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公司法理論停留在對股權法律屬性的爭議上,而公司契約理論為我們重新認識股權提供了新的方法。傳統的公司法理論認為只是價格機制的影響下進行生產、產出,從而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公司契約理論把企業的內部生產、輸出活動亦看作資源配置的方式,從而能夠起到節約交易成本、代理費用等問題。而股權的形成作為公司契約形成的部分,本文試圖從公司契約的角度剖析股權的性質。股東通過契約行為向公司提供權益性資本,公司讓渡財產權給股東形成股權。股東間及股東與公司間形成的契約為關系性契約,基于契約的特性,因此股權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封閉的權利,而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體系。
關鍵詞:公司契約理論;關系契約;股權;合理預期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8-0199-01
作者簡介:申峰源(1991-),男,漢族,河南林州人,西南科技大學,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
(一)股東向公司投入資本
對股權的一個基本的對價理論解釋就是,股東向公司提供了權益性資本,公司向股東支付的對價就是股東權。反言之,股東要取得股權,就得向公司支付權益性資本。這些權益性資本可以是貨幣以及“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
(二)公司獲得獨立的法人財產
承認公司為企業法人,而公司作為企業法人能夠獨立承擔責任的物質基礎即擁有獨立的財產權。股東間及公司與股東間通過契約機制即股權認購協議、公司章程,股東將權益性資本交給公司,形成公司運營的物質基礎,股東因此而獲得相應的權利,股東則不再擁有其交付的財產的任何權利;公司成為財產的所有人,而股東與公司間通過契約機制和股東通過交付權益性資本置換相應的權利。
(三)股權產生的基礎:契約機制
公司契約機制是公司成立的基礎,公司契約成立的前提是通過公司契約將權益性資本轉讓給成立中的公司。在公司的契約機制中,公司法應視作契約的默示條款而公司章程則應視為股東間的自我約定。公司并不能自動成立,它必須依賴于公司契約。股東也并不能自動獲得股權,它必須依賴公司契約。股東通過公司契約即通過股東的股權認購協議,形成真實而健全的意思表示,將自己的權益性資本轉讓給公司,股東獲得股權。
(一)股權的契約解釋:股東的合理預期
1.合作的基礎:關系契約
關系契約不同于傳統的商事合同,傳統的商事合同將雙方的權利義務以書面合同為載體固定下來,其權利義務的變更依然需要以特定的形式表達出來。即不同于債權(債權人請求特定的行為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請求權)而其表現在《公司法》中投資者基于共同商業目的,認繳或實繳一定的資本,作為公司獨立的責任財產,其共同意志集中體現在“公司章程”中。股東間根據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的規定行使其分取紅利和參與公司管理的權利。在關系契約中的當事人并非像傳統商事契約中的雙方當事人因權利義務的終止而終止,而公司股東在“關系契約”中隨著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彼此間會形成默契。他們之間從在著廣泛的交流,這種交流方式,在相當多的情形下,已不限于語言和文字,甚至涉及只可意會的種種感覺。
2.時間維度對關系契約的影響
在關系合同中,一方面,承諾總是不完整。公司的成立,預示股東間將形成長期的、密切的合作關系,股東間公司章程的簽訂是基于特定投資環境的判斷而形成的股東間的契約;而這種承諾總是會隨著投資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股東的投資預期也會隨著這種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這種關系合同是不周全的,關系合同不周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下意識的假設,這一假設為富勒所創。晚年的富勒用這樣的一個例子對此加以說明:一個心不在焉的教授,一邊讀著書一邊從他的辦公室出來到大廳去,他下意識的假設走廊依然如故,對此他用不著費心去想。經年累月的這種下意識,關系合同的當事人自己覺得沒有必要甚至沒有心情將這種自然會發生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
(二)股東合理預期的公司法解讀
在《公司法》的立法之初,因為公司法承載著國企改革的重負,管制色彩極其濃厚。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經濟轉軌的漸次完成,我國經濟市場化取向改革大大減速,公司的參與方對規則可預期的要求,使得我國公司法正面臨著管制型向市場導向型的全面轉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為我國公司法向市場導向型轉軌提供了制度性條件。我國2013年《公司法》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順應了這種變革的趨勢。
我國公司資本制度的變化,賦予了公司股東更多的組建公司的選擇自由的權利。股東設立公司出資多少、以何種形式出資等均有股東自主決定。具體表現在: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的限額,公司股東要成立公司,股東出資多少完全根據自己的財力及投資需要決定;有實繳向認繳制的轉變;取消非貨幣財產的出資比例的限制。國家由對公司的管制向管理公司的轉變:取消最低注冊資本;取消驗資為方便公司設立提供了制度條件。
[1]石少俠.股權問題研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4):21.
[2]羅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羅培新.公司法的法律經濟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