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圣 彭麗麗
段富津,男,漢族,1930年12月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1950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編著《金匱要略方義》《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段富津》,其所提出的方劑藥力判定公式解決了方劑配伍理論中諸多具有爭議的問題,在全國方劑界產生重大影響;其積累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的“方劑學教學模式——多維博約,因方施教”課題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病、脾胃病、腎病、風濕病等多種疑難雜病。
如今,失眠的人數與日俱增,年齡也逐漸年輕化,相信很多人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睡個好覺。在治療失眠方面,國醫大師段富津有著豐富的經驗,以“養心神,顧脾胃”為宗旨。段富津認為,心主神明,主司一切精神、意識、思維、睡眠等活動,人體復雜的精神活動亦是在心神的主導下完成的,故失眠的治療基礎必以“養心”為主,“神”才得以“安”。
何以“顧脾胃”?俗話說得好,“胃不和則臥不安”,心主血而脾生血;脾胃健,氣血化生有源,心神才有所濡養,故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反之,脾胃虛弱,氣血化生不足,心神失養,則出現失眠多夢等神志疾病。故“養心神”之中佐以“顧脾胃”,可使“心”得到充沛的濡養,“神”方能得以“安”,失眠故可愈。
根據段富津的治病經驗,推薦大家一個食療方案輔助治療失眠:甘麥大棗湯。小麥60克,大棗15個,甘草10克。用水3碗,煎至1碗,睡前一次服完。可養心安神,補脾和中。
另外,對于由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還可以按揉穴位以養神。可選神門穴、內關穴、百會穴、安眠穴,以養心神,再加上中脘穴、豐隆穴、內庭穴,以養脾胃。
在段富津看來,中醫文化中有養有治,養生就是保護正氣,用藥治病不能破壞體內的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段富津在診治上,注重保護和恢復患者正氣,調理臟腑功能,調節臟腑關系。他認為養生可從“三因學說”論之,即致病有“三因”,養生亦應有“三因”。內因,調心為上。從養生角度講,“三因”之中,內因最為重要,而重中之重,便是心態的調整。段富津認為,凡高壽之人,必心胸寬廣。日常生活中,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此時若不懂得適時調心,難免影響身體健康。
外因,道法自然。人生天地之間,與天地自然之氣相應,順天者昌。養生也是一樣。段富津認為,最好的養生,就是道法自然,不違背天地四時自然之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詳細記載了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之氣養生的方法。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為致病之外因,善養生者,當謹慎避之。然而,僅僅“避之”還不夠,段富津提出,還應順應自然,保持自身正氣的充盈不虛。
段富津至今仍保持著起居有常的生活習慣。每早五點半起床,洗漱完畢后做家務,去早市買菜。如果下午出診,午飯后一般都休息10~20分鐘,以保證下午精力充沛。晚飯后,他一般會看書寫作,10點上床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