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俊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金華321017)
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形態,無縫式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給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入侵高校課堂,使課堂教學管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以及教師獲取學生認同的難度加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將移動互聯網有效地應用到高職雙創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
團隊協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促進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多向顯性交往活動。但是,如何在高職雙創教育課堂有效應用團隊協作學習模式,以及如何在移動技術發展背景下提高團隊協作學習的效率,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基于移動技術探討高職課堂團隊協作學習模式應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政府條塊之間、院校之間、空間之間在“雙創”工作中都是一個個“孤島”,各自為戰,信息、資源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共享聯動。高職院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模式封閉、方法單一、師資儲備不足、課程體系偏理論、教學內容缺乏實戰性和時效性等問題,創業教育教學的講座、課堂較多存在照本宣科、“看看視頻、敷衍學生”的情況,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目前浙江省高職院校大部分開設了創業學院,課堂教學是學校雙創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地帶。課堂教學過程在本質上是一種交往的實踐活動,但是,在目前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交往存在著多方面的缺失,如師生交往的信息以及交往途徑的單一化、程序化;生生交往的邊緣化、表面化;學生主體間性的缺失等問題。
與此同時,由于團隊協作學習獨特的魅力和優勢所在,引起了全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和探索,同時也引起了我國教育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出臺了各類文件支持團隊協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發展和研究。可見,團隊協作學習的價值逐漸被教育系統內部成員所認可,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團隊協作學習的研究明顯是理論多于實踐,并且,一些關于團隊協作學習的實踐方面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關于團隊協作學習模式的相關理論五花八門,導致一線教師在運用理論付諸實踐時感到迷茫;(2)傳統教育與團隊協作學習教育模式的沖突,導致教師無所適從;(3)由于缺乏富有推動力的評價機制,學生的團隊協作學習動力容易流失;(4)學生在團隊協作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缺乏明確的指引,對目前互動學習的方式方法不感興趣,難以被吸引。
團隊協作學習首先要解決學習組織形式的問題,團隊協作學習是一種基于團隊基礎上的個人主動性學習,其建立在人的能動性基礎之上,因此,團隊協作學習實際分兩步走:自主學習和真正的團隊協作學習。如果“看視頻”是雙創教育的1.0時代,翻轉課堂是2.0時代,那直播與點播互動教學將是3.0時代,移動技術下高職雙創課堂團隊協作學習的創新模式將更加注重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的互動效果。首先,要設計好團隊協作的活動系統,團隊協作主體仍然是學習者,而最終的客體會轉變為一個結果輸出,也就是說,需要完成學習活動的終極目標。對團隊協作起到中介效果的是移動技術及工具的使用,這也是主體如何作用于客體的手段,是我們構建團隊協作學習模式必須考慮的環節之一。此外,學習共同體在小組合作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關鍵在于學習者們之間如何合作;團隊協作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于是需要考慮教學組織形式、評價機制等等。高職院校“雙創”教育教學課堂團隊協作學習可以運用“四個一”模式:融入一項移動互聯網技術、課前完成一個任務思考、課堂進行一番團隊展示、課后參與一次反饋評價。其中,在互聯網技術運用中,突出學生的互動性,比如運用華為TE30一體化高清視頻會議終端,在高職院校創業學院布置攝像頭設備開展試點教學,進行國內外創業賽事活動直播和各類創業教學資源庫課程點播,方便學生分小組自主互動和協作學習。同時,充分利用學生智能手機,開展課內課外通過微信群聊在線視頻功能進行分組討論展示,通過移動互聯網邀請優秀創業校友在線參與學生課堂提問互動。
高職院校雙創課程教學團隊要以《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為載體,對其團隊協作學習應用設計進行分析,包括前期需求、學習環境、實驗設備、分組策略、教學活動設計、任務設計、教學資源設計、團隊協作過程等。如移動互聯網技術,可選擇點播與直播互動平臺(華為TE30一體化高清視頻會議終端)、淘寶直播、映客直播、微信群聊視頻在線討論、“Teambition”、“信鴿”及二維碼等進行“雙創”教學資源共享、任務下達、及時評價和眾籌評價、作業分配等。通過搭建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載體,激發大學生對雙創課堂教育教學的興趣和活力。

針對浙江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了調查問卷和訪談,向雙創學習者收集一些必要的數據,并從中進行效果分析,發現大部分同學對教學改革的接受度、團隊協作學習的參與度和態度都比較積極。浙江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創業教育覆蓋100%主要依靠普及課程,課程質量效果是難點也是改革的重點,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讓大學生都去創業,主要還是一個意識上的普及教育。如何打造基于移動技術的高職“雙創”教育課堂團隊協作學習的豐富效果,主要看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主動思考,逐漸有這種創新創業意識了,一個班里有生機、有活力的學生比以前多了,我想這是團隊協作學習改革的主要目的。我們的焦點是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在于老師教了什么,團隊協作學習效果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收獲多少,二是團隊協作的方式有無激發學生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洪剛.職業學校學生評價研究[D].哈爾濱:東北師范大學,2005.
[2]雷家骕.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分析[J].中國青年科技,2007(11).
[3]王政忠,林素絮.我國近十年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狀況評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9).
[4]施麗珍淺談高校教師管理的動態協同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