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賽玲
(江蘇無線電廠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2)
衛星定位是一種利用衛星對某個物體進行準確定位的技術,在任意時刻、地球上的任意點,只要同時能觀測到4顆衛星,即可實現定位、導航、授時等功能。衛星定位可以用來引導飛機、船舶、車輛及個人,沿著設定的路線,安全、準確、準時到達目的地。目前,成熟的衛星定位系統有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中國的北斗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
由衛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可知,衛星定位是以繞地球運行的衛星為動態已知點,以根據電磁波傳播時間求得衛星接收機觀測的星站距離,進而來確定接收機或測站的位置[1]。因此,位置的確定離不開坐標系。
眾所周知,確定衛星的位置一般使用天球坐標系,確定地面的位置則需要用地球坐標系。地球坐標系是與地球體相固聯的坐標系。常用的地球坐標系有大地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高斯直角坐標系。
比照各衛星定位系統的信息輸出協議,均使用大地坐標系。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的基本坐標系,是大地計算的基礎,常用于研究地球的形狀、大小,編制地圖,火箭和衛星發射及軍事方面的定位及運算等方面。
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時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建立起來的坐標系。大地坐標系的確立包括選擇一個橢球,對橢球進行定位和確定大地起算數據。參考橢球是一個大小、形狀和定位、定向都已確定的地球橢球。它使用大地經度L、大地緯度B和大地高H表示地面點的位置。過地面點P的子午面與起始子午面間夾角交稱為P點的大地經度。由起始子午面算起,向東為正,稱東經(0°~180°),向西為負,叫西經(0°~-180°)。P點的大地緯度則是經過P點的橢球法線與赤道面的夾角。由赤道面算起,向北為正,叫北緯(0°~90°),向南為負,叫南緯(0°~-90°)。從地面點P沿橢球法線到橢球面的距離稱為大地高,如圖1所示。
空間直角坐標系常用于不同參照橢球體的坐標轉換。例如WGS84與CGCS2000坐標轉換時,首先需要WGS84的大地坐標轉換成空間直角坐標,然后才能換算參數,最后轉換成CGCS2000的坐標[2]。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坐標原點位于地球質心(地心坐標系)或參考橢球中心(參心坐標系),z軸指向地球北極,x軸指向起始子午面與地球赤道的交點,y軸垂直于xoz面并構成右手坐標系。P點的空間直角坐標可以用該點在此坐標系的各個坐標軸的投影表示,如圖1所示。

圖1 坐標系示意
高斯直角坐標系,是大地測量、城市測地、各種工程測量和地圖制圖中廣泛采用的一種平面坐標系。大地坐標是一種橢球面上的坐標,若將其直接用于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等很不方便,不能直接應用于測圖。因此,需要將大地坐標按一定的數學規律轉換為平面直角坐標,使測量、計算和繪圖更加方便。
目前我國采用的是高斯投影,是由數學家高斯提出,克呂格改進的一種分帶投影方法。具體方法是將地球按經線劃分為帶,稱其為投影帶。投影是從子午線開始,分6°帶和3°帶兩種。每隔6°劃分一帶的叫6°帶,每隔3°劃分一帶的叫3°帶。
我國領土位于東經72°—136°之間,共包括了11個6°帶,即13—23帶;22個3°投影帶,即24—45帶。通過高斯投影,把中央子午線的投影作為橫坐標軸,用x表示;把赤道的投影作為縱坐標,用y表示;把x軸和y軸的交點作為坐標原點[3]。由此構成的直角坐標系稱為高斯直角坐標系,如圖2所示。

圖2 高斯投影
本文主要討論相同的橢球模型下的坐標轉換,不涉及不同坐標系統之間的轉換。
地面任意一點P的位置,可用大地坐標表示為(B,L,H),空間直角坐標表示為(X,Y,Z)如圖1所示。其中:大地緯度B—過地面點的橢球面法線與橢球赤道面的夾角;大地經度L—過地面點的橢球子午面與格林威治平大地子午面之間的夾角;大地高H—地面點沿橢球面法線到橢球面的距離;X,Y,Z—地面點在空間直角坐標系x,y,z軸的投影。
這兩種坐標的換算關系為:

式中,N為橢球的卯酉圓曲率半徑;e為橢球的第一偏心率。它們的表達式為:

式中,a為橢球長半徑;b為橢球短半徑。
當需要由空間直角坐標換算大地坐標時,可采用下式計算:

地面任意一點P的位置,可用高斯直角坐標表示為(x,y)。大地坐標與高斯坐標的換算關系如下:
式中,X為赤道至緯度B的子午線弧長,為計算點P與中央子午線的經差。
L-L0若以度為單位,則ρ=57.295779513;N為橢球的卯酉圓曲率半徑,t=tanB,η=e’cosB,稱作第二偏心率;稱作極曲率半徑;L0為中央子午線經度。
如果需要將高斯直角坐標換算成大地坐標,可采用如下計算方法:

式中,Bf為底點緯度,以度為單位。由子午線弧長計算公式反算求得。其余參數計算方法與大地坐標換算高斯坐標的方法相同。
本文對不同坐標系進行了分析,并且列舉出不同坐標系間的轉換模型,解決了衛星定位中位置信息的坐標系與實際需求不一致之間的矛盾,有利于衛星定位模塊的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楊俊,武奇生.GPS基于原理及其Matlab仿真[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2]賀英奎,羅強.GPS測量技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寧津生.現代大地測量理論與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