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立
(凌源市凌河保護區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500)
城市景觀河道具有觀賞娛樂、水源供應、交通運輸和水產養殖等多方面的功能[1]。隨著城市化水平的加快,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以及河道維護的不完善,導致城市景觀河道水體顏色異常、透明度降低且有異味,城市水體功能逐漸減少[2],城市景觀河道建設也成為河道整治中的重點。目前城市面臨的表觀污染問題主要是水體富營養化和黑臭,由于水體流動緩慢,微生物發生厭氧消解,引起水體黑臭[3]。針對流速對景觀河道表觀污染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陳鳴等[4]人研究指出隨著流速的變化,環芳烴的釋放量有所差別,與靜水相比流速增加到0.6m/s時,環芳烴的含量增加了5倍;李奐等[5]通過模擬實驗,探究了水體溫度和流速對水中藻類的影響,結果表明流速對藻類的生長的影響更加顯著。本文以凌源市城區的河道水體為研究對象,將區域景觀河道被污染的水體分為混合主導型水體、營養主導型水體和無機主導型水體,并進行采樣分析,探究水流速度與水體表觀之間的相互關系,為該地區的生態建設以及制定水環境污染防治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監測項目及儀器如表1所示[6]。

表1 監測項目表及儀器
選取城區范圍內具有一定流速的河道斷面,對流速與SPI值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避開極端天氣,采樣頻次為每周2~4次,采樣時間為上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采樣點河段見表2。


表2 采樣點河道概況
SPI=aln(βx)-b
(1)
式中,x—抽濾前后水樣掃描曲線面積差;β—修正系數;a,b—常數;SPI—表觀污染指數。
SPI值越小,水體表觀質量越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體的流速,可以消除城市的黑臭現象,對斷面進行數據進行處理。水體表觀質量的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10]:葉綠素a、濁度、硫化物、總磷、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等,各指標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并結合了周邊環境因子的影響,將研究區內的被污染的水體分為混合主導型水體、營養主導型水體、無機主導型水體,不同類型河道分類表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河道平均流速與SPI值關系
混合型水體流速與SPI值之間關系見表4??芍旌闲退w中,SPI值范圍為30.107~48.635,均值為41.693,標準偏差為5.175,平均流速為0.242m/s,流速范圍為0.101~0.433m/s,標準偏差為0.102,流速與SPI值成正相關關系,表明SPI值隨著流速的增大成波動式上升趨勢。對于混合型水體,流速小于0.425m/s時,水體處于良好水體時SPI值小于45。

表3 各指標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為P<0.05,**為P<0.01)
根據來水水源及地理位置差異的差異,選取四條典型河道進行研究,分別為大凌河、清水河、青龍河和窟窿山河平下游,用混合型水體中的典型河道來說明流速與SPI之間的關系。大凌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大凌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
從圖2中可以看出,大凌河段SPI值范圍為38.936~58.696,均值為45.079,標準偏差為5.418。流速范圍為0.287~0.768m/s,平均流速為0.433m/s,標準偏差為0.135,在流速范圍內,隨著流速的增加SPI值逐漸增大,在P<0.01水平下兩者顯著正相關,線性相關系數為0.955。清水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如圖3所示。

圖3 清水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
由圖3可知,清水河段SPI值范圍為39.501~59.321,均值為45.163,標準偏差為5.631;流速范圍為0.068~0.193m/s,平均流速為0.131m/s,標準偏差為0.040,表明在相應流速范圍內,隨著流速的增加SPI值成線性增加,清水河段流速和SPI值線性相關系數為0.881(P<0.01)。當流速約為0.183m/s時,SPI值達到59.321,主要是一方面由于受上游水質的影響,通過水流的夾帶作用,導致清水河段SPI值較高,另一方面在六月下旬為暴雨多發期,清水河段水深與大凌河段相差1.2m,流速波動并不明顯。青龍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青龍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
由圖4可知,在青龍河的下游,SPI值范圍為20.981~53.026,均值為41.308,標準偏差為9.922;流速范圍0.0481~0.322m/s,平均流速為0.219m/s,準偏差為0.088;流速與SPI值基本成線性關系,流速與SPI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81,且在P<0.01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由圖可知,青龍河段相應的當流速小于0.301m/s范圍內,SPI隨流速的增加呈直線上升,繼續增加流速出現一定的轉折,SPI值開始有下降的趨勢??吡胶佣瘟魉倥cSPI值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窟窿山河段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
由圖5可知,窟窿山河段與青龍河段位于平江路入口處,主要通過懸橋連通,窟窿山河段,SPI值范圍為25.319~52.382,標準差為9.532,平均值為38.177;流速范圍為0.057~0.413m/s,標準差為0.105,平均流速為0.267m/s,窟窿山河段SPI值隨著流速的增加直線上升,約在0.301m/s時存在拐點,P<0.01水平下呈顯著正相關,水體流速與SPI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08。
綜上可知,城區東南片區的水體和西北片區的水體在流速與SPI值的關系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主要由于上游來水的不同,導致兩個區域內河流流速與SPI值存在一定的差別,八月份以后氣溫升高,東南片區水體中的藻類大幅度生長,成為主要污染物質,當流速發生變化時,水體SPI值受藻類的影響較大,研究表明,流速大于0.351m/s時水中葉綠素含量隨著流速的增加而降低,使得水體中的SPI值降低。
營養主導型水體主要出現在七月底八月初,抬頭山河營養主導型水體流速與SPI值關系散點圖,如圖6所示??梢钥闯觯瑺I養主導型水體中,SPI值范圍為33.255~48.255,均值為41.468,標準偏差為3.237;流速范圍為0.057~0.768m/s,平均流速為0.315m/s,標準偏差為0.215,結果表明,隨著流速的增大,SPI值變化并不明顯,葉綠素平均值為23.96mg/L;當流速為0.491m/s時,水體葉綠素含量為21.78mg/L,SPI值達到為48.255,表明除了藻類,水體中還有其他敏感物質作用,進而導致SPI值大幅度增加。

