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斌
(黃驊市農業局 河北 黃驊 061100)
選用抗旱耐瘠薄且綜合表現較好的作物品種,是濱海旱堿區糧食增產的關鍵;通過挖排水溝,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充分利用雨季降水通過深溝淋鹽堿,降低地下水位,可有效地降低土壤耕層鹽分含量,控制鹽分上升;通過深松整地,可以減少土壤內水分蒸發,減緩鹽分向地表轉移,降鹽蓄墑;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適期施肥、適量施肥、合理追肥等措施以達到合理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的效果;秸稈覆蓋不影響降水在土壤中的均勻下滲,并可有效減少地表蒸騰,充分抑制了鹽堿上升,起壟覆膜可提高地溫,集雨蓄水,規避鹽堿,采用起壟種植方式有利于將鹽分聚集到壟上部,相應的降低了壟底部的鹽分濃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長;通過化學改良劑與土壤中各種鹽離子的相互作用進而改變土壤結構,以達到改良鹽堿地的目的。通過濱海鹽堿地改良增產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改良鹽堿地,既可改良生態環境,又能提高糧食產量。
2.1 挖溝排水,淋鹽壓堿。開挖排水溝,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使旱能灌、澇能排。排水溝一般布置在地面較低部分,或利用天然溝道,以便承泄更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根據土地規模,一般布置2~3級固定排水明溝,即主溝、支溝和毛溝(圖1、圖2)。各級排水明溝宜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線路宜短而直。主排水溝要深2 m以上,支溝深1.5 m以上,毛溝深1.2 m以上。通過完善的毛斗渠水利設施,充分利用雨季降水通過深溝淋鹽堿,降低地下水位,可有效地降低土壤耕層鹽分含量,控制鹽分上升。

圖2 主溝 支溝 毛溝
2.2 深松整地,降鹽蓄墑。對土地進行保護性耕作,通過少耕、免耕、深松耕、秸稈還田等措施,使地表始終有覆蓋物,可以減少土壤內水分蒸發,減緩鹽分向地表轉移。作物根系腐爛后,不僅可以使土壤有機質增加,而且能加速土壤熟化,對提高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圖3)。主要措施:

圖3 深松整地技術
2.2.1 蓄住降水。圍埝平整土地,減少地面徑流,充分利用雨季降水。
2.2.2 深松深耕蓄水降鹽。深耕深松可打破犁底層,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墑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一般每2~3年深松耕1次,耕深25 cm,秋季作業為好。
2.3 因地制宜,科學選種。選用抗旱耐瘠薄且綜合表現較好的作物品種是旱堿區糧食增產的關鍵,濱海旱堿區耐鹽作物主要有,①小麥品種:冀麥32、滄麥6001、滄麥6003、滄麥6005、小偃系列等;②玉米品種:鄭單958、吉祥一號、良星4號、先玉335等。
2.4 測土配施,多肥并施。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適期施肥、適量施肥、合理追肥等措施以達到合理施肥的目的,并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主要措施:
2.4.1 擴大套種、復種短期綠肥和豆科作物,推行糧—肥型種植模式,穩步提高綠肥種植面積。
2.4.2 增施商品有機肥,培肥地力。有機肥料利于團粒結構的形成,可改良鹽堿土的通氣、透水和養料狀況,分解后產生的有機酸能中和土壤的堿性,可大大減輕鹽堿為害。一般畝施農家肥4~6 m3,同時增施過磷酸鈣100 kg/畝,撒施后深耕耙平。
2.4.3 秸稈還田,改土蓄墑,鎮壓保墑。旱地連續用切碎玉米秸稈直接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容重,降鹽增墑,土壤改良效果顯著。作業要求秸稈粉碎長度小于10 cm,鋪散均勻,留茬高度小于15 cm。還田后及時旋耕,耕深不小于15cm,然后及時適墑鎮壓。
2.5 秸稈覆蓋,起壟覆膜。秸稈覆蓋具有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秸稈覆蓋不影響降水在土壤中的均勻下滲,并可有效減少地表蒸騰,充分抑制了鹽堿上升。起壟覆膜可提高地溫,集雨蓄水,規避鹽堿,采用起壟種植方式有利于將鹽分聚集到壟上部,相應的降低了壟底部的鹽分濃度,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圖4)。
2.6 改善土壤結構,化學抑鹽。通過化學改良劑與土壤中各種鹽離子的相互作用進而改變土壤結構,以達到改良鹽堿地的目的。化學改良劑有兩方面作用,一是改善土壤結構,加速洗鹽排堿過程;二是改變可溶性鹽基成分,增加鹽基代換容量,調節土壤酸堿度。目前較常見的土壤改良劑有硫酸鋁、粉煤灰、磷石膏、沸石、泥炭、風化煤、糠醛渣等。

圖1 挖排水溝圖

圖4 起壟覆膜側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