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秘密偵查在我國偵查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秘密偵查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其在適用過程中產生了一定問題。秘密偵查概念表述還還未統一,對于秘密偵查概念的界定,學術界表述不一。不管是在偵查學的理論還是實踐中,對于秘密偵查的概念均沒有形成統一的結論,反而存在著界定邏輯標準不統一、概念性質不明確、內涵及外延不清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前人秘密偵查概念的表述進行一定梳理,達到進一步明確秘密偵查相關概念的目的。
關鍵詞:秘密偵查;概念;特征
中圖分類號:D925.2;D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8-0215-01
作者簡介:薛君(1997-),女,山東濟寧人,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2015級偵查學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偵查學理論。
對于秘密偵查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①秘密偵查是偵查機關采取隱瞞身份、目的、手段的方法,在偵查對象不知曉的情況下,發現犯罪線索,收集犯罪證據,乃至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一種特殊活動;①②秘密偵查是指由國家法定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實施,為發現犯罪線索、搜集犯罪證據、抓捕犯罪嫌疑人,針對特定案件而采取的不為偵查對象知悉身份、手段和行為的措施;②③所謂秘密偵查,是為了應對犯罪手段多樣化而且更加狡詐而生的一種針對特別案件,在犯罪嫌疑人知情的情況下難以完成偵查任務的情況下,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采取隱秘手段,為收集罪證打擊犯罪的調查活動。③由以上幾種秘密偵查的概念界定可以得知,絕大多數學者采用了概括式的方法,學界中也有少數學者采取了列舉式的方法。前些年,有些學者認為秘密偵查等同于技術偵查,以是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判斷是否為秘密偵查。當然,此觀點在秘密偵查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被淘汰。秘密偵查并不以使用高科技為必要要件,即秘密偵查并不等同于技術偵查。相反,秘密偵查可以使用現代科學技術,也可以不使用,因此,筆者認為,技術偵查應當歸屬于秘密偵查之中。
秘密偵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隱蔽性
隱蔽性是秘密偵查區別于其他傳統常規偵查措施的核心特征,其隱蔽性在多個方面均有體現。首先,使用秘密偵查的偵查人員的身份、偵查進程和內容、所獲得的材料等都要進行保密,甚至有時進入法庭審理階段后,法官會直接向偵查機關調取秘密偵查的相關證據,檢察院對秘密偵查的進行也無從知曉;其次,由于對被偵查對象權利的侵犯,在秘密偵查的使用過程中,偵查人員極有可能發現、掌握被偵查對象的隱私。最后,秘密偵查知情人員的數量常被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圍內,堅持少之又少,以保證秘密偵查的有效進行與結果的真實、準確。
(二)侵權性
侵權性并不是秘密偵查所特有的特征,事實上,任何偵查措施都存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情況。首先,采用秘密偵查多是為了預防犯罪活動的發生,常在犯罪活動發生前啟動,而且多數秘密偵查并不限于使用單一的手段,往往是多種手段并用,它不是單一的偵查措施,而是一系列偵查行為的總稱。④其次,秘密偵查的隱蔽性決定了在其使用過程中公民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權利已被侵犯,更不知道被侵犯的程度,無法當場采取措施進行防御或尋求救濟保護;最后,秘密偵查的侵權性不僅只針對被偵查對象,通過秘密偵查所獲取到的信息有時還會侵犯到被偵查對象以外其他人員的合法權利。
(三)強制性
強制性是秘密偵查屬于強制偵查⑤的一種體現。在秘密偵查中,被偵查對象對是否采取秘密偵查毫無所知,當然也無需討論是否為自愿配合,因此秘密偵查屬于強制偵查。同時,秘密偵查這種強制偵查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相對人進行防御的能力,極大地限制了相對人的辯護權利,對相對人公民合法權利的侵害程度更為深刻,非傳統的常規性強制措施所能比擬,據此,秘密偵查具有特殊的強制性,屬于一種特殊的強制偵查行為。⑥
結合多名學者對于秘密偵查概念的界定,筆者認為,秘密偵查是偵查機關為了收集證據、查明案情、查緝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定程序,采取的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的偵查措施。正確認識秘密偵查的前提是對秘密偵查特征的深入、準確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秘密偵查的立法完善過程中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為秘密偵查的法治化建設奠定理論基礎。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秘密偵查具有隱蔽性、侵權性、強制性的特點。
①劉舒寒.論秘密偵查制度的研究[J].法制博覽,2016(4).
②李瑛.論公安機關秘密偵查的法律規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73.
③田椰子.秘密偵查制度略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8.
④李明.秘密偵查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9.
⑤日本學者田口守一根據行為是否由相對人自愿配合而將偵查分為強制偵查和任意偵查兩種類型,強制偵查是指為了收集或保全犯罪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而通過強制方法對相對人進行的偵查.
⑥張黎.法治視野下的秘密偵查[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