圖6 抬頭山河水體流速與SPI值關系曲線圖
由于無機型河道的主要為滲津河上游河段,SPI均值為45.785,SPI值范圍為42.482~51.323,標準偏差為2.105。平均流速為0.708m/s,流速范圍為0.409~0.998m/s,標準偏差為0.160,當流速大于約0.825m/s時,水體的表觀質量達到良好水平,相應的流速范圍內,無機主導型水體隨著流速的增加SPI值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
不同類型水體相關參數匯總,如表5所示,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當流速0.031~0.067m/s之間時,流速與SPI值呈顯著正相關(P<0.01),SPI值隨著流速的增加迅速增加;流速大于0.067時SPI值在45.152之間波動;在整個研究區域,SPI值在70以上的數組僅占0.7%;SPI值范圍在45~70的數組占比為29.3%;SPI值范圍為25~45的數組占比為65.5%;SPI值小于25的數組占比為4.5%;相比其他城市景觀河道,城區的流速基本在0.3m/s左右,水體流動較快。
以凌源市城區的河道水體為研究對象,將區域景觀河道被污染的水體分為混合主導型水體、營養主導型水體和無機主導型水體,并進行廣域采樣分析,探究水流速度與水體表觀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流速對水體表觀具有較大影響,河道流速與SPI值呈顯著正相關,SPI值隨河道流速的增大,先逐漸增加后保持不變,相關系數為0.343(p<0.05);(2)混合型主導水體中, SPI 值隨著流速的增大成波動式上升趨勢;(3)營養主導型水體中,隨著流速的增大,SPI 值變化并不明顯,當流速為 0.491m/s 時,水體葉綠素含量為 21.78 mg/L,SPI 值達到為 48.255;(4)無機型導水體中,隨著流速的增加SPI值呈現一定的下降趨勢,當流速大于0.825m/s時,水體的表觀質量達到良好水平。

表5 不同類型水體相關參數
[1] 劉向陽, 徐愛霞, 王赟. 城市河道硬質邊坡的景觀設計探討[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2(01): 33- 36.
[2] 貢丹燕, 潘楊, 包偉, 等. 富營養化城市景觀水體表觀污染下的懸浮顆粒物粒度分布特征[J/OL]. 環境科學, 2016, 37(03): 970- 979.
[3] 樊尚斌, 茍瑾麗. 平涼市城市河道生態景觀規劃設計探索[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5(12): 10- 11.
[4] 陳鳴, 潘楊. 非溶解態物質對蘇州市景觀水體表觀污染的影響[J]. 環境工程學報, 2014, 8(09): 3689- 3694.
[5] 李奐, 黃勇, 李學艷, 等. 城市景觀水體表觀質量評價方法研究[J]. 中國給水排水, 2014, 30(15): 95- 98.
[6] 楊宏林. 攔水堰在平涼城區河道生態水面景觀工程中的應用[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6(12): 106- 108.
[7] 姜麗, 于巍巍. 遼東山區防洪、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模式初探——以本溪市北沙河防洪綜合整治工程為例[J]. 水利技術監督, 2016, 24(03): 25- 27.
[8] 李倩倩, 潘楊, 貢丹燕, 等. 無機型城市景觀水體表觀污染的懸浮顆粒物粒度分布特征: 以中國運河蘇州段為例[J]. 環境科學, 2016, 37(12): 4662- 4670.
[9] 王錦旗, 王國祥, 鄭建偉. 不同流速下溢流堰對河道水質的影響[J]. 人民黃河, 2014, 36(11): 62- 64.
[10] 郭志學, 鐘友勝, 呂偉. 不同裁彎取直方案對河道行洪影響分析[J].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4(05): 77-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