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霞
以詩入畫的悠悠離愁
——仇英《潯陽送別圖》賞析
孫 霞

《潯陽送別圖》局部
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這是唐代杰出詩人白居易的詩《琵琶行》,明代畫家仇英用一幅《潯陽送別圖》表達了這一詩意。
仇英,江蘇太倉人,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他延續“書畫同源,詩畫互補”中國畫這一藝術特色,將《琵琶行》呈現為直觀的畫作。你看,夜里的潯陽江頭,楓葉和荻花就著秋風瑟瑟作響,一艘以編葦作頂的大船上,船夫正在撐篙停駐,透過船艙的窗口,只見桌上佳肴豐盛,一位小童正在整理酒具……
畫卷畫風精致,設色炫麗。江堤旁的老樹前面,一白衣男子(白居易)正在送客,兩位仆人一個掌燈、一個牽馬,等著主人回去。左邊樹叢的后面,并列停放著兩艘船,華麗寬敞的是青州司馬白居易送客的行舟;另一艘微微露出船頭,一位婦人正猶抱琵琶半遮面……船的后面巖石重疊凸起,樹木茂密。岸邊光禿禿的樹枝、在秋風中搖曳的葦草,使畫面充滿了秋夜送客時的蕭瑟落寞之感。
遠處的柳蔭蘆葦下,三五艘夜歸的船停泊在江邊,水色朦朧,一直延伸到水天之際。周圍寂寥一片,圍繞在船頭的只有一輪浸溺在茫茫江水中的冷月,此情此景,進一步加深了朋友即將別去的離愁之感。《琵琶行》的詩意讓畫面更富故事性和場景性,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生命中既然有了相遇的美好,就會有離別的惆悵,此事古難全。古人的離別雖苦,也美,幻化出了許多詩意。

〔明〕仇英潯陽送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