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有親朋好友來英國,總會請他們幫忙帶些書,因為英國的中文書選擇非常有限,特別是難以買到最新的暢銷書。多次的體驗積累下來,讓我對中國和英國的買書服務,有了很多直接的對比。
比如,在中國買書,最“牛”的一點,在于速度。
去年我曾應邀到廣州參加活動,于是順便在網上訂了幾本書。讓我大吃一驚的是,上午付款,下午4點就收到了所有的書,這在英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我還曾經在回國前網上訂書,然后直接快遞到老家,一個中部三線城市,速度仍然是非常之快。
在英國網購圖書,3天能到,就已經算是很快的速度;多數情況下要一個星期左右。如果拖到10天,也沒有人大驚小怪,因為這就是英國的物流常態。
“中國速度”,已經是一騎絕塵到英國等西方國家無法望其項背了。
除了速度,中國購書網站服務的精細程度,也遠遠超過了英國。
付完款之后,你一直可以“監控”書的走向——從倉庫發貨,到書抵達快遞服務站,再到由誰簽收,都在平臺上一目了然。
有一次,我下完單之后才發現,有一本書買重復了。親戚告訴我,可以在網上直接辦理退書手續。我這才發現,相比買書,退換的服務更讓人驚嘆:退書審核通過后,會直接安排快遞員上門收取。之后你會在平臺上清晰地看到快遞員的名字和手機號、上門時間以及什么時間能收到退款。
在英國,你如果想退書,恐怕要自己再把書包裝好,專門跑一趟郵局,然后承擔對方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收到的風險……
現在的中國購物網站給了消費者兩個重要的權利:確認收貨和交易評價,這是制約銷售方并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遺憾的是,英國消費者手中并沒有這樣的權利。
當然,英國的購書體驗,也并非一無是處。
比如,英國有發達的“全球購”服務,身在英國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買到世界各地的書,這一點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實現。
另外一點區別在于,我在英國經常購買電子版圖書,方便省時,也更環保。我也曾試圖購買中文圖書的電子版,省去親友代購的麻煩,但似乎電子版圖書目前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
這里面應該有很多原因,比如出版商對于版權的擔憂,還有人們閱讀電子書的習慣尚未形成,等等。電子書是減少印刷和保護環境的有效方式,希望未來能夠在中國更加普及。
我在英國也經常去社區和大學圖書館借書,最新的書籍都能從圖書館免費借閱到。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公共圖書館還遠未成為普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的圖書館也一般不對公眾開放——在閱讀“基礎設施”的便利程度上,中國的城市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安光系 媒體人,現居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