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英,鄭馬慶
(1.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09;2.南京工業大學 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苯甲醇,英文名為Benzyl alcohol,是醫藥合成的重要中間體,是最簡單的含有苯基的脂肪醇。有微弱的芳香氣味,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1-2]。苯甲醇具有中等抗菌活性,可以抑制革蘭氏陽性菌、霉菌和酵母菌。而且具有麻醉、鎮痛的功效。因此可以作為藥用輔料,應用于藥膏或藥液中[3]。 苯甲醇收載于FDA《非活性組分指南》(用于注射劑,口服膠囊劑,溶液劑和片劑,局部、陰道用制劑)。在英國準許用于注射與非注射用制劑[4-5]。在應用于注射劑時,有必要對細菌內毒素含量進行測定。本研究依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第四部“1100生物檢查法”項下“1143細菌內毒素檢查法”進行干擾試驗,建立苯甲醇的細菌內毒素檢查方法,并利用凝膠半定量法對樣品進行細菌內毒素含量檢測。
旋渦振蕩器 (VORJEXII),由海門市其林貝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干式恒溫器(DC3A),由南京三愛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電熱鼓風干燥箱(DGF30),南京市實驗儀器廠生產;移液器(1000μL、100μL),Eppendorf。
苯甲醇,批號100-51-6,純度99.99%,密度1.047 g/mL,由湖北綠色家園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細菌內毒素工作標準品(WSE),規格80EU/支,批號150601-201681,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生產;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BET),批號1504200,規格5 mL/支,由湛江博康海洋有限公司生產;鱟試劑1(TAL1),規格0.1 mL/支,靈敏度0.125 EU/mL,批號 1503201,由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生產;鱟試劑2(TAL2),規格0.1 mL/支,靈敏度0.125EU/mL,批號1412010,由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生產。
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第四部“1100生物檢查法”項下“1143細菌內毒素檢查法”進行,將兩個廠家、兩批鱟試劑(標示靈敏度均為0.125EU/mL)進行靈敏度復核試驗,結果表明鱟試劑靈敏度符合要求,測定靈敏度均為標示靈敏度。結果見表1。

表1 鱟試劑靈敏度復核試驗
根據公式L=K/M,其中K為人用每千克每小時可接受的最大細菌內毒素劑量,其中注射劑為5EU/(kg·h)。M為供試品每千克每小時的最大劑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人體每日攝入苯甲醇最高為5 mg/kg。根據公式計算得苯甲醇內毒素限值L為1EU/mg。
本研究選用靈敏度為0.125EU/mL鱟試劑,根據公式MVD=cL/λ,計算當λ為0.125EU/mL時,液體注射劑c取1,MVD為8000倍。
取苯甲醇,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分別稀釋50、100、250、500、1000倍,苯甲醇終濃度分別為20.49、10.47、4.188、2.094、1.047mg/mL,將此系列濃度的溶液記為NPC;用含0.25EU/mL(2λ)的檢查用水將苯甲醇稀釋50、100、250、500、1000倍,苯甲醇終濃度分別為20.49、10.47、4.188、2.094、1.047mg/mL,且含0.25EU/mL的細菌內毒素,將此系列濃度的溶液記為PPC。
取靈敏度為0.125EU/mL的兩個不同廠家的鱟試劑,分別與上述NPC、PPC進行反應,每一濃度重復兩管,并設置陽性和陰性對照。結果見表2。

表2 干擾實驗預實驗
試驗結果表明,苯甲醇在稀釋至濃度4.188 mg/mL(此時對應苯甲醇稀釋倍數為250倍)及以下時,對兩個廠家鱟試劑均無抑制作用。
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將苯甲醇稀釋成終濃度為2.094mg/mL(稀釋500倍)的供試品溶液。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BET)和終濃度為2.094mg/mL的供試品溶液分別將細菌內毒素工作標準品稀釋成0.25、0.125、0.06、0.03EU/mL的溶液(分別稱為BET系列以及樣品系列),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第四部“1100生物檢查法”項下“1143細菌內毒素檢查法”進行,并設置供試品溶液及BET陰性對照。結果見表3。

表3 干擾試驗測定結果(λ=0.125)
試驗結果表明,用兩種廠家的鱟試劑,Es均為1λ,Et均為1Es,符合中國藥典對細菌內毒素檢查有效性(0.5λ 采用凝膠半定量實驗方法測定。用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將苯甲醇(批號100-51-6)稀釋成終濃度為2.094 mg/mL的供試品溶液。按表4進行檢測。 表4 苯甲醇凝膠半定量細菌內毒素檢測結果 結果表明,苯甲醇細菌內毒素<0.06EU/mg。 1968年Bang和Levin[6]發現鱟血凝聚機制,并建立用鱟試劑檢測細菌內毒素的檢測方法,經過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利用鱟血檢測藥品的細菌內毒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該法具有經濟、簡便、快速、特異性強及靈敏度高等優點,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家兔熱源測試法,現在各國藥典已收載了凝膠法和廣度法用于細菌內毒素檢測[7]。鱟試劑的最適反應pH 值一般為6.0~8.0,過酸或者過堿會對反應起干擾作用。此外,一些干擾因子如脂多糖等也會產生干擾出現假陽性反應[8-9]。因此,在實際的應用中,需排除干擾,進行方法可行性研究。本研究利用逐步稀釋法,建立苯甲醇的細菌內毒素檢測方法。結果表明,苯甲醇在濃度為10.47 mg/mL及以上時,會對反應起干擾作用,而繼續稀釋至4.188mg/mL時,干擾消除。為保險起見,選用2.094 mg/mL,進行干擾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苯甲醇在濃度為2.094 mg/mL時對兩個廠家的鱟試劑均無干擾作用。利用凝膠半定量法進行苯甲醇內毒素含量測定,測得苯甲醇細菌內毒素小于0.06EU/mg,符合規定。 [1]易 巧,劉旭平,張銀花.藥用輔料苯甲醇新版藥典微生物限度檢查適用性試驗[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4):48-52. [2]廖 彬,劉雁鳴,龍海燕,等.氣相色譜法測定藥用輔料苯甲醇的有關物質[J].中國藥師,2015,18(8):1315-1319. [3]吳鑫干,李陵嵐.苯甲醇制造方法[J].工業催化,2002,10(2):26-32. [4]姚 靜.輔料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57-159. [5]Raymond C Rowe,Paul J Sheskey,Marian E Quinn.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M].6th Edition.London Chicago: the Pharmaceutical press and the 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2009: 64-66. [6]Levin J,Bang F B.Clotlable protein in limulus:its localization and kinetics of its coagulation by endotoxin[J].Thromb Diath Haemorrh,1968,19:186-189. [7]王 莉,高 華,蔡 彤,等.鱟試劑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藥物分析雜志,2007,27(6):938-942. [8]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藥典2015年版(四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154-157. [9]王麗華.艾迪注射液細菌內毒素檢查方法探討[J].生物技術通訊,2011,22(6):870-872. (本文文獻格式:陳群英,鄭馬慶.藥用輔料苯甲醇細菌內毒素檢查方法學研究[J].山東化工,2018,47(7):68-69,72.)2.6 苯甲醇樣品檢測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