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我并不認為古琴屬于音樂范疇。”
“曾經我甚至不鼓勵孩子學習古琴。”
在傳統文化大熱的當下,更多的家長帶著孩子投身到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學習中。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bébé團隊采訪的古琴大師卻表達出這樣的觀點。
這其中有何緣由?孩子是否應該學習古琴?應該怎樣正確接受中國傳統藝術教育?

任景利
管派嫡傳弟子、現代古琴家王迪先生入室弟子,年少師從齊派畫家李苦禪弟子徐東鵬學習國畫,大學時代攻讀書法藝術專業,師學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自上世紀90年代起云游世界各地,形成才、學、識別具一格的文化底蘊,目前致力于傳承和推廣管派古琴藝術,秉承管派古琴之傳統傳授方式。

楊莉
“媽媽之道”平臺總制片,策劃制作“愛之道·根與芽”傳統文化系列短視頻。曾就職于CCTV-2經濟頻道,任職《前沿》《今晚》《幸運52》《315晚會》等多檔欄目的記者、編導、導演,《時尚媽咪》創始人、制片人,曾策劃“時尚媽咪”愛心公益基金等。
百科鏈接: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
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7個、泛音91個、按音147個。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一般人聽琴樂能感到古琴的安靜悠遠。其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TIPS1
傳統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是培養孩子的天性。
bébé:如何看待現在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任景利:我們老祖宗講究的“修身四藝”本源是什么?是培養個性,培養自己的性格和對于社會的認識。修身是一輩子的事兒,不是立刻投資,馬上就見效的東西,就像中藥與西藥的差異。從真正的喜好和愛來出發,經過長期的積累、感悟,我們老祖宗要的恰恰是樸實。
對于孩子,我一直都是做一些事情去影響他,而不是強迫他去喜歡一個東西,因為每個孩子的天性都不一樣,沒有辦法強加于他的意識。強加類的學習,把孩子人性的東西都壓制住了,它跟我們的傳統教育的中心思想完全是相反的。
TIPS2
古琴不算音樂范疇,因為它是與詩詞是緊密相關,而不是音節和音符。
bébé:如何看待現在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任景利:孩子學習古琴,需要謹慎一些。我一直不贊同把古琴算做音樂的范疇,因為古琴是跟詩詞是緊密相關的,它是需要一首一首背的。有西方音樂基礎的,即使是大師,也會越學越暈,但是學中文、學音樂學、學詩詞的學生反而會上手很快。
現在社會上活躍的,有很多號稱古琴大師,開始彈兩首大家都是云里霧里,認為很厲害,其實讓他彈第三首,他就不會了。所以,但凡孩子要學習古琴,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授課先生。
TIPS3
學古琴,要按照中國的傳統私塾型方式手傳心授,先生一首一首的帶著學才行。
bébé:您提倡的古琴教導方式是怎樣的?
任景利:古代傳授古琴基本都是一個模式——口傳心授,師傅帶學生,父親帶孩子,從小潛移默化。
孩子的優點是記憶力好,背的很快,但是相對而言,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消化和社會閱歷,才能真正領悟,才能慢慢去深入。孩子像背兒歌一樣把它背下來很容易,但有沒有真正去理解,就不一定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孩子的手太嫩,古琴的彈法是手跟琴直接摩,不戴任何保護,手和弦摩擦,會有痛感。如果彈奏的方法對,那疼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如果你方法不對會非常疼。如果碰到不專業的老師,對孩子的傷害會非常大。
我現在的教學方式是私塾,就是老先生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我愿意把老先生教我的東西跟大家去分享一下,但是我們這種老路子適不適合小孩學習,還值得探討。
TIPS4
從欣賞美、讀懂美開始接觸藝術,才是最符合孩子自然成長規律的方式。
bébé:您如何看待兒童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藝術來實現美麗素質教育?
楊莉:我認為美麗素質教育不是字面的膚淺的美麗,而應該是內外兼修的美,對于孩子來說,他們能夠從內心欣賞美、讀懂美。就像我們采訪的仁景利老師所說,孩子什么時候該學習古琴呢?不是從小逼著學,而是跟隨著爸爸媽媽侵染式的熏陶,當他真正能夠讀懂古琴的韻味時,自然就會愛上古琴。這個過程我認為就是兒童美麗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這也才是最符合孩子自然成長規律的方式。
TIPS5
中國的傳統文化魅力所在就是它傳的不是技,而是道。
bébé:您認為傳統文化的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氣質養成會有怎樣的影響?
楊莉: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感染,小時候可能感受不深,年紀越長,越能感悟到傳統文化對自己個性的成長、對自己氣質養成的素質導向,它會由內而外的洗滌我們的心靈,中國的傳統文化魅力所在就是它傳的不是技,而是道,道是靠我們在生活中積攢的一點一滴而領悟的,這就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精髓!
TIPS6
很多年輕父母認為傳統文化才是中國的驕傲。
bébé:為何想要做專輯推廣傳統文化項目?
楊莉:“媽媽之道”是一個關注高質量親子教育、親子陪伴的短視頻平臺,中國傳統文化部分是“育兒理念”板塊中的重點內容!做該內容的初衷源于我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偏愛,又加之在這些非遺背后隱藏了太多育人之道、育父母之道、育兒之道的深刻內容,很值得與當下的父母分享。
傳統文化的短視頻在全網播出后幾天點擊量破百萬,很多父母認同我們,大家覺得在中國自信缺失的今天,有這樣的一泉清水,貫徹心田,尤其是很多年輕父母認為這才是中國人值得炫耀的驕傲!
古琴是超越音樂的。就像書法不只是寫字,下棋不只是競技,他們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載體,是古人留給我們尋找自我的托物,是我們整個民族獨特性的承載,他們應該在我們的身上烙上獨特的文化記憶,這才是文化傳承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