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劍
2017年10月19日,當來自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的19歲小伙宋彪從世界技能組織主席西蒙·巴特利手中接過“阿爾伯特·維達”大獎的時候,既激動又意外,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居然會成為1260余名參賽選手中得分最高的。那一刻,全場觀眾沸騰了,人們為宋彪歡呼,為中國鼓掌。
雖然世界技能大賽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但在宋彪的腦海中,賽場之上的記憶依然清晰。宋彪參加的比賽項目是工業機械裝調項目,根據賽程安排,他前三天的比賽任務是焊接、機械加工、電氣預防性維護和腳踏式水凈化器的制作,這三天都進行得很順利。
比賽進行到第四天,就在宋彪準備全身心投入比賽的時候,裁判告訴他,由于前一天計時出了點問題,他第三天的比賽少計了半小時,所以第四天,宋彪的比賽時間將減去半小時。在其他選手都開始比賽的時候,宋彪只能待在選手休息室里。事先想好的比賽計劃完全被打亂了,宋彪的精神高度緊張,最后一天的任務是組裝并實現預設的腳踏式水凈化器的功能,如果這一步完成不了,之前的細節再完美都前功盡棄。他快速將任務的每一個細節在大腦中過了一遍,并及時調整了“作戰計劃”,從容奔赴“戰場”,而且第一個完成比賽項目,并取得了85.18分的好成績。
閉幕式上,獎項還未公布的時候,宋彪的心里還有些忐忑,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不僅獲得了項目金牌,而且還一舉奪得全場唯一的“阿爾伯特·維達”大獎——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獲得該項大獎。
站上世界技能大賽領獎臺之前,宋彪是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機械工程系的一名普通學生。回首來時路,拼搏過程歷歷在目。
2014年夏天,宋彪的中考成績并不理想。父親并沒有責備他,只是跟他聊起了自己經歷的挫折和對人生的感悟。與父親的談話讓宋彪重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希望。父親做過模具等相關的機械類工作,宋彪小時候也接觸過,他覺得這一行業挺有意思的,于是就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
邁進新學校的大門,就意味著新的開始,宋彪暗自下定決心,自己選擇的路,一定要努力走好。然而他發現,要把熟悉的模具當作一門專業來學習,涉及很多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并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么簡單。由于之前的基礎知識沒掌握好,雖然宋彪很努力,但他還是很難聽懂老師講的專業知識。于是,宋彪就利用課余時間請教老師,把課堂上聽不懂的知識點一一搞懂。為了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他常常犧牲娛樂和休息時間,守在實訓車間琢磨產品設計。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宋彪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不久,學校舉辦第一屆技能節活動,剛入學幾個月的宋彪本來是沒有資格參賽的,但在專業課老師的建議下,學校允許宋彪試一試,當時距離比賽只有半個月了。在這半個月里,要完成超出自己所學范圍的課題,宋彪壓力很大,但是他沒有放棄,每天比別人多練習兩個小時,星期天也不休息。終于半個月后,宋彪在技能節比賽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2016年6月,經過層層選拔,宋彪代表學校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江蘇省選拔賽。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機械裝調項目涉及的技能很多,鉗工、焊工、車工、電工、計算機編程、工業裝配等領域均有涉及,其中還有宋彪沒學到的知識點。時值暑假,宋彪放棄了休息時間,一邊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都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在實訓車間里苦練操作,一邊自學理論知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老師或自己上網查資料。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焊接,沒有經驗,防護沒有到位,宋彪的脖子被電弧灼傷。他不顧老師的勸阻,依然在實訓車間堅持訓練。兩個月的時間飛快地過去了,宋彪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選拔賽的機會。
2016年9月,宋彪赴廣州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機械裝調項目全國選拔賽,并獲得了第三名,順利進入國家集訓隊。但宋彪對自己獲得的名次并不滿意——他的目標是第一。回到學校后,宋彪開始反思自己與其他選手的差距,發現問題出在圖紙閱讀和裝配調試等基本功上,而且自己的心理素質也亟待增強。在此后的訓練中,宋彪努力苦練基本功,努力克服心理障礙。在國家集訓隊“六進三”“三進二”“二進一”階段性考核中,宋彪均獲得了第一名,最終獲得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入場券。
最后3個月的集訓備戰與沖刺階段,宋彪全身心地投入備戰,開展了針對性訓練、障礙性訓練、國際交流訓練、心理及體能訓練等,對世界技能大賽理念、標準、規則有了更深的認識,技能水平、心理素質也有了顯著提高。在比賽中,宋彪力求每件產品都做到精準、完美。比賽結束,他一舉沖向了技能之巔。
“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驚喜。”走下領獎臺,宋彪興奮地說,“原來擁有精湛的技能,一樣可以成才,一樣可以讓生命熠熠生輝。”
2017年11月21日,宋彪走進中南海國務院,與李克強總理一起座談。2018年1月5日,宋彪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江蘇大工匠”稱號。褪去這些耀眼的光環,宋彪是個平時愛和同學一起打羽毛球、愛看電影的大男孩。比賽歸來,他成了許多同學奮力追趕的偶像。
對于未來,宋彪有著明晰的規劃:“明年我將到德國學習一年,并且在畢業的時候通過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職業資格認證,這樣以后會更有競爭力。回國后,我還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學歷,跨專業讀個本科。”他還告訴記者,以后想成為一名老師,“希望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可以回報大家對我的關心,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憑借精湛的技能讓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