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泉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八五二農場位于黑龍江省東部,完達山脈北麓,撓力河中游的寶清縣境內。農場擁有120萬畝耕地,其中旱田100萬畝、水田20萬畝。是我國旱作農業第一場,年生產糧豆產品在12億斤以上,糧食平均單產590公斤/畝以上。農場擁有雄厚的現代化農機裝備集群,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以上,農機保有量1.6萬臺套,總動力達到16萬千瓦。在降低生產成本、抵御自然災害、提高糧食綜合產能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八五二農村 農機標準化發展 農業生產
一、加強“現代農機裝備區”建設,提高機械停放標準化管理水平
八五二農場現已建設高標準農機裝備區4個,位于依饒公路沿線的農場現代農機裝備指揮中心占地9萬平方米,農機庫棚面積7234平方米、辦公樓面積1551平方米。農機裝備指揮中心不僅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凱斯、克拉斯和約翰迪爾等農業機械,還有強大的3S系統做技術支撐,屆時這里將成為集農機停放、科技培訓、信息化管理、設備維修、現代化農機具展示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農機綜合性服務平臺,成為彰顯黑龍江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特色的現代農機展示區。
幾年來,農場逐步改建原有的農機具停放場,建立常年機械維修保養制度,做到用后及時維修保養,動力機械保持“五凈”、“四不漏”、“一完好”,作業機具達到“三靈活”、“五不”、“一完好”。全場農業機械入場入庫率達90%以上。
二、加大先進機械引進力度,提高農機現代化水平
近年來,八五二農場緊緊抓住國家扶持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機遇,將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推廣和應用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著力點,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特色農機推廣步伐。2011年以來,農場農機更新總投入5億元,引進世界最先進、中國唯一的凱斯600拖拉機和克拉斯770聯合收獲機及配套機械各一臺,其它先進農業機械5000余臺套。使農場農業機械化實現跨越發展,有力保障了農業穩產高產,引領了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方向和耕作制度改革的方向。
由于大力度引進了高精農機設備,使農場在精準農業上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業技術集成、節本增效和規模經營。為實現糧食產量“十連增”、“增加職工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八五二農場現已實現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三、完善農業生產制度,提高農機田間標準化作業質量和水平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實施農機標準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為此,農場統一頒布實施了《黑龍江省八五二農場農機標準》,用于指導全場農機管理、檢修、保養和作業等項工作,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
為充分發揮好現代農機在田間的標準化作業水平,農場整合農業、農機、科技、教育等資源力量,重點引進和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性能優良、質量可靠,適合農場土壤狀況耕作模式的農業機械。積極研發推廣農機農藝相結合的創新技術、耕作模式和適用品種,全面推廣應用了“3S”技術(即: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開展農機數字化、網絡化、科學化管理,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農機化服務。真正形成先進技術和先進機具相配套的農機推廣應用技術體系。從2004年起,農場先后引進了世界先進的凱斯、約翰迪爾等精準農業機械,建立GPS基準站1個, 購置GPS自動駕駛系統130套,覆蓋八五二農場范圍內的GPS導航作業,通過基準站的校正使作業全過程實現高精度導航作業。自動駕駛設備使田間作業機車在作業時行走筆直,結合線之間偏差控制在2.5cm以內,充分解決作業中重漏問題,起到了降低生產成本,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提高田間作業質量和農作物產量的作用。
全場實現了旱田基礎整地動力機械在180馬力以上。旱田的播種作業全面應用了進口精密播種機和GPS自動駕駛系統,使播種作業達到了播行筆直、播種均勻、播深一致。植保作業應用飛機航化和進口自走式噴藥機相結合,防治作物病蟲害,達到精量噴灑,無殘留。收獲中使用凱斯、約翰迪爾、克拉斯等世界先進收獲機作業,提高了田間作業質量,保障了農業穩產高產。八五二農場先后8次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場”稱號。
四、完善農業經營體制,大力推進農機合作經營組織
先進農業機械的引進和廣泛使用,助推了農場農業經營體制的變革。近年來,農場創新經營體制,發展壯大專業合作組織,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成立了農機合作經營組織,全場現有工商登記的農機合作社10個,農機聯合體8個。農機合作組織的成立,向現代農業邁出了一大步,使規模經營成為現實,杜絕了過去土地分散經營帶來的生產成本大、抗風險能力弱、大機械無法發揮效率等弊端,使農機配置更好地助推農業產業化經營。
八五二農場農機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在為中國農業機械管理標準化事業的崛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百萬畝旱作農業第一場的工作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