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衛國 陳冬明
目前商船上配備的個人救生設備,主要有救生圈、救生衣、浸水保溫服等,這些設備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暖作用和浮力,但缺乏定位裝置。雖然按照SOLAS公約規定,每艘客船和每艘500總噸以上貨船每舷至少配備1臺SART,能被X波段雷達觸發,部分有AIS功能,每船配備至少1臺EPIRB,但這些無線電設備均在遇險船舶棄船時由指定船員攜帶,一旦遇險船員分開,無法對所有遇險人員準確定位。救生衣燈夜間對落水人員定位有一定的幫助,但其作用有限,根據救生衣燈的性能要求,救生衣燈上半球體所有方向的發光強度不少于0.75 cd,發光持續時間不少于8 h,而在實際中,經常遇到救助船舶或飛機到達遇險人員附近時,救生衣燈早已電池耗盡燈光熄滅的情況。
目前對海上落水人員的搜尋,主要靠搜救船舶、飛機上人員的肉眼、望遠鏡或紅外設備(夜視儀和光電跟蹤儀)。落水人員在海上往往只露出頭部,即使在氣象條件較好的白天,靠肉眼觀察參與救助人員只能看到遠處600~700 m的落水人員,在風浪天、夜間或者能見度差時,海上搜尋可見范圍更小,搜尋更加困難。此外,靠肉眼搜索容易使人疲勞,長時間觀察還會產生幻覺,降低搜救效率。實際搜尋中,由于落水人員在水中面積小,利用紅外搜索設備的效率比較低,海上搜尋定位占據整個海上搜救的大部分時間,直接導致落水人員在海水中浸泡時間延長,可能導致落水人員溺水、體溫過低,甚至成為鯊魚或其它危險生物的犧牲品。可以說,落水人員海上搜索定位是否準確,對海上搜救是否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圖1 船用便攜式夜視儀

圖2 光電跟蹤儀
AIS系統最初是使用VHF的應答器工作在VHF70頻道上的數字選擇呼叫(DSC)來幫助船舶交通管理服務(VTS)的系統。后來,IMO組織使用新的技術(基于VHF的數據鏈的SOTDMA技術)改進了AIS系統,它是一個海上航海和無線電通信系統,這個系統通過船與船和船與岸臺之間傳送航行信息,AIS能獲得其它船的信息,包括船名、MMSI、呼號、位置信息和航行信息等,AIS增強了海上生命安全,航海效率,航海安全和保護海洋環境的能力。AIS提高了船舶駕駛信息的質量。將AIS信息送到雷達中,能有助于避免船舶之間的碰撞。AIS設備都要符合下列規則要求:IMO MSC.74(69)Annex3,A.694;ITU-R M.1371—1;DSC ITU-R M.825;IEC 61993—2(型式試驗標準);IEC 60945(EMC和環境狀態)。該系統有三種方式工作方式:1)自主方式(連續工作在所有區域);2)指派的方式(數據發射間隔由交通管理監視站遙控);3)詢問方式(從一條船或機構詢問后再作出響應)。AIS同步于GPS的時間,是為了避免多個用戶之間在時間上不一致的沖突。VHF的87B頻道和88B頻道是通用頻道。船載的AIS發射應答器由IMO和ITU指定在87B頻道和88B頻道中的任何一個頻率自動發送交換各種數據。AIS目前應用有:基于AIS系統的船位報告應用,基于AIS系統的航標遙測遙控系統,AIS系統應用于水文氣象信息的實時發布,AIS系統在VTS中的應用,AIS網位儀(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漁網精確定位),AIS便攜式應急示位標,船用AIS個人遇險救生衣等。
AIS-MOB(AIS個人便攜應急示位標)是一種可以安裝于救生衣或隨身攜帶的便攜式應急示位報警裝備,該設備可通過人工或落水自動啟動,應用AIS自組織時分多址技術在AIS信道或指配的專用信道上,定時發送個人位置和報警信息,該信息可被所有AIS終端設備和基站設備接收顯示,提高搜救效率。設備由AIS發射電路、GNSS定位、天線、電池等部分組成,可在緊急情況下連續工作48 h以上。

圖3 AIS個人遇險救生衣

圖4 AIS-MOB
船用AIS個人遇險救生衣是AIS-MOB與救生衣相結合的產品,一款內置AIS發射機的救生衣,除了能滿足普通救生衣性能外,還能在落水后自動發射求救信號給附近船舶,遇險者附近的船舶的AIS和有AIS顯示功能的雷達、電子海圖能顯示和接收該示位標發出的信號并精確定位,這樣救援人員就能夠實施快速救助,挽救遇險人員的生命。現在部分私人游艇已經配備該型號救生衣。
AIS示位標的發射距離在8 n mile以上,理論上其輻射面積是目視搜尋作業面積的448倍。即便由于電池容量和天線高度的原因發射距離降至2 n mile,理論上其輻射面積仍然是目視搜尋作業面積的28倍,且能大幅降低搜尋作業人員的工作強度,顯著提高搜尋的效率和可靠性。
帶AIS信標個人救生裝備較傳統的救生設備,有定位精確的特點,易于被周圍船舶雷達、AIS發現的優勢,對于遠離陸地,無法及時調動大量救助船舶、直升機參與救援,完全依靠事故海域附近船舶的自身搜救能力,使成功實施救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搜救成功率必將顯著提高。
目前AIS-MOB和AIS個人遇險救生衣使用范圍較小,很多人會擔心帶AIS的個人救生裝備的經濟成本問題,尤其是當今航運低迷,會增加航運企業負擔。參考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網位儀和AISMOB的價格(一般在1 000元~3 000元人民幣之間),假設帶AIS個人救生設備的價格在3 000元左右,普通商船按照30人編制,每艘船舶最多增加9萬人民幣左右的支出,如果能大范圍使用推廣,其制造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額外費用的支出帶來的卻是遇險時獲救幾率數百倍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因此,建議先在有條件的船舶上配備帶AIS信標個人救生裝備,在各類演習、訓練中推廣應用,增進海上相關行業的人士對該裝備的進一步了解。當然,AIS信標個人救生裝備的應用和推廣更需要海事專家的反復試驗、調研、論證,制定產品的行業標準,一旦在IMO大會上通過決議予以推廣,既能提高我國在國際海事組織的影響力和地位,也能促進全球海上搜救事業的發展,拯救更多的海上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