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華達電子有限公司 金 龍 陳 煒 葉寶圖
因單體電池內部特性及生產工藝的影響,單體電池之間無法完全做到一致,導致鋰電池組在多次循環使用后,內部單體電池出現不同程度的電壓差異。目前鋰電池組對于過充過放的保護依據是單體電池的電壓,根據木桶效應和電池特性,鋰電池組的實際使用容量會越來越小,導致鋰電池組續航時間越來越短,實際使用壽命比標稱壽命大打折扣,造成較差的用戶體驗效果。為此,我們設計了一款主動均衡的鋰電池智能管理模塊,從而抑制鋰電池組內部單體電池的電壓差異擴大,并對其進行均衡管理,使單體電池間差異縮短。相較與傳統的電阻耗散方式的被動均衡,主動均衡為能量轉移式,能耗低,使鋰電池組能量利用率高;并且主動均衡電流大,均衡能力強,均衡時間較被動均衡有明顯的縮短,效率高,可大大提升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和用戶的體驗效果。
通過電壓測量及電流測量模塊采集鋰電池組工作狀態,根據當前狀態下最高最低電壓的單體電池的差值與定值進行比較,同時結合當前鋰電池組的充放電狀態來控制均衡模塊動作,每次動作都對最低電壓的單體電池進行均衡充電,多次均衡后使鋰電池組內部單體電池壓差控制在設計值范圍內。
本鋰電池智能管理模塊使用東軟載波的單片機HR8P506,此MCU是一款基于32位高性能的ARM Cortex-M0內核,最高運行時鐘達到48MHz,且片內集成有12位ADC模塊、串口通訊模塊、時鐘模塊等常用模塊,可以滿足本系統的性能指標要求。
本模塊硬件包含:電源模塊、電壓測量模塊、電流測量模塊、溫度測量模塊、MOS管控制模塊、主動均衡模塊、通訊模塊等。其中電壓、電流和溫度測量模塊所得數據將為其它模塊提供數據支撐。圖1是本模塊的方案系統結構。

圖1 方案系統結構
采樣的精度及準確度決定了控制系統的策略和均衡調整效果。為保證每個單體電池電壓的精度,同時受限于MCU采樣端口數量的限制,我們采用繼電器陣列方式,即每次通過繼電器只選中鋰電池包中某個單體電池進行AD轉換采集數據。本系統所使用的MCU內部集成12位ADC模塊,采樣0~5V電壓其精度可以達到2mV,足以滿足鋰電池的安全運行。
為使主動均衡具有更好的均衡效果,我們需要知道當前鋰電池組的工作狀態及對應的電流大小,以實時調整均衡策略,提高均衡效率及最大限度縮小單體電池的壓差值。電流測量為取樣電阻與運放相結合方式,由于電池工作狀態下不僅有放電狀態還有充電狀態,兩者采集的電信號極性相反,若不對信號作處理,則運放無法處理反相性號,采集的充電狀態信號的數據勢必會“截斷”。故我們對采集的信號在輸入運放前,需要對信號進行抬升,使其基電壓不為零,MCU系統使用的電壓等級為+5V,故我們需要抬升+2.5V電壓,使充放電信號各占一半,確保信號能采集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提升采集準確度。圖2為電壓測量設計方案,圖3為電流測量設計電路圖。

圖2 電壓測量設計方案

圖3 電流測量設計電路
由DC-DC模塊、繼電器陣列及驅動部分組成,其中DC-DC模塊取電為整個鋰電池包電壓,輸出電壓為6V,最大電流為3A。從均衡效率及安全性考慮,每次只能并且只允許選擇一個單體電池進行均衡,防止多通道同時打開,可能出現導致電池短路等嚴重事故的發生。為保證模塊長時間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在DC-DC的輸入輸出部分均加入了保護元器件,如保險絲,熱敏電阻等,可防止回路短路的現象,保障鋰電池組的安全。

圖4 主動均衡框圖
本設計采用C語言、模塊化方式進行程序編寫,利于后期硬件升級及程序維護。程序主要分為四部分:初始化、采樣處理、保護動作、均衡控制,其中初始化包含MCU的配置、變量的初始值、外圍電路的驅動配置。如圖5程序主流程。

圖5 程序主流程
單體電池最高電壓與最低電壓差值大于等于設置的定值參數時,就啟動均衡控制,對當前最低電壓的單體電池進行均衡,并結合當前鋰電池組的工作狀態調整均衡目標電壓值,當均衡達到目標值時就暫停均衡,重新判斷當前差值是否達到啟動均衡的條件,如果是則繼續選擇最低電壓的單體電池進行均衡,否則停止均衡,關閉均衡電路減少模塊自身功耗,完成本次均衡控制任務。

圖6 均衡流程
本實驗采用廣東金華達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的20AH錳酸鋰電芯,型號為KCC20R。挑選一批同批次、參數一致的單體電池,然后對單體電池進行不同程度的放電,使單體電池之間電壓不一致,人為設置成有差值(最大壓差504mV),再組合成一個16串鋰電池包(型號KWD072020-161A01),并結合本設計方案的智能管理模塊進行模擬電動摩托車充放電實驗(充電電流3A,放電電流20A),表1為本次模擬實驗多次充放電前后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多次充放電后,電池趨于平衡,最大最小壓差在28mV左右。

表1 均衡前后單體電壓比較(mV)

圖7 智能管理模塊實物
本文根據鋰電池特性及生產工藝和被動均衡的缺陷,提出主動均衡方式對鋰電池組內部單體電池進行快速均衡,提升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和用戶的體驗。
[1]闞宏林,肖亞平.一種多串鋰電組全程主動均衡方法研究與設計[J].電源技術,2012.36(9)∶1285-1286.
[2]宋海飛,曹亞,王艷.一種新穎的動力電池均衡方法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13.(3)∶6-7,10.
[3]林佩君.串聯電池組新型均衡充電系統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