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英,趙向豪,陳彤
(1.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分院,新疆昌吉 831100;2.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3.新疆農業科學院,烏魯木齊 830091)
【研究意義】紅柳學名檉柳,因紅棕色枝條和粉紅色花序得名。世界上紅柳分布廣泛,在中國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和華北地區,74°~125°E,33°~43°N[1]。其中,中國新疆紅柳資源豐富,并廣泛分布于塔里木盆地,是荒漠、半荒漠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和建群種,具有耐干旱、耐鹽堿、防風固沙等功能,在荒漠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2]。新疆紅柳資源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沙荒地、鹽堿地等區域。地處塔里木河流域的南疆四地州是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3]。如何利用好該區域的紅柳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塔里木河流域地處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橫穿其間,全長2 137 km,流域面積達19.8×104hm2。因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水資源豐富,河岸兩側的灘涂、濕地、鹽堿地均為紅柳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塔里木河流域的塔里木河、葉尓羌河、和田河、阿克蘇河、孔雀河和尼雅河等河流沿線地區成為新疆紅柳資源的主要分布區域。紅柳生態服務價值較高,并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對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進行評價,為紅柳生態旅游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同時托塔里木河流域豐富的紅柳等資源,在保護與開發的基礎上,通過旅游產業帶動,發展紅柳生態旅游,改善塔里木河流域人居生態環境?!厩叭搜芯窟M展】20世紀80年代,生態旅游一經提出便得到廣泛關注,并成為旅游發展的主要趨勢[4]。生態旅游的核心是將環境保護、社區參與及可持續發展融入到旅游活動中,強調在生態環境有效保護、游客科普教育基礎上實現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的統一[5]。國內生態旅游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始于自然保護區旅游研究,隨后相關研究相繼開展[6]。紅柳作為荒漠區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種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區荒漠植被和荒漠河岸林植被的主要建種群,對維護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系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2-13]。紅柳枝葉繁茂,在遇沙被埋后沙中枝條很快生出不定根,能夠有效阻擋風沙。作為一種泌鹽植物,紅柳體內排出的鹽分,能夠與沙粒緊密結合形成固定沙包,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流沙擴張。因此,紅柳作為一種優良的水土保持與固沙植物,能夠適應多種惡劣環境,不僅具有良好的防風效應,而且還具有較強的防沙效應,能夠有效阻擋沙漠的移動與擴張。紅柳能夠適應多種環境,抗病害能力強、繁衍快、壽命長、用途廣泛,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塔里木河流域分布著集中連片特困區,由于地理環境封閉、發展基礎差、煤炭資源匱乏,造成當地居民生產生活資料較為缺乏,對紅柳資源利用具有廣泛性與多元化特征:一是,當地居民將紅柳用作材料、燃料、綠肥、飼料以及綠化灌木;二是,紅柳的化學成分主要為多酚類成分和萜類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微生物、解熱鎮痛、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被當地居民用作利尿、解毒、清熱的植物藥[14];三是,當地居民用紅柳枝條制作日常生產生活工具,并在筑橋、建房等領域得到廣泛利用;四是,隨著近年來紅柳的經濟價值不斷提升,塔里木河流域的于田縣[15]、民豐縣和洛浦縣積極探索人工種植紅柳大蕓,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紅柳耐鹽堿較強、品種繁多、枝葉細密、花色鮮艷,旅游觀賞價值潛力較大?!颈狙芯壳腥它c】新疆生態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胡楊林[7]、沙漠[8]、湖泊[9]、草原[10-11]等領域。對紅柳生態旅游的關注較少。通過構建開發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對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價值進行系統評價,分析該區域紅柳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的關鍵指標,建立科學的、較為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為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參考與依據。
1.1 材 料
根據塔里木河流域紅柳資源分布特征,選擇喀什地區莎車縣東北部葉爾羌河沿岸地區作為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的調研區域。區域內生物資源豐富、文化資源獨特,具備紅柳生態旅游開發的優勢。新疆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歷史較短,瑪納斯縣、巴楚縣在旅游開發活動中對紅柳資源進行開發。
1.2 方 法
1.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權重確定
1.2.1.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紅柳資源的分布特征及價值屬性,將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體系確定為5個準則層指標及16個指標層指標。表1
表1 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指標體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d willow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arim River Basin

準則層Criteria layer指標層Index layer紅柳旅游資源稟賦(A)Red willow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 (A)紅柳資源分布面積規模(A1)紅柳觀賞價值(A2)紅柳分布區域內旅游項目可開發性(A3)紅柳分布區域生態環境質量(A4)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B)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B)地區GDP(B1)城鎮化率(B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4)旅游地交通條件(C)Traffic condition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C)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和鐵路里程(C1)與區域中心城市的距離(C2)與最近機場的距離(C3)與首府的距離(C4)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D)Tourism infrastructure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D)星級旅游景區數量(D1)文化資源獨特性(D2)旅行社和星級酒店數量(D3)紅柳旅游與相關產業關聯互補度(D4)紅柳旅游開發前景(E)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red willow tourism (E)旅游地對紅柳旅游的支持度(E1)旅游地旅游產業發展潛力(E2)紅柳旅游開發的預期效益(E3)旅游地社區居民參與程度(E4)
