒制陶瓷能燒成還原氣氛,頓時豁然開朗,開始按照鈞瓷對火焰的需求設計改造窯爐。經過百余次的調試后,孔家鈞窯終于燒出滿窯的鈞瓷銅紅釉,“十窯九不成”成了歷史。
孔相卿的創舉不止于此。自古以來,“鈞不盈尺”,因為傳統窯爐里要把瓷器裝在匣缽里燒,匣缽小,瓷器尺寸自然受限。采用氣窯后,改用耐火材料做成的拼接板,隨瓷器大小調整,什么樣的鈞瓷都可以燒了。他還研究出不同器形所適合的不同成型方法,變“一法多器”為“一器多法”。
隨著窯爐的革命,造型的創新,釉色上,孔相卿也找到了突破。鈞窯一直尚紅,“鈞瓷江河一片紅”。孔相卿卻調制出許許多多的新釉方,“美人醉”“春紅春綠”等,豐富多彩。最大的變革在“銅系青藍釉”上,他可調出松石藍、孔雀藍、孔雀綠、青綠釉和金綠等。業內專家認為,這是鈞窯史上繼銅紅釉之后的又一次創新,意義非同凡響。
老窯新燒,在陶瓷界總是充滿爭議,不過孔相卿卻認為創新才是鈞瓷的生命力所在:“五大名窯、青花瓷等在藝術形式出來以后就很難變了。汝窯的最高境界是仿宋,青花的最高境界是元明……但鈞窯不是,它的技法沒有中斷過,從誕生起就在變,常變常新,再變更新,但不管宋鈞、金鈞、元鈞,都還是鈞瓷。我們是唯一活著的藝術?!?h3>源自民間,回歸民間
孔家鈞窯燒造的鈞瓷,有國禮,也有日常器物。
《偉人尊》是2005年被毛主席紀念堂正式收藏的作品。上半部分首次在鈞瓷中使用黃金鍍層裝飾,下半部是傳統鈞紅釉。尊身上部的邊緣線條正巧設計成毛主席的側面笑臉輪廓,獨具匠心??紫嗲溥€仿青銅器造型,設計出《豐尊》《海晏鼎》等作品,連續12屆蟬聯中國—東盟博覽會國禮。
不過采訪時,孔相卿談的最多的卻是實用器,“中原壺”是其中的代表作。鈞瓷在古代沒有茶具,因為燒制收縮率大,高溫軟化易變形,口沿壺蓋處無法嚴絲合縫??紫嗲浣涍^數月研燒,解決了工藝難題,并將中原地區的文化融入茶壺設計——壺口圓,壺底方,壺內圓,壺外方,有天圓地方,四方匯中原之意?!爸性瓑亍钡某晒焖佥椛涞街苓吶旮G、官窯等,成了行業新方向,“一件小器物,帶動了一個大產業”,孔相卿笑得很得意。
20多年來,孔家鈞窯已然成為鈞瓷界的“黃埔軍校”??紫嗲洮F在最想做的,是讓鈞瓷實現產業化,回歸民間。“它本就來自民間,現在既要立得高堂,也要回得民間。人們搞收藏時總忘了一個問題,物品承載的是過去人的生活。拋棄了人、拋棄了生活,只仿古,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要把它拉下神壇,至于我自己,也并非什么‘大師,就是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不間斷傳承中微乎其微的一分子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