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學俊,楊德杰,陳榮早,張乃存
(1.費縣林業局,山東 費縣 273400;2.費縣長青核桃專業合作社,山東 費縣 273400)
2016年1月,費縣遭遇了罕見的極端低溫天氣,月平均最低氣溫-5.84 ℃.1月25日溫度達到最低,為-16 ℃,對全縣林業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香樟、女貞、海桐、紅葉石楠、西南復羽葉欒、桂花、廣玉蘭、枸骨、烏桕等樹種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凍害,甚至出現了整株凍死的現象。其中,香樟受害最為嚴重。
費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6′~118°18′,北緯35°00′~35°33′.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西部高,東部較低,呈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平原區海拔在75 m~100 m之間,丘陵地區海拔在100 m~200 m之間。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全縣年平均氣溫13.1 ℃~13.9 ℃,極端最高氣溫42.5 ℃,極端最低氣溫-18.3 ℃.年日照時數2 532.1 h,年均無霜期197 d,年均降水量850 mm.土壤類型以棕壤土和褐土為主。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樟科樟屬常綠喬木,高達55 m.多分布于長江以南,以臺灣、福建、江西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喜光,幼時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萌芽力強,具有涵養水源,固土防沙的作用。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溫度16 ℃以上,極端最低溫-7 ℃以上,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且分布均勻的地區。
費縣香樟樹最早于1976年引種栽培于費城街道敬老院,2015年春移植到費城街道東關中學。雖未采取保護措施,但長勢依然良好。目前,費縣香樟均栽植于海拔2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區。
2016年9月,調查全縣栽植的香樟的樹高、胸徑、成活情況、萌芽部位高度等指標,并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好:萌芽部位高度距地面2.0 m以上且位于樹體總高度的70%以上;中:萌芽部位高度距地面1.0 m~2.0 m且位于樹體總高度的30%~70%之間(均含本數);差:萌芽部位高度距地面1.0 m以內或位于樹體總高度的30%以下。調查結果見第35頁表1.
采取保護措施后,凍害對香樟樹的影響情況見第35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全縣共栽植香樟272株,2015年冬實施保護措施的有130株,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有142株。調查時成活202株,死亡70株。
采取保護措施的成活率為70.00%,未采取保護措施的成活率為78.17%.兩者之間差異不明顯,但采取保護措施后景觀效果好的樹木占成活樹木的比例(26.37%)是未采取保護措施(9.01%)的2.93倍。

表1 香樟生長狀況 株

表2 香樟凍害情況調查 株
凍害對不同樹齡香樟的影響,見表3.

表3 不同樹齡香樟凍害情況調查 株
由表3可以看出,1年生~4年生樹木共計228株,凍死率為28.51%;5年生以上的樹木44株,凍死率為11.36%.這說明,隨著樹齡增長,香樟的抗凍害能力逐漸增強。
雖然費縣土壤、海拔、水分、熱量、光照均能滿足香樟的生長需要,但低溫及極端低溫對香樟的影響較大。因此,費縣不宜大量栽植香樟。如特殊景點需要栽植香樟,需做好防凍保護措施,且防凍保護措施要貫穿樹木的生命周期。
參考文獻:
[1] 任憲偉主編.樹木學(北方本)[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2] 閆德祺,禹明甫,劉德成,等.香樟耐寒性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3):10598.
[3] 肖劍峰,鄧清華,熊考林,等.香樟優良種源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