1.2.1.2 權重確定
通過采用層次分析法,構造判斷矩陣,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打分,計算指標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最后得出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表3
(1)基于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隸屬關系構建因子集。該指標體系共形成六個因子集,并形成評價決策群。

(4)對基于多個專家打分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總排序權重進行加權算術平均,最終形成評價指標體系的綜合排序權重。
準則層中紅柳旅游資源稟賦的權重最高,為0.300,這與紅柳資源的面積規模、觀賞價值、旅游項目可開發性等密切相關;其次是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地交通條件的權重分別為0.272, 0.247;最后是紅柳旅游開發前景和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的權重較低,分別為0.116, 0.065。表3
1.2.2 評價指標值確定
以塔里木河流域莎車縣為實證區域,采用百分制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進行量化。設定表2評分標準中的評語a為100分,b為85分,c為70份,d為55分,e為40分。具體量化方法如下:一是針對定性指標,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二是針對定量指標,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其中定量指標的基礎數據均來自《新疆統計年鑒》。表2
表2 指標層指標量化標準
Table 2 Quantification criteria of indicator level indicators

指標index量化方法Quantization method評分標準GradingA1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大;b.較大;c.一般;d.較小;e.很小A2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大;b.較大;c.一般;d.較小;e.很小A3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非常可行;b.很可行;c.比較可行;d.一般可行;e.沒可行性A4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好;b.較好;c.一般;d.較差;e.很差B1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B2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B3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B4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C1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近;b.較近;c.一般;d.較遠;e.很遠C2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近;b.較近;c.一般;d.較遠;e.很遠C3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近;b.較近;c.一般;d.較遠;e.很遠C4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近;b.較近;c.一般;d.較遠;e.很遠D1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多;b.較多;c.一般;d.較少;e.很少D2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獨特;b.較獨特;c.一般獨特;d.不獨特;e.很不獨特D3按照實際值進行專家打分a.很多;b.較多;c.一般;d.較少;e.很少D4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E1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大;b.較大;c.一般;d.較小;e.很小E2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大;b.較大;c.一般;d.較小;e.很小E3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E4利用專家咨詢法打分a.很高;b.較高;c.一般;d.較低;e.很低
說明:指標代碼參見表1
Description:Index code refers to Table 1
1.2.3 模糊綜合評價法
在指標體系權重確定的基礎上,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塔里木河流域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進行評價。表達式如下:
(1)
公式(1)中S為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綜合得分,V為評價因素的模糊得分值,W為評價因素的權重值,i為第i項因素,j為第j個評價單元。
1.2.4 評判標準
確定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S的取值范圍為[0,100],并設定為5個潛力等級:Ⅰ級:若0≤S<20,則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水平極低,不具備開發價值;Ⅱ級:若20≤S<40,則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水平較低,開發時機尚不成熟;Ⅲ級:若40≤S<60,則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水平一般,開發時機逐漸成熟;Ⅳ級:若60≤S<80,則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水平較高,適宜開發;V級:若80≤S≤100,則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水平極高,極具開發價值。
2.1 貢獻度
研究表明,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計算出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值為75.53,對應潛力等級為Ⅳ級。由此表明,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水平較高,具有適宜開發的價值。從準則層各指標得分來看,紅柳旅游資源稟賦、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地交通條件的得分較高,對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的貢獻度分別為32.72%, 27.63%和21.52%,而紅柳旅游開發前景和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得分偏低,相應的貢獻度分別為13.10%和5.04%。表3
表3 評價結果
Table 3 Evaluation results

準則層 Criteria layer指標層 Index layer指標indicator權重Weight得分Score指標indicator權重Weight總排序權重Total sort weight得分ScoreA0.30024.71A10.2900.0877.411A20.1510.0453.843A30.3790.1149.667A40.1800.0543.791B0.0653.81B10.1710.0110.611B20.2050.0130.530B30.4550.0292.064B40.1690.0110.601C0.24716.25C10.1150.0281.556C20.3460.0853.414C30.4020.0999.921C40.1370.0341.356D0.27220.87D10.1230.0332.343D20.4520.12310.436D30.2680.0735.097D40.1570.0432.991E0.1169.89E10.2400.0282.379E20.1950.0231.932E30.3900.0453.855E40.1750.0201.727
說明:指標代碼參見表1
Description:Index code refers to Table1
2.2 紅柳旅游資源稟賦評價
研究表明,紅柳旅游資源稟賦對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的開發潛力貢獻度最高,達到32.72%。通過測評,“紅柳分布區域內旅游項目可開發性”和“紅柳資源分布面積規?!钡牡梅州^高,分別為9.677和7.411。莎車縣東北部葉爾羌河段沿岸區域內因水資源豐富,分布著豐富的紅柳等植物資源和大量的村鎮,增加紅柳生態旅游文化內涵。同時,紅柳觀賞價值對紅柳旅游資源稟賦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貢獻,有利于提升紅柳生態旅游的開發價值。此外,“紅柳分布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分較低(3.791),成為制約紅柳生態旅游開發的重要因素。
2.3 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評價
莎車縣“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得分為3.81,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的貢獻度最低,為5.04%。通過測度,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四個指標層指標中只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得分最高(2.064),這也進一步支撐了紅柳生態旅游的客源市場,而“地區GDP”“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化率”的得分偏低,分別為0.611, 0.601和0.530,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紅柳生態旅游活動開發。
2.4 旅游地交通條件評價
莎車縣是南疆喀什地區與和田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通過測評,旅游地交通條件得分為16.25,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的貢獻率達21.51%。進一步分析,“與最近機場的距離”得分最高,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貢獻度最大。在當今社會,機場作為開發旅游活動重要的基礎設施,跨區域的旅游活動通常以飛機作為主要的交通方式。莎車縣位于新疆南疆西南部地區,距離主要客源市場較遠。莎車葉爾羌機場于2017年8月1日通航,大大縮短了莎車縣與疆內外的時空距離,為旅游市場的拓展提供便利。特別是,“烏魯木齊—莎車”航線的開通以及莎車到庫爾勒、伊寧、阿克蘇等地航線的規劃將有效實現與疆內及國內各大城市的溝通,提升了跨區域旅游活動效率,為莎車紅柳生態旅游市場的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每百平方千米公路鐵路里程”“與區域中心城市的距離”和“與首府的距離”等客觀因素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紅柳生態旅游活動的開發。
2.5 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評價
測評發現,“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得分為20.87,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的貢獻度為27.63%。莎車縣旅游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支撐紅柳生態旅游活動的開發。
2.6 紅柳旅游開發前景評價
通過測度,“紅柳旅游開發前景”得分僅為9.89,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的貢獻度較低。進一步分析發現,“紅柳旅游開發的預期效益”和“旅游地對紅柳旅游的支持度”得分較高,分別為3.855和2.379,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前景的形成提供支持。但“旅游地旅游產業發展潛力”與“旅游地居民參與程度”得分較低,分別為1.932和1.727,這不利于形成對紅柳生態旅游開發前景的預判。
3.1 地處塔里木河流域的南疆四地州是我國特困連片區之一[17],在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如何提升農村居民參與旅游發展的能力,提升紅柳資源化利用水平,是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開發的關鍵點。
3.2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疆地區,位置偏遠,地域廣袤,交通線漫長,遠離旅游客源市場,進而造成對外溝通的時空距離影響旅游產業的發展[18]。塔里木河流域可以以現有機場為依托,進一步加大莎車機場、喀什機場等機場航線的優化配置,使其能夠與全國航線實現緊密銜接,增加航空對塔里木河流域城市的通達性,并使機場、公路和鐵路實現高度耦合配置,進一步優化塔里木河流域紅柳生態旅游開發的交通環境。
3.3 塔里木河流域旅游景區、旅行社和星級酒店數量均沒有達到一定規模,且檔次不高,缺乏層次性[19];特色文化資源缺乏整合與創新,人文旅游資源優勢未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旅游產品開發因僅限于觀光游,造成文化內涵缺失而缺乏吸引力[20]。塔里木河流域應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資源的整合力度。
3.4 塔里木河流域發展緩慢的社會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制約了旅游產業環境和旅游形象的提升,使旅游開發前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21]。
4.1 紅柳生態旅游具有較高的開發潛力等級(Ⅳ級),適宜開發成紅柳生態旅游景區。紅柳旅游資源稟賦、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地交通條件對莎車縣紅柳生態旅游開發潛力的貢獻度相對較高,而紅柳旅游開發前景和旅游地社會經濟條件對應的貢獻度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紅柳生態旅游開發。
4.2 挖掘紅柳資源稟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產業帶動及居民參與,加強紅柳的生態化、資源化與商品化利用,開發出紅柳系列盆景、紅柳生態景觀等產品或服務,延長紅柳的產業鏈與價值鏈。圍繞紅柳生態學特征,實現紅柳資源與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機結合,打造紅柳文化游精品路線,提升紅柳生態旅游的科普價值與旅游觀賞價值。創新紅柳旅游開發融資模式,加大旅游地旅